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看教育如何改变人生

作者|Pinky   来源公众号:记忆的瓶子Pinky  图片来源|unsplash

作者塔拉·韦斯特弗来自活下来都实属不易的家庭。她有一个疯狂地想掌控他们人生的父亲,传达给孩子的意志就是不上学不就医。她十七岁之前没有上过学,却自学考取了大学,成为剑桥大学的博士。

不得不说这是个传奇人物!因为教育,让她的人生得到改变,因为教育她不再盲从迂腐的观点,因为教育她不再受制于捆绑压抑的亲情,因为教育她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作为通过高考从农村走到城里的人,我一直为曾经让我压抑到无法呼吸的教育环境耿耿于怀,认为美好的人生不应该是那样的。可是正是这样的教育改变了我的人生。

通过教育,我成为现在的自己,这一点是我一直不曾意识到的。通过教育,我才会对一些事情产生质疑,这本身就是教育的关键。当然我依然对曾经的教育环境无法释怀😂

很喜欢这本书,通过这本书看到塔拉坚强的意志力,她对不平等生活的反抗、挣扎,以及自我救赎,回归平和的人生。摘抄了一些比较喜欢或者赞同的句子段落,分享给感兴趣的朋友。


1.讨好者

母亲常把自己描述成一个讨好者,说她无法阻止自己去猜测别人想要她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无法阻止自己极不情愿地强迫自己做出改变。

☔️
我想说:

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很多人都是讨好者,想让自己变成别人喜欢的人。

可是讨好本身就是否定自己,就是一种不自信。为了更加有力地站在地上,成为自信的自己,从不讨好开始。

2.自学能力

泰勒的想象力还是被点燃了。他用全部积蓄买了一本旧三角学课本,继续自学。他想接着学微积分,但又没钱再买另一本书了,于是他就到学校去找数学老师要一本。

老师当面嘲笑他说:“自学微积分,这是不可能的事。”泰勒不为所动:“给我一本书吧,我想我能自学。”最后他腋下夹着一本书离开了。

回首往事,我发现这就是我的教育,将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

我学着弃我而去的那个哥哥的样子,在借来的书桌前枯坐,努力而仔细地研读摩门教教义。我在学习的这个技能至关重要,那就是对不懂的东西耐心阅读

我这一生中,这些直觉一直在教导我一个道理:只有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大。

泰勒打来电话。他问我是否在为大学人学考试做准备。“我不能参加考试,”我说,“数学我一窍不通,“你有钱,〞泰勒说,“去买书自学。”

我点击鼠标,打开附件。我神情恍惚,以至于整封信读完了,也没有理解它的意思:

我们的父母被一连串虐待、操纵和控制所束缚。他们视变化为危险,不管谁要求改变,都会遭到驱逐。

这是一种扭曲的家庭忠诚观念。他们称其为信仰,但这不是福音所教导的。保重。我们爱你。

☔️
我想说:

这本书出现的角色中,除了塔拉之外,我最喜欢的就是她的哥哥泰勒了。他拥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虽然有时候受制于家人,可是他一直努力地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

自学上学,成功地上了大学,鼓励督促塔拉。在塔拉被家人抛弃的时候,只有他不畏阻碍,跟妹妹保持着联系,而且深刻认识到问题所在。

只要有书,就能自学!这也给予我很大的鼓舞。

现在是最好的时代,想学什么,各种资料铺天盖地,纸质版的书,电子版的资料,音频视频,稍一搜索,就能发现用不完的资料。

所以如果对一件事感兴趣,有什么借口和理由说自己学不会,而不去学习呢?!

