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一万小时定律”!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01 

世界上努力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成就的人很少。同样是努力,有的人付出有收获,有的人却越努力越糟糕。

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算。那么也就是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大概需要五年的时间。

什么是一万小时定律?

所谓一万小时定律,最早出自格拉德维尔的《异类》一书,他通过统计世界上一些名人的例子,得出结论:一个人如果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一般需要在这个领域专注研究一万小时,称之为一万小时定律。

被众所周知引用的例子之一是“莫扎特”。至少在我们的认知当中,如果要说历史上哪个名人自带“天才”光环,那我首先想到的正是莫扎特。8岁即创造出第一手交响曲,并跟随父亲开启了欧洲巡演,而且是给欧洲各国王公贵族巡演;11岁写出第一部歌剧,短短35年的人生当中,这哥们创作了600多部作品,涵盖各种题材,每首都是天籁之音,为世人所膜拜。

因此,“天才”光环也一直是莫扎特的第一标签。但事实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天才。之所以能成为音乐神童,莫扎特在6岁之前,就在音乐家父亲指导下练习了不少于3500小时。到他创作出第一首名曲第九号协奏曲的时候,他已经21岁,专注练习已经早早超过了1万小时。事实上,他后来的传世名作,多数都是在20岁以后创作。由此可见,天才也需要专注的练习。

 02 

但是在另外一本书《贫穷的本质》,我看到另外一种景象。这个世界很多人,匆匆忙忙,勤奋工作。

别说休息,可能连吃饭上厕所都要挤出时间来。

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只要企业不倒闭,他们不会换工作。

可是“一万小时定律”在他们身上,并不起作用。恰恰相反,他们越忙越穷,越勤奋,越把自己的技能缩窄在一个跑道上。

“一万小时定律”不仅没让他们成为专家,成为赢家。反而捆绑了他们,束缚了他们的手脚,为什么会这样?如何打破“一万小时定律”?

生活中,我们已经接受了一万小时定律。

然而到了理财这件事上,又总是“迫不及待”。如果不能一夜暴富,那和不理财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理财的目标是一夜暴富,那还不如买彩票几率更高一些。


人们对于真正感兴趣的事,是不会在乎花了多少时间的。
比如打游戏,每天下班随便打几局,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连挤地铁网络不畅都能来一把单机版连连看。
但如果想看完一本书,经常是大半年过去了,才只翻了个目录和前言。
这是因为游戏和读书,一个是短期显著的快感,一个是长期枯燥的奋斗。
而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让他对短期快感上瘾。
被即时快感浸泡的久了,人们对自身能力和事物的发展过程就会产生认知偏差,认为一切事情都应该是这样的。
书应看一本就够。
题应该做一遍就会。
钱应该投资一次就能翻倍……
直到幻想被现实撞击的粉碎,再一点一点的刷新自己目标的下限,最终变得焦虑。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就像温水煮青蛙,我们在生活的温水里洗着桑拿,逐渐放弃了挣扎,直到过了可以拼搏的年纪,最后淹没在人流里。
水面之上,我们看到的是鸭子轻松地游来游去,但在水面之下,则要拼命地扑腾,让自己一直前进而不会沉下去。
很多人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尽己所能的向周围人展示优秀的一面,不能让周围的人看见自己为了成功而拼命努力的样子。

事实上,缓解焦虑最好的方式就是前进一点点。
每天把打游戏的时间分给读书5分钟、10分钟、30分钟,不必强求完全戒断,只要我们还保持着跳跃的本能,在温水里学习新技能,每天跳跃一点点,这样才不至于在危险来临时失去逃生的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一件事情足够努力,相信你也会是哪个天才
哪有什么天才,只有无比孤独翻山越岭的勤奋
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为什么你的努力,常常没有价值?
一万小时定律之炒股篇
第十三节《浮生六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