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学礼包:如何使用双重差分法的交叉项(迄今最全攻略)

秋风送爽,学期伊始。本号为计量小伙伴们送上一个开学小礼包:如何使用双重差分法的交叉项(迄今最全攻略)。

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简记DID)无疑是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计量方法之一,而交互项则是DID的灵魂。在计量实践中,取决于数据的类型与性质,DID的交互项有着不同的形式。灵活地使用DID的交互项,是实证研究的一项重要技能。为此,本文全面地梳理了文献中关于DID交互项的各种形式,包括(1)传统DID;(2)经典DID;(3)异时DID;(4)广义DID;以及(5)异质性DID。

传统DID

双重差分法是研究“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s)的流行方法。一般来说,DID的使用场景为,在面板数据中,个体可分为两类,即受到政策冲击的“处理组”(treatment group)与未受政策影响的“控制组”(control group)。为此,引入处理组虚拟变量 

: 

然而,处理组的个体也只有到了处理期才会受到政策冲击(之前未受冲击),故引入处理期虚拟变量

传统DID的模型设定为 

其中,处理组虚拟变量 

捕捉了处理组的组别效应(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固有差别),处理期虚拟变量
 控制了处理期的时间效应(处理期前后的固有时间趋势),
 为其他控制变量,而交互项 
 则代表了处理组在处理期的真正效应,其系数 
 正是我们关心的处理效应。然后进行OLS估计即可。

经典DID

DID使用了面板数据,而估计面板模型的标准方法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two-way fixed effects),它既控制了“个体固定效应”(individual fixed effects),也控制了“时间固定效应”(time fixed effects)。研究者后来发现,虽然传统DID控制了处理组的组别效应(

)与处理期的时间效应(
);但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干脆引入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我们称之为“经典DID”:

其中,

 为个体固定效应(在回归时加入个体虚拟变量即可),
 为时间固定效应(在回归时加入时间虚拟变量即可),而交互项
 之前的系数
 依然是我们感兴趣的处理效应。显然,加入个体固定效应
 之后,就不必再放入处理组虚拟变量
;否则,将导致严格多重共线性,因为前者包含比后者更多的信息(前者控制到个体层面,而后者仅控制到组别层面)。

类似地,加入时间固定效应

 之后,就不必再放入处理期虚拟变量
;否则,将导致严格多重共线性,因为前者包含比后者更多的信息(前者控制了每一期的时间效应,而后者仅控制处理期前后的时间效应)。估计方法依然是OLS,但须使用“聚类稳健标准误”(cluster-robust standard errors),因为面板数据一般为“聚类数据”(cluster data)。这种经典DID的模型设定在实证研究中最为常见。

异时DID

在传统与经典DID的模型设定中,一个隐含假设是,处理组的所有个体开始受到政策冲击的时间均完全相同。但有时也会遇到每位个体的处理期不完全一致的情形(heterogeneous timing);比如,某项试点政策在不同城市分批推出。此时,可使用“异时DID”(heterogeneous timing DID)。

异时DID的关键在于,既然每位个体的处理期不完全一致,则处理期虚拟变量也因个体而异,故应写为 

(既依赖于个体 i,也依赖于时间 t)。具体而言,异时DID的模型设定为

在具体实施时,可在Stata中首先定义因个体而异的处理期虚拟变量

。比如,考虑一个五期面板,对于第1位个体,
;对于第2位个体,
;而对于第3位个体,
。这意味着,第1位个体从第3期开始受到政策处理,第2个体从第4期开始受到政策冲击,而第3位个体从未受到政策冲击(属于控制组);以此类推。

广义DID

以上各种DID方法均假设存在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区别,但有时某项政策在全国统一铺开,此时只有处理组,并没有控制组,是否还能使用DID呢?答案是“能”,可以尝试“广义DID”(generalized DID)。

使用广义DID的重要前提是,虽然所有个体均同时受到政策冲击,但政策对于每位个体的影响力度并不相同,不妨以 

 来表示。

一个经典研究是 Bai and Jia (2016, Econometrica) 使用清朝的府级面板数据,考察废除科举制对于革命起义的影响。由于科举制于1911年在全国统一废除,故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控制组。但由于各地科举配额的巨大差异,废除科举对于各地的影响力度差别很大。

直观上,如果某个府本来的科举配额微乎其微,则废除科举当然影响很小;反之,对于科举配额很多的府,废除科举则可能引发剧烈震动,因阻断很多士子的上升空间而导致革命。为此,Bai and Jia (2016) 以“科举配额占人口比重”作为对于

 的度量。

在实践中,只要寻找到合适的

 变量(一般从经济理论出发来寻找),则可以之替代经典DID的
 虚拟变量,将广义DID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交互项 

 之前的系数 
 依然是我们关心的处理效应,然后对上式进行OLS估计。

当然,对于广义DID,文献中也曾出现更为“简单粗暴”的处理方法,即人为地设定一个门槛值 c,根据 

变量是否超过此门槛值来定义处理组与控制组。具体来说,定义

然后,按照经典DID来处理。这种处理方法的缺点在于,门槛值 c 的设定比较主观,一般须进行“稳健性检验”(robustness checks),即考察不同门槛值下的回归结果是否稳定。另外,在将连续变量

 压缩为二分变量
 的时候,显然损失了不少信息,故在实践中已不多见。

异质性DID

传统的处理效应模型一般假设“同质性处理效应”(homogeneous treatment effects),即所有个体的处理效应都相同。显然,此假定太苛刻,在实践中难以成立。更为合理的假定则为“异质性处理效应”(heterogeneous treatment effects),即允许每位个体的处理效应不尽相同。

在DID的框架下,也可引入异质性处理效应,关键仍在于对交互项 

的调整。为简单起见,假设根据经济理论,可将所有个体分为两类,以虚拟变量 
 来表示。在理论上,我们预期这两类个体的处理效应并不相同。此时,可在经典DID的模型中,再引入三重交互项 
,构建异质性DID模型:

由上式可知,对于 

 那类处理组个体,其处理效应为 
。而对于 
那类处理组个体,其处理效应为 
。显然,对于
的这两类个体,其处理效应是异质的(只要三重交互项的系数 

显著)。

推而广之,如果经济理论认为,应将所有个体分为 类,以考察这 M 类个体的异质性效应,则可设立 (-1) 个类别虚拟变量,比如 

,然后分别生成三重交互项 
,引入回归方程中:

在上式中,第 1 类个体的处理效应为 

,第 2 类个体的处理效应为 

,以此类推。然后照常进行OLS估计即可。

当然,双重差分法还有其他变种,比如三重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in-differences,简记DDD),以及与倾向得分匹配相结合的PSM-DID 等,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陈强(2014)。

参考文献

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陈强,《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好评如潮的配套教学视频,可在网易云课堂购买)

陈强,《机器学习及R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即将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捕获因果关系(3)
DIDM:多期多个体倍分法-did_multiplegt
机器学习与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关系:一个文献综述
在计量与Stata的世界里乘风破浪:记陈强老师的2021高级计量及Stata五一现场班
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税额标准的提高
【经典回顾】交错双重差分:处理效应异质性与估计方法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