3.家庭环境

泰勒很喜欢待在那里。他喜欢外祖父母相互说话的方式,平静,有条理,温柔。

他们家有种气氛,无须别人提醒就本能地感到,不该大喊大叫,不该打人,也不该在厨房里全速冲刺。在那里我唯一被一再提醒的就是,一定要把沾满泥巴的鞋子放到门边。

☔️
我想说:

一个正常的孩子希望有一个让他们充满安全感的家庭,而不是充满打骂、暴力和控制的家庭。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尽所能提供给孩子正常的环境。

4.觉醒中决定离开

“在我所有的孩子中,我原以为你才是那个穿越熊熊大火冲出这里的人。我从没料到会是泰勒,那令人意外而不是你。你不要留下。走吧。不要让任何事阻止你走。”

无论结果如何,我知道我会离开。即使不去上学,我也要去别的地方。从我将肖恩送去医院而不是送他回母亲身边的那一刻,家就已经变了。我拒绝了它的一部分;现在它在拒绝我。

那个夏天,我看到他们的脸浮现在每一根肖恩焊接的檩条上,于是最后,我终于明白过来一个本来显而易见的事实:有的人反对平等的大潮;有的人必须从某些人那里夺取自由。

我觉得哥哥不是那种人;我想我永远都不会那样看待他。但无论如何,有些事情还是发生了变化。

我开始了一段觉醒之路,对哥哥,对父亲,以及对我自己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我已觉察出我们是如何被别人给予我们的传统所塑造,而这个传统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

我开始明白,我们为一种话语发声,这种话语的唯一目的是丧失人性和残酷地对待他人,因为培养这种话语更容易,因为保有权力总是让人感觉在前进。

☔️
我想说:

在塔拉跟家人在就医、教育等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的过程中,家人看待她的眼光已经变了。仿佛只要不同,就是一种背叛。

有一个词叫做PUA,打压对方,精神控制对方,精神绑架对方,甚至让对方心甘情愿地遭受暴力凌辱。

塔拉的这个家庭就是这样。父亲对整个家庭的绝对控制,哥哥肖恩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暴力控制,这是一种几近病态的控制。

还有最应该保护她的母亲,各种不作为,明明知道这一切,却装作看不见听不见。

平等权,话语权,做自己,不被塑造,这些都是塔拉在追求的东西,所以她离开家是迟早会发生的事。


5.家人对自己的定义

他笑着用手指戳我。他奇怪地看着我,好像在说,这就是你。你一直假装自己是别人,是比你更好的人。但这才是你本来的样子。

我从末允许自己拥有这样的特权:不确定,但拒绝让位于那些声称确定的人。


我的一生都活在别人的讲述中。他们的声音铿锵有力,专制而绝对。之前我从未意识到,我的声音也可以与他们的一样有力。

这个词更关乎实质,而非行为。与其说我做错了什么,不如说我以错误的方式存在。

我的存在中有一些不洁的东西。我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很奇怪,你怎么会将如此超乎自己的强大力量施加于所爱的人。

但肖恩对我施加的力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他定义了我,没有什么力量比这更强大的了。

☔️
我想说:

塔拉的哥哥肖恩给她贴上了各种否定的标签,负面的评价,在面对挑战的时候,甚至不惜暴力解决。

这些对塔拉产生了极大极坏的影响。这就是“自我实现预言”的危害,或者说是给孩子贴标签的影响。

如果一个孩子被贴上反应慢的标签,他便开始认为自己就是反应慢。如果一个孩子被贴上自私的标签,孩子就会怀疑自己可能真的自私。

塔拉就是这样!她被各种打压、否定,以至于自己在不知不觉间被定义了。好在她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各种负面标签。因为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不仅影响到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

6.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我写了一篇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的论文。我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我写道,父母患有躁郁症的孩子受到双重风险因素的打击:首先,因为他们在基因上更容易患上情绪障碍;其次,因为充满压力的生活环境和患病父母糟糕的养育方式。

课堂上,老师讲授了神经递质及其对脑化学的影响。我明白了疾病不是一种选择。这些知识也许会让我对父亲产生同情,但并没有。我只感到愤怒。

我想,我们才是付出代价的人。母亲,卢克,肖恩,我们伤痕累累,瘀青、擦伤、脑震荡、腿着火、脑袋开花。

我们一直生活在一种警觉的状态和持续的恐惧之中,我们的大脑充斥着皮质醇,因为我们知道那些事情随时可能发生。

因为爸爸总是把信念置于安全之前。因为他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在经历了第一次车祸、第二次车祸、垃圾箱疗伤、着火、托盘坠落这些事件后,他仍坚持相信自己是对的。付出代价的是我们。

