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

  

烂鳃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寄生虫性烂鳃病、细菌性烂鳃病、药害性烂鳃病与营养性烂鳃病等。虽然烂鳃病的种类不同,但危害均较大,且任何季节都可发病,4月至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6月至9月份则为流行高峰期。细菌性烂鳃病多与赤皮、肠炎与寄生虫病等并发。一旦发病,可导致大量草鱼死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

1.症状与诊断

(1)症状。发病后鱼体发黑(尤其是头部),离群独游,行动较慢,反应迟钝,呼吸不畅,食欲下降,鳃盖中的表皮组织开始充血发炎,并出现“开天窗”情况。鳃丝上黏液增加,鳃丝肿胀,并粘附有大量淤泥。病情严重时可见鳃盖骨表层发炎、充血、腐烂。

(2)诊断。取鳃丝黏液,并取少量鳃丝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无菌水2~3滴,盖上盖玻片,静置约25分钟,通过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细长的滑行细菌。

2.发病原因

 在水体缺氧的情况下,鱼体则靠增生鳃来扩大呼吸面积,以获取更多氧气,水中溶解氧恢复后,增生现象则开始消失,鳃小片也得以恢复。但是如果草鱼长期生存在低氧环境内,即便水中溶解氧恢复,增生鳃小片也很难在短期内恢复正常。此种情况下病菌极易侵袭鳃小片,引发细菌性烂鳃病。如果水体中分子氨浓度偏高,会使得鳃上皮细胞损伤,使鱼体免疫能力失常,病菌侵入,出现细菌性烂鳃病。细菌间质能保护营养动物组织,在水体亚硝酸盐浓度升高时,亚硝酸盐会侵入盐组织,阻碍细胞间质合成,使得细胞间质流失,损伤鳃上皮细胞与组织,病菌更易侵袭。受低溶解氧、水温骤变、分子氨等应激因子影响,鱼体机体免疫力下降,为烂鳃病致病菌侵入鳃组织提供了有利条件,草鱼长期生活在这种营养失衡的状态下,极易出现细菌性烂鳃病。

3.治疗方法

 方法一:(1)发病后将池水放干,清理淤泥,暴晒7~10天,每平方米泼洒80~120克生石灰,带水清塘,并用含氯漂白粉泼洒全池,一周后试水放苗,确保池塘内的水质指标均满足《无公害食品淡水渔业水质标准》要求。(2)中草药治疗。使用君无影,每袋拌料80斤,每日一次,连用5-7天。

 方法二:药浴+内服治疗。于晴天的上午10时实施药浴,先放水,留10厘米深水即可,并使用聚维酮碘溶液,依照每立方米300毫升的标准药浴30分钟,然后将水全部放掉。注入新水约1米深,向其中泼洒已煎熬好的黄芪汁剂,每立方米水体10克,30分钟后再次投喂阿奇霉素,药饵用量标准为每公斤鱼体重0.7克;当日下午再次投喂药饵饲料1次。重复以上三步骤治疗4天左右。

 方法三:先使用生石灰对养殖塘进行彻底消毒;于池塘挂篓,草架各边均挂篓3~6只,使竹篓口高于水面3厘米,向篓中装入100克漂白粉,次日换药,换药前将篓中漂白粉渣清净,持续用药3天;按照鱼康复a型每公斤体重2.5克的标准拌饲料喂食,上、下午各1次,持续喂食3天。

4.预防措施

 结合细菌性烂鳃病的发病原因,应做好该疾病的预防工作。将塘底多余的淤泥清除掉,降低高温季节内淤泥耗氧量;科学放养,保证养殖密度合理,以免密度过大导致池塘内水质恶化;喂食营养搭配合理的膨化饵料,定时、足量喂养,提高饲料利用率,禁止投放霉烂变质或存放过久的饲料,避免因投喂不当所致的水体污染;于大麦黄、白露心等细菌性烂鳃病高时对症投放药物,增强鱼群免疫能力;补充鱼发育与生长必不可少的维生素,增强鱼体抗病能力;高温晴天午时应打开增氧机,保证水体中的溶氧量,向水中泼洒光和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促进水体有机物分解;加强鱼塘水质检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总之,受多种因素影响,草鱼养殖时细菌性烂鳃病发病率较高。 因此,在养殖中应坚持“有病早治、无病早防、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无污染水体养殖,降低细菌性烂鳃病的发生率,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收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月水霉、小瓜虫、锚头鳋等病害将要大范围肆虐,如何防治?权威指导来了!
人间四月天,气温越来越高,4月份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8月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请收藏(附16省市详细预测预报)
养鱼知识:鱼类疾病的防治方法
鳜鱼常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鳜鱼养殖常见病害与疾病的防治措施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十三种疾病防治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