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夏至


夏至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

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夏至之后,

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盛夏,

  这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关。

你准备好了吗?



夏至的由来


夏至这天,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夏至过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日减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逐日降低。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民俗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这个时候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夏至·饮食


“夏至这天吃什么?”




北京】冬至饺子夏至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浙江绍兴圆糊醮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圆糊醮。以前,很多农户将醮坨用竹签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处,并燃香祭祀,以祈丰收。


江苏无锡麦粥、馄饨


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山东】过水面、麦粒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夏至·养生



1、饮食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2、运动


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3、起居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


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容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4、夏至养生先养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


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养心。



5、谨防热中风


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心神不适,甚至引起中暑、热中风等,伤害健康。  


天气热,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时,此外,要注意备好一些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热中风的药物。



6、夏至“三伏贴”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敷贴时间:夏至当天及每伏第一天各一次,今年共五次。   

第一次:6月21日(夏至)   

第二次:7月17日(初伏)    

第三次:7月27日(中伏)      

第四次:8月16日(末伏)   

第五次:8月26日(伏后加强)


敷贴禁忌: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等。


7、养脾胃


夏至养生重点要“养脾胃”。养脾胃吃什么?

【冰糖茉莉绿豆糊】


原料:绿豆1杯、清水1100ml、茉莉花、冰糖适量。做法:1、取一杯绿豆,用清水洗净;

2、将洗净的绿豆放入豆浆机中;

3、加入1100ml的清水;

4、选择干豆豆浆按键即可;

5、接着将打好的绿豆糊倒入小锅中;

6、取适量的茉莉花放入滤网;

7、将滤网旋转拧紧后,将绿豆糊倒入杯中,加入少许冰糖晃匀;

8、喜欢冷饮的可放置冷藏室,直接饮用也可。


功效:清热祛湿、理气安神



来源:综合网络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强则寿, 阳衰则夭! 夏季养阳气, 中医教你3招!
二十四节气养生要旨(夏至)
今日正式入伏:入伏身体注意这几件事,尤其是第四件!
夏至养生
【节气养生】夏至养生:避暑热,畅情志,常按神门穴养心安神
时节今日小暑,养生宜健脾祛湿、顾护阳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