尽管这并非我所愿,我还是不想回家。我更喜欢自己选择的家庭,而不是被给予的家庭。

☔️
我想说:

很多时候,我们总能看到原生家庭这几个字,一直感觉这几个字特别沉重。因为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几乎是终生的。有些少儿时代留下来的阴影,是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

更不用说,父母对孩子榜样作用的影响。

读《养育女孩》这本书时,里面有提到:

“孩子的大脑会被设置为观察和复制的模式。有一种叫作“镜像神经元”特殊的神经网络结构连接着孩子的眼睛和肌肉,因此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所看到的他人的行为变成他们自己的做事方式。”

所以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根源也许就在他的父母身上,他的家庭影响了他,左右了他。正如塔拉的父亲对整个家庭的控制一样。而他的儿子肖恩就是他的复印件。

7.无所畏惧的力量

“我能在风中站稳,是因为我不是努力尝试站在风中。风就是风。人能受得了地面上的阵阵狂风,所以也能禁得住高空的风。它们没有区别。不同的是头脑中怎么想。”

“我只是站着,你们却都降低身体,试图弥补,因为高处让你们害怕。但蹲着走和侧身走并不自然,这样反而让自己变得脆弱。如果能控制住恐慌,这风就不值一提了。”

☔️
我想说:

人在害怕状态就会让自己变得脆弱,就像站在高处迎风行走一般,就像爬山爬到山顶一般,好想蹲下来爬过去。结果就是更加胆战心惊,甚至双脚发抖,这样的状态反而增加了危险系数。

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还没有去做,心里就已经感觉太难而打退堂鼓了,这时候只顾着担心烦恼,反而想不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无所畏惧,接受内心的恐惧和脆弱,才能变得更加自信与强大吧!可是感觉无所畏惧还是挺难的,只能尽力减少畏惧😂

8.任何人都有可能是错误的

我想我的兴趣来自学习了大屠杀和民权运动之后的无据可依之感,意识到个人对过去的了解是有限的,并将永远局限于别人所告诉他们的。

我知道误解被纠正是什么感觉,改变重大的误解便是改变了世界。现在,我需要了解那些伟大的历史看门人是如何向自己的无知和偏见妥协的。

我想如果我能接受他们所写的东西不是绝对的,而是一种带有偏见的话语和修正过程的结果,也许我就可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大多数人认同的历史不是我被教导的历史。爸爸可能是错的,伟大的历史学家卡莱尔、 麦考利和特里维廉也可能是错的,但从他们争论的灰烬中,我可以构建一个世界,生活在其中。当我知道了地面根本不是地面,我希望自己能站在上面。

过去我总是轻信一切,毫不怀疑,真是令人惊讶。我写道,全世界都是错的,只有爸爸是对的。

我想起泰勒的妻子斯蒂芬妮几天前在电话里跟我说过的话。

她说她花了几年时间才说服泰勒允许她给孩子们注射疫苗,因为他仍然相信疫苗是医疗机构的阴谋。如今回想起来,父亲的声音犹在耳畔,当时我却嘲笑哥哥的行为。

他还是一个科学家呢!我写道,他怎么看不穿他们的偏执呢。重读自己写下的文字,我对哥哥的轻蔑变成了一种讽刺。话又说回来,要不是刚刚想起来,直到今天我自己还从末注射过疫苗。

☔️
我想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说得话都是他们自己认为的事实。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带着自己的立场,甚至带着有色的眼睛去看待一件事,当然大都是偏执的、错误的。

重新组合的家庭对前夫的孩子会充满恶意,不想抚养这个孩子,担心这个孩子日后来争夺遗产。母女二人看不上男方爸妈“奢侈浪费行为”,虽然他们花得是自己的钱。可是自己做什么事却感觉理所应当!

有一句话说得是:将心比心!怎么可能?!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又何谈感同身受!

每个人看同样的事物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不要全盘接受别人的观点,即使他是专家名家,也有自己或多或少的偏见在里面。

阅读书籍过程中,我自己认可的理念,我会认为好有道理,我质疑的内容,就看自己能否被说服了。自己也是带着固有的偏见外加几分质疑来阅读、观世界!

