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冰与火:“互联网 法律”服务全解析

2015年,曾被称为互联网+法律服务元年,也是众多创业者的出发点所在。但当许多人真正动手进行互联网+法律创业,却发现这个领域问题多多,甚至举步维艰。


今天,我想深入谈谈这个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否则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创业者很可能走进弯路,也很难得到资本的青睐。(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互联网+法律服务的已有类型】


2015年是一个互联网历史上的神奇年份,因为这一年被称为很多互联网产业的元年。在“互联网+”和O2O的所谓双轮驱动下,很多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连接产业都被提上日程,其中就包括互联网+法律服务。


互联网+法律服务,在最开始致力解决的就是律师服务产业的痛点。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律师与客户接洽效率低下、律师评价体系欠缺等等。而针对这几大痛点,也催生出多种模式的互联网+律师服务类型。


各种类型的主要分化依据,集中于最初的流量入口是什么。一般来说,该领域商业模式可以分为:


1,信息平台:给出各种法律服务信息,其中包括签约律师的信息和擅长领域,开发端口让用户与律师建立联系;


2,法律工具:这类企业的特点是打造法律流程中的某一种具体工具,可能针对法律从业者,也可能针对法律的研究者和普通用户。而后在增值服务中建立用户与律师或律师事务所的联系;


3,交易平台:这类平台可以被理解为出售法律服务的B2C电商,在提供特类法律服务,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合同审核与管理的同时,也面向C端用户提供律师服务的嫁接。


 

目前,这三种类型的互联网法律服务各自催生了一批明星产品,在各自领域中也拥有较深入得资源网络和用户基础。所以我的整体判断是,互联网+律师服务虽然还有可实现空间,但一定要明晰产业内已有玩家的各自优势和整体产业进度,否则会在真正入场后陷入流量枯竭的尴尬。


【市场成熟度与整体进度】


2016年下半年,互联网+法律服务的行业新闻的数量堪称骤减。


一方面是因为2015到2016上半年行业发展过快,需要自身的缩紧和内部调试,另一方面是因为资本寒冬的袭来另这个刚刚开始火爆的产业猝不及防:整体经济缓行导致B端客户的流量大幅下降,而面对相对雷同度极高的新创项目,资本也表现出了谨慎和放缓。

 


从到2016年底的融资情况上来看,法律服务项目虽然非常多,但得到大量融资以及整个产业的融资率却相对不高。因为整个产业的变现能力与增长指数很难与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以及泛娱乐产业相提并论。在寒冬中进度也自然放缓。


整体来看,试图解决律师与案源“二八现象”的创业项目不在少数,但真正打开局面难度很大。但是我认为,整个产业的机遇与未来想象空间依旧很大。致力于这条路并不算过分艰难,主要还是要认清市场现状,找到独特合理的商业模式。


【巨头进场状况】


不得不提的是,2016年3月支付宝开启了法律服务窗口,而此前百度也打造了手机百度中的“百度律师”。


这个现象表明,BAT巨头已经开始陆续进驻法律服务的窗口中。还有很多分析者都认为,微信下一阶段也可能在生活服务中添加法律服务的应用,并且也采取第三方服务提供的方式。


巨头进场,证明了这个领域的成熟度已经来到了新的标准线上。当然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这个有着浓重O2O基因的领域里,巨头并没有掀起过快的收割效果。因为法律服务的流程很长,个性化需求旺盛,因此巨头并没有给创业者造成太对恐慌。


【哪些风险必须警惕?】


如果真的致力于法律服务产业的创业当中,有一些事项一定要提醒。那就是这行的“坑”十分多!其中有些是之前的项目用“血泪教训”换来的,一定要小心谨慎。


譬如,有以下几种风险:


一、触动律师行业的利益。为什么这么多互联网+律师服务,但是普通人的生活中依旧没有感受到什么变化?很大程度是因为律师行业的既得利益其实相当高,很少有律师真的希望通过在线开放的方式来打开新的客源渠道。很多创业项目,确实可以通过平台模式大力附能消费者,但却触及了律师行业和事务所的利益线,因此得不到专业支持,结果只能功亏一篑。


二、越界法律服务的底线。法律服务,尤其是对B端提供的司法与律政服务,很可能触及到法律的底线,产生多种违法风险。千万不要因为小利或者信息不畅去触及这些,要知道P2P平台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三、为无证律师提供空间。很多互联网+律师服务的项目,都因为缺乏律师端资源,以及对平台的监管不严格。导致平台涌现了大量无证、无资质、无经验的“三无律师”。这对平台声誉和品牌的打击可谓是毁灭性的。


四、与保险、金融走的过近。互联网+法律服务,很容易与互联网保险、互联网金融联系到一起。事实上从技术层面说,三者的交叉也很合理。甚至能带来很多优质的用户体验。但在目前情况下,对这些跨界新物种的监管和法规还没有跟上,跨界平台很可能触及红线,甚至被利用为违法犯罪的工具。因此还是谨慎为主。


【未来的机遇在哪里?】


这里试着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些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未来的机遇在哪里。


一、垂直类项目:法律服务的流程很长,种类也花样繁多。因此创造的空白痛点也就不计其数。大而全的平台所需要成本与资源过多,但小巧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平台,尤其是反向针对法律从业者的平台会比较受到欢迎。找到垂直入口,是如今创业的不二法门。尤其是结合自身优势找到垂直入口,是最高效的创业方法。


二、内容引擎类:法律服务是一个相对低频发生的交易种类。但人们对专业法律内容、案件剖析、各种新规则的解读却具有着高度的期待度和真实需求。通过创造法律服务相关的内容平台,逐渐拉升流量导向法律服务的交易环节,或许也是如今比较需要的生态化创业项目。


三、全链环节类:相较于上面说的垂直类平台,其实更有价值的是可以一站式打通各种法律服务环节的全链条式服务平台。因为时至今日,各种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的体验依旧是复杂而多环节的,用户体验改进机会非常大。如果可以制造全链的新体验将会得到高度追捧,当然了,这要求的资源、资本和技术创新能力都很高。


四、服务于新产业、新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fintech等新技术产业,以及soho、众包众筹等新企业组织模式,都带来了大量的司法服务需求,针对这些需求架设项目,一方面盈利空间大,一方面也可以搭载风口讲一些形故事。俗话说会说会练是真把式,创业也是如此。


五、大数据类平台。互联网+法律服务的大数据,一直都是行业重点需求的一环。也有很多企业致力于这个环节,但大数据提供者+行业分析者依旧带来了很多机会。


中国正在发生一场举世瞩目的消费大升级,法律服务大爆发当然是大势所趋。而互联网以无与伦比的便利性,自然会成为新一代人的主流通路。这个行业很艰难,但机会也是非常明显的,关键还是产品和迭代。虽然现在是冰,未来估计会小火。


我将陆续推出一系列深度产业分析,欢迎点题和关注。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腾讯首度进军“互联网 法律”行业,引爆法律O2O市场】
传BAT进军法律行业,千亿级市场即将引爆?
“请得到、请得起、信得过” 百度律师直达号解决找律师难题
让90%的律师线上有约不香吗?百度「问一问」与京师开启跨界合作新模式
法律服务行业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无讼阅读|法律人遇上互联网,应该发现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