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年级下册必读名著《经典常谈》重点知识 内容概括 真题练习
userphoto

2023.03.10 吉林

关注

名著概览

作品简介:《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

内容梗概: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主题思想: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艺术特色:

①内容简洁精辟,不故作高深。

②不仅有高度和深度,更有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

③这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所以普及性和通俗性强。

④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话,常有引人入胜之处。

内容简要概括

1

《说文解字》第一

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

《周易》第二

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

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易》。

3

《尚书》第三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

文章分类大概为四:号令:“誓”或“诰”:军事“誓”:君告臣“命”:臣告君“谟”。

4

《诗经 》第四

春秋时宴饮通行赋诗,都从诗篇里断章取义,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责难等等。

孔子时代,诗篇的本义渐渐模糊,于是孔子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解释《诗经》最有权威的是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

5

三礼第五

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那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

《礼古经》已亡失,

《仪礼》大约是当时实施的礼制。

《周礼》则是一套理想的政治制度。

《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这些“记”里包含着《礼古经》的一部分。汉代流传到现在的只有《大戴记》和《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大戴是戴德;小戴是戴圣。

6

《春秋》三传第六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孔子所编。《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史。

三传为《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按三传的看法,《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这是一;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中国,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这是二。前者是人君的明鉴,后者是拨乱反正的程序。

7

四书第七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

《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

《中庸》是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其严:而辩“性善”,影响更大。

8

《战国策》第八

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9

《史记》《汉书》第九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

《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候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

《史记》以后,续作很多,但不是偏私,就是鄙俗,班彪加以整理补充,著了六十五篇《后传》。这部书没有流传下来,但他的儿子班固的《汉书》是用它作底本的。班固者《汉书》未完成而卒。其妹班昭奉汉和帝命与马续参考皇家藏书,奉诏续写。

10

诸子第十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礼崩乐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

学派: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韩非子

11

辞赋第十一

辞:

《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九章》的各篇原是分立的,大约汉时才合在一起,给了“九章”的名字。从《诗经》二南到《离离骚》,能看出句运由短而长、由齐而畸的一个趋势,屈原诸作莫定了这种体制。到了汉代。模拟《离骚》的更多,东方朔、王表、刘向、王选都走着宋玉的路,汉我“楚辞”。刘帝时最盛。汉时称这种体制为“辞”,又称为向将这些东西编据起来。成为《楚辞》一书。

赋:

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账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葡赋和屈辞合一,也许是在贾谊手里。贾谊是药御的再传弟子,他的境遇近于屈原,又久居屈原的故乡,他模拟屈原的体制,却袭用了句卿的“赋”的名字,这种赋日渐发展,屈原诸作也便被称为“赋”。

12

诗第十二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以备传习唱奏。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晋代诗逐渐排偶化、典故化,玄言诗兴盛;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末流只知道典故对偶;南宋的三大诗家都是从江西派变化出来的。

13

文第十三

春秋时期列国交际频繁,外交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更大,也称为“辞”;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孔子开了私人讲学之风,从此便有了私家著作;记事文也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汉武帝时期盛行辞赋;梁昭明太子在《文选》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后出现佛典和义疏两种新文体;欧阳修和苏轼以后,古文成了正宗;宋代出现了“话本”;明清八股文盛行。

重点习题

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文段一】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

【文段二】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

【文段一】中的“书”是指《            》,“小学”是指          ;【文段二】中的“许氏”是指          ,“这部书”是指《            》。

答案:

经典常谈  文字学  许慎  说文解字

2 . 填空。

(1)《经典常谈》是作者       在1942年受著名学者       鼓励而写的一部著作。

(2)《经典常谈》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           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           》放在首篇。

(3)《经典常谈》所讲经典中,《史记》《汉书》属于“史”,《周易》《尚书》属于“      ”,《离骚》《九章》属于“      ”,《墨子》《吕氏春秋》属于“      ”。

答案:

(1)朱自清  杨振声

(2)经史子集  说文解字

(3)经  集  子

3. 阅读下面的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文段一】伏生本是秦博士。始皇下诏烧诗书的时候,他将《书》藏在墙壁里。后来兵乱,他流亡在外。汉定天下,才回家;检查所藏的《书》,已失去数十篇,剩下的只二十九篇了。……汉景帝时,鲁恭王为了扩展自己的宫殿,去拆毁孔子的旧宅。在墙壁里得着“古文”经传数十篇,其中有《书》。

【文段二】到了三国末年,魏国出了个A,是个博学而有野心的人。他伪作了《孔子家语》《孔丛子》,又伪作了一部孔安国的《古文尚书》,还带着孔安国的传。……清中叶的丁晏,著《尚书余论》,才将真正的罪人A指出。

【文段一】中的《书》就是“五经”中的《       》,其中,伏生的《书》被后世称为《          》,鲁恭王找到的《书》则被称为《         》;【文段二】中的A是                人名)。

答案:尚书  今文尚书  古文尚书  王肃

4 .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完成问题。

【文段一】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

【文段二】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1)【文段一】中的“他”是        (填人名);毛氏给《诗经》做的注解书是《       》。

(2)为什么说“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答案:

(1)孔子  毛传

(2)因为孔子之后解释《诗经》的儒生都接受了孔子对《诗经》的见解,和毛氏一样断章取义地来解释《诗经》,以诗证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下语文名著阅读《经典常谈》必背知识点集锦
10字以下名人名言短句
“四书五经”是指哪四书哪五经?分别为谁所著?
2017年国学知识竞赛试题100道
读书的选择,一是经典,一是方法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11部典籍大猜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