9.长期被否定的后果

“我在剑桥教了三十年书,”他说,“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论文”。

对侮辱我有备而来,但我没有准备好接受这个回答。斯坦伯格教授一定对这篇文章作了更多的评论,但我什么也没听到。

比起仁慈,我更能容忍任何形式的残忍。赞美对我来说是一种毒药,我被它噎住了。我期望教授对我大喊大叫,他没有这样做反而让我头晕目眩。

我的丑恶一面必须得到表达。如果不是用他的声音来表达,我就需要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

☔️
我想说:

塔拉长期生活在家人的否定中,尤其是来自父亲和哥哥肖恩的各种打压否定,以至于她习惯了这种无情的否定,习惯了与这种否定做斗争。对于鼓励夸奖反而感到不知所措。

父母对孩子的否定,竟然会让孩子习惯于这种否定,习惯于与这种否定抗衡,这是一件特别恐怖的事情。

关于塔卡描述的这几段话,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刚成为新手妈妈的时候,来自家人的各种或有心或无心的质疑让我感受到被否定。

“你抱孩子的方式不对吧?”“你喂奶的方式不对吧?”“你冲奶粉的方式不对吧?”“孩子都出生了(2个小时),(你)肚子怎么还这么大?”“孩子的头发怎么这么少?”“孩子的皮肤怎么这么红?”“穿纸尿裤不好吧?”种种质疑与否定让我几近崩溃。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我习惯基于自己了解的育儿知识怼回去。孩子小月龄期间,我就是这么保护自己敏感脆弱的神经的,假装自己很强大,其实一击即溃。

所以如果我们爱孩子,就从少否定孩子开始吧!如果我们爱另一半,就从不否定TA开始吧。多些鼓励,多些肯定,少些质疑,多些理解,少些批判吧!


10.内心决定你是谁!

先找出你的能力所在,然后再决定你是谁。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它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剑桥,而是在于你自己。你就是黄金。回到杨百翰大学,甚至回到你家乡的那座山,都不会改变你是谁。

那可能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甚至也会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即便是黄金,在某些光线下也会显得晦暗。但那只是错觉。金子一直是金子。

〝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他说,“斯坦伯格教授说这是《卖花女》。想想那个故事吧,塔拉。”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如炬,声音洪亮,“她只是一个穿着漂亮衣服的伦敦人。直到她相信自己。那时,她穿什么衣服己经无关紧要了。

☔️
我想说:

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是谁是排在首位的。这个问题有点难,我竟然不知道自己是谁😱

我可以说出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年龄,自己的出生地,我可以说出来我是谁的妈妈,谁的爱人,谁的女儿,谁的姐姐……可是我依然无法准确说出自己是谁。

我喜欢瑜伽,喜欢阅读,喜欢英语,喜欢刨根问底查资料,喜欢胡言乱语乱写一通。可是这些仅仅是我的个人喜好。

我是谁?我不知道!可是我想拥有强大的内心,想做自己,想让自己变得勇敢坚强强大,也许这就是我自己的内心!也许这就是我自己?我依然不确定🤔

11.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

“那么以赛亚· 伯林的两种概念是什么?”老师问。几乎所有同学都举起了手。老师叫了那名来自牛津的学生。

“消极自由,”他说“是不受外部限制或阻碍的自由。此种意义下的自由指一个人的身体不受他人阻碍地行动。“积极自由,“是摆脱内部约束的自由。

老师试图澄清这个概念。他说积极自由是自制,由自我掌控的自我统治。他解释说,拥有积极自由就是控制自己的思想,从非理性的恐惧和信仰中解放出来,从上瘾、迷信和所有其他形式的自我强迫中解脱出来。

将自己从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只有我们自已才能解放我们的思想。

☔️
我想说:

第一次接触到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是主动的,是自我掌控,做自己的主人,可以自由地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消极自由是被动的,不受外界约束限制,外界不要给自己产生妨碍阻碍。

了解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后,发现要想达到彻底的身心自由,需要同时满足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否则要么就是外界不允许,要么就是自己不主动追求👀

