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案惊奇丨一问三答的陷阱题


禅宗一脉有个鼎鼎大名的沩仰宗,开创者是灵祐禅师和慧寂禅师,因为两人分别住在沩山和仰山,所以常用山名尊指。一师一徒没事就在一起唠嗑,但跟我们普通人聊闲天不同,其中的对话随便摘一段,都是要参破头的公案。

这天,两人又开始切磋了。

沩曰:“涅槃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

仰曰:“总是魔说。”

沩曰:“已后为人奈子何。”

沩山有意考考仰山,于是出了个这样一个问题:“涅槃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

这是个陷阱题,不管怎样都有三个答案,对应着三重境界。看仰山答哪一个,沩山就知道他道行如何了。

第一个答案:都是佛说。

四十卷涅槃经是公认的大乘经典,禅宗思想大多也是围绕此经中的几个主旨而展开。身在禅门,不可能有人认为涅槃经中有非佛说的成分。这点仰山肯定很清楚,所以他如果回答“都是佛说”,并没有错。

但这就“人云亦云”了。一般初学佛的人,对佛教有着异常执着的敬畏,基本上法师说什么,就认可什么;前面有什么,就跟随什么,不会过多思考,谁有不同意见还跟谁急眼。

这就是“信”大过于“慧”,感性派的,落入了禅宗常说的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

第二个答案:有佛说,也有魔说。

沩山之所以强调“四十卷涅槃经”,是因为还有个南传涅槃经,两者在义理上相同,但内容上大相庭径。仰山如果熟知经典,将两者进行对比,挑出哪些是佛说,哪些非佛说,然后向作汇报一样,说给沩山听,也没错。求真求实嘛。

这就是“慧”大过于“信”,理性派的,落入了禅宗的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

第三个答案:都是魔说。

也就是仰山的妙答:“总是魔说。”这里,就踏过了感性的听闻阶段和理性的思维阶段,进入了自心的修行,不再需要经教为辅助。换句话说,佛在心间了,不在文字间;佛在内,魔在外。

这就是禅宗第三重境界,看山不是山。

沩山听到这样的回答,自然很高兴,认可道:“以后为人奈子何”。按字面来翻译,就是以后没有人能奈你何了。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你可以自己做主了,没有人再可以做你的主。

可不是这样,一个向内寻的人,自然不会再被外在的事物所影响。

然而师徒的对话还没完:

仰曰:“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什么处?”

沩曰:“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

南师对此的解释是:

仰山说,我话虽说得对,此心还是不安;一期之事我是知道了,见地上我到了,境界也有一点,但是,什么是我的“行履”呢?

行履包括心理的行为,做人做事的起心动念,履字也包括功夫。沩山回答他一句名言:“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换句话说,只要你见地对了,不问下面的修证功夫,因为见地对了,修证一定会上路的。就怕我们见地错了,功夫再做得好,行履也是错。

而我的看法稍微有些不同。所谓“一期”,应该指的是这一生。因此,仰山的意思是:我确实能把握好我这一生的修行,在见地上没有错误,那后生后世呢,心会一直行在正道上吗?

这说明仰山虽然有正见,但还没达成解脱的正智。

沩山的回答则可以用一个譬喻来解释:一个盲人治好了眼睛,重见光明,还需要担心不知道往哪走吗?

梵夫说·出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禅法苑——公案解析 :离钩三寸,子何不道?
公案《九》
见地、基础、明师
禅门开悟诗二百首 杜松柏 著
公案连城 | 百丈山前野鸭飞
禅宗公案略解(三):拈花微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