12.性别歧视

当我读到约翰 ·斯图亚特·穆勒写的一句话,
我为之感动:这是一个没有终极答案的主题。穆勒思考的主题是女性的本质。

他声称,许多个世纪以来,女性一直被哄骗、劝诱、推搡和挤压在一系列扭曲的概念中,以至于现在不可能再去界定女性的天赋和抱负。

就女性的本质而言,没有什么终极答案。在虚空中,在未知的黑暗中,我从未感到如此安慰。它似乎在说:无论你是什么人,你都是女人。

我是如何在本该保持沉默时开口,却在本该说话时闭上了嘴巴。我们需要的是一场革命,一场自我们童年起就一直扮演的那种古老、脆弱的角色的颠覆。

女性需要,埃米莉需要解放出来,证明自己是一个人。表达意见,采取行动,蔑视顺从,就像一个父亲一样。

“你是女人,对吧?’”他说,“喏,厨房是你的了。”我们盯着彼此,我思索着我们之间已然出现的距离,这些话在他听是如此自然,于我是何等刺耳。

☔️
我想说:

女人很多时候都处于被定义中。因为是女性就应该没有野心,就应该相夫教子,就应该长在厨房,就应该为了孩子牺牲自己。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照顾孩子是爸爸妈妈共同的责任,甚至有不少爸爸为了照顾孩子做了全职爸爸,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思想的进步吧。

只想说,女人,不应该被定义!任何人都不应该被定义!


13.小家庭与原生家庭冲突

我想知道理查德是如何在他正常的妻子和不正常的父母之间那汹涌波涛中航行的。


那天晚上,我仔细地观察他,发现他似乎努力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成为一切信条的忠实追随者。

当爸爸谴责医生是撒旦的仆从时,理查德转向卡米轻轻地笑了笑,好像爸爸在开玩笑。但当爸爸扬起眉毛时,理查德的表情变为严肃的沉思和赞同。

他似乎一直处于频繁切换的状态,在不同的维度进进出出,不确定是要做父亲的儿子,还是妻子的丈夫。

☔️
我想说:

这就是原生家庭和小家庭之间的冲突表现。小家庭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可是原生家庭不喜欢小家庭摆脱他们,“背叛”他们曾经传达给孩子的信念。

如果作为丈夫的一方果断勇敢地拒绝来自原生家庭的干涉及洗脑教育,还可以维护小家庭的独立和幸福。如果作为丈夫懦弱听从父母各种要求,那么这个小家庭就是不幸的。

而理查德却在努力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殊不知有时候两者之间是没有平衡的。这种原生家庭的拼命捆绑是让人窒息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独立自主的人生!

14.母亲的保护

别自责,我告诉她,自从那次车祸后,你的思想就和以前不一样了。也许吧,她说,但有时我觉得是我们选择了疾病,因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有益。

我问母亲为什么她从来不去阻止肖恩伤害我。肖恩总说是你找的茬,我猜我宁愿相信是这样,因为这更容易。因为你坚强又理智,而任何人都能看出来肖恩不是这样。

这个说不通。如果我看上去很理智,那么肖恩告诉母亲是我找茬打架时,她为什么相信他呢?怎么我成了需要被制服、被管教的那个?

我是个母亲,她说,母来要保护自己的孩子。肖恩承受了太多伤痛。我想说她也是我的母亲,但我没有说。

当母亲问我为什么不早点儿找她,为什么不寻求帮助时,我如实作答。因为你太受爸爸的欺负,我说,你在家里没有实权。一切都是爸爸说了算,而他是不会帮助我们的。

我告诉他们,我曾经贫穷而无知。当我告诉他们这些时,我丝毫不感到羞耻。

那时我才明白羞耻感的来源:不是因为我不曾在铺着大理石的音乐学院学习,也不是因为我没有当外交官的父亲,不是因为父亲是半个疯子,也不是因为母亲跟着他亦生亦趋。

我的羞耻感源自我有一个将我朝吱嘎作响的大剪刀刀刃推去,而不是将我拉走远离它们的父亲,我的羞耻感源自我躺在地上的那些时刻,源自知道母亲就在隔壁房间闭目塞听,那一刻完全没有选择去尽母亲的责任。

只要我们还没有问,就有可能相信他们不会放任不管。告诉他们这些是在冒难以想象的风险,意味着我们心里明白他们早就知道此事。

☔️
我想说:

一个母亲在孩子受到伤害的时候竟然可以做到不管不顾,装作不知道,这时候任何说辞都是难以接受的,不可接受的。

当塔拉知道母亲肯帮她的时候,这给了她很大的力量,甚至性格都变得乐观开朗自信起来。

可是当她知道母亲仅仅是附和她,甚至跟父亲一起驱逐她的时候,她瞬间崩溃了。

不得不说,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尤其是来自妈妈的爱,就是孩子战胜一切困难最大的力量源泉。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一段话:“妈妈是孩子安全的来源,活力的来源,妈妈是孩子全部感情的寄托。爱和没爱,造就了一个人。”感觉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

15.觉醒,认识自我

让这张脸,让这个女人与众不同的不是衣服,而是她眼睛后面的东西,是她咬在齿间的东西,是希望、信仰或信念,让人生不再一成不变。


我无法用言辞描达自己看到了什么,但我想是诸如信仰的东西。

我对这个地方还能有什么需求呢?只剩一件东西了:我的回忆。之前我把它们放在床底下的一个盒子里。我找到了它们,把它们放到了车子后座上。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穿越的距离,物理上的和精神上的,几乎让我无法呼吸,让我思考起自己是否已改变得太多。

我所有的学习、阅读、思考和旅行,是否已将我变成一个不再属于任何地方的人?

但辩护并不能战胜负罪感。再多的针对他人的怒火也无法减轻这种负罪感,因为负罪感从来都与他们无关。负罪感源于一个人对自身不幸的恐惧,与他人无关。

当我彻底接受了自己的决定,不再为旧冤耿耿于怀,不再将他的罪过与我的罪过权衡比较时,我终于摆脱了负罪感。

我完全不再为父亲考虑。我学会为了我自己而接受自己的决定,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他。因为我需要如此,而不是他罪有应得。这是我爱他的唯一方式。

当父亲还在我的生活中,极力想控制我的生活时,我透过冲突的迷雾,用战士的眼光重视他。我看不出他身上温柔的品质。

当他站在我面前,高高在上,愤愤不平时,我忘记了自己小时候,他笑起来全身抖动、眼镜闪闪发亮的样子。

我再也无法忆起他的嘴唇在烧毁之前,曾经怎样愉快地抽搐,当一段回忆让他热泪盈眶的时候。现在我只能记起那些往事,我们之间已经相隔千山万水,时光一去不返。

但我和父亲之间的隔阂不仅来自时间和距离。它源于自我的改变。我已不是当初那个被父亲养大的孩子,但他依然是那个养育了她的父亲。

在那一刻之后,我做出的决定都不再是她会做的决定。它们是由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个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选择。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
我想说:

塔拉终于离开了这个给她无尽伤害的家庭,终于摆脱了这个家庭对她的控制和掌控,有种终于虎口脱险的感觉。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的家庭都不会像塔拉的家庭那般充满暴力与控制。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与家庭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的确有在变大。

我们在改变中成长,父母在不变中坚守。所以才有代沟之说。


正如龙应台《目送》里的一段文字: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当然父母具有终身学习能力,那么这种代沟会小很多,亲子之间更容易沟通。

就像纪伯伦所写的一首诗《论孩子》中所言:“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所以我们可以努力让自己与时俱进,不让这个时代,不被我们的孩子甩得太远。
庆幸的是,教育让塔拉达到了自我救赎,让她走向与父辈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让她可以不受控制地做自己,让她走出原生家庭的精神控制,让她有了非凡的成就,感谢教育!
END

我是 @记忆的瓶子Pinky ,药学法律双背景硕士,在这里分享好书好物|英语启蒙|陪读绘本|育儿干货,关注我,一起守护孩子的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16年没上学终成剑桥博士,背后却是编剧都写不出的狗血家庭伦理剧
读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我明白了人为什么要读书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从垃圾堆走到哈佛,她选择杀死过去的自己
走不出原生家庭,这并不是你的错
不让女儿上学,病重也不能去医院,原生家庭父母的愚昧太可怕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