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0.张謇科教兴农的思想与实践/韩芒雄

张謇科教兴农的思想与实践

韩芒雄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说得好:“有一个人的名字与南通已经联成一体,甚至在他离开人间六十年后,通海地区至今仍然到处都可以感觉到他的存在。这个人就是张謇。”南通农业从近代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也都处处感觉到张謇远见卓识的大农业思想在闪烁,张謇实施科教兴农的光辉足迹在引路。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张謇深知农业对治理国家与民生的重要,他说:“我国以农立国,农作丰歉,系民休戚。”“我国自古重农,米麦生产之额,甲于世界。”甚至在对儿子张孝若的教育中,也十分注重农业。他告诫儿子:“即学法制、经济,若兼涉猎农学,为用更大。”“人非有农工商正业,必不能自立于世。今以所观察,尤愿儿注意农业。”

张謇在考取状元之前,回归故里,除了继续攻读应试,还为乡里兴蚕桑,办义仓,试种甜芦穄(糖用高梁)制糖。同时,悉心研读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联系个人心得与当地风土农情,撰成《棉谱》一书。张謇所“做”之事,一如他所“作”之文,条理万端,数量惊人。但其主导思想,可以归纳为兴农劝农。光绪丁酉年(1897)他在《请兴农会奏》中指出:“臣窃上溯三代,旁考四洲,凡有国家者,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理有固然。”像这样强调农业农学的议论,在他的著述中,比比皆是。如1912年所作《农学通释序》中,具体提到:“謇家世务农,尝略涉农书矣。私独以为必经生学士之农,与田文野老之农合,而后学可致于业而发于政。”指明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同时,他又针对当时知识分子断章取义,自恃清高,常引孔子“吾不如老农老圃”的话,贬低农业的倾向,加以批驳,然后表示:“宁谓天下不须稼哉?果不须稼,而能成礼义信之天下,则诗书所纪,固宜尽删之矣。”态度十分鲜明。

为了促进实业(包括农业)的健康发展,张謇主张必须依赖教育提供人才和技术作为保证。他说:“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他兴办大教育,建立各种学校,从1902年到1926年25年间,就为兴办各种教育事业注入资金257万元。张謇对农业教育,更是呕心沥血,他鲜明地提出:“欲增进人民之知识技能,则莫如各省各道县广设农校、农场,先求农产物栽培之标准以为之模范。”“而衡以我国之现势,与民主所最切要者,莫如农工专门学校。农为立国之本,其切要在棉。”

早在1891年,张謇就写信给他在英国的好友顾延卿,请他代为收集西方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书籍。1903年,张謇东游日本。期间,他参观了东成郡鹤桥村农学校,在这所学校张謇看到了农学堂的基本规模及相关设施。他拜见了日本北海道厅事务长大冢贡,还参观了新建的农学校及其农园试验场。对日本农学校的实地考察,让张謇视野大开,进一步促使他由传统农业思想向现代农业思想的转变。1914年7月,他在回复江谦的一封信中写道:来牍于小学教育之体用,斟酌至当,甚善。惟小学加课农业办法,及星期上午读经二事,似宜制为论说,使学生及普通人知意义之所在。这足以证明张謇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对传授现代农业科学知识的重视。

他在《请兴农会奏》中提出,建立农会,进行气候、土壤的研究,以确定农作物种植的品种;翻译西方国家的农书、农报,按照西方农业生产经验进行实验,认识西方经验在中国的适用程度。在这种实践的过程中,他产生了继承中国传统农学中的积极因素,学习东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引导国人对农业科学时行研究且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想法。这种新农学思想的确立,成为张謇实施现代农业教育的先决条件。

南通农业学校教育的起步,始于1906年。这年,通州师范学校开设农科,且在通州博物苑南建设农科校舍。1908年,通州师范聘日本照井喜三郎为农科教员,并开始规划农场,农科学生有了实习场地。1909年,学校添设蚕科,农业教育开始向多门类发展。1910年,张謇在通海垦牧公司二堤开办乙级农学校,招收垦区学生,学习初步农业知识。1911年初,通州师范在农科的基础上设立初中等农业学校。学校建立化学分析室、温室,开辟果树园、试作园、蔬菜园、桑园,建筑畜舍,次年又设家畜试验场,这样农业学校有了与教学配套的实验室、实习园地,学校初具规模。1912年,农业学校开辟五山苗圃,为农校生进行林业生产的实习创造了条件。1913年,初、中两等农业学校改名为乙、甲种农业学校,定名为南通私立农业学校。学校设立森林事务所,开挖鱼池,建立测候所。学生的实习范围逐步由种植棉麦豆稻,发展到研究、改良棉花品种,饲养家畜,学习园艺等等,学生学习的知识,在实习中得到运用。

1920年甲种农业学校升格为农业专门学校,后称农科大学,从而形成了南通中高等农业教育的格局。农科大学始办大学预科,1923年开办大学本科,预科改为高中农科。1930年,农大改称南通学院,设立农艺、农艺化学、畜牧等学系。张謇还在通海垦牧公司进行在职职业培训,培养公司后备管理人员。先后招收5批学生学习公司的管理。在他出任农商总长后,于1915年批示在河北正定、江苏南通、湖北武昌设立三个直属农商部的棉业试验场,以试验、选育棉种,防治病虫害,研究气候、土壤、肥料为主要任务。南通农业学校在这年开始了作物品种研究,学校收集到美棉20种、中棉数十种。校农场对棉花的品种进行了种植比对试验,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切合农业生产实际的棉种研究和栽培技术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向农民推广。

   1915年张謇为实践科学普及的设想,在南通农校举办了一次以棉作为主的农业展览会。对棉花播种适期、栽培密度、土壤肥料成分、摘心整枝等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还比较了不同作法劳力资本投入的经济效果。除陈列出棉花品种、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外,尚有中外原棉所纺出之棉纱对比。另外还设有农具馆,陈列各种农具并一一进行解说。1917年2月6日,南通农校与南通农会联合举办露天棉作展览会,这天,来会参观的有5,000多人,共发棉种小袋三千馀,又发给《改良种棉浅说》一千余部。另选良农十二名,每名发给优良棉子四五斤,可得一亩之种子,俾依法种植也”。展览会还承担了推广优良棉种的任务,收到良好的效果。1918又举办露天棉作展览会。露天棉作展览会保农校所发起,业已举行两次。每次开会,乡农来参观者动逾万人。会中职员除随时演讲,切实劝导外,并发给种子若干,俾谋种植上之改良,乡农播种后收成颇佳”。1930年,农大改称南通学院后,学院还建立棉作、园艺、昆虫、植物研究室等,进行农作物品种、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研究。

   从以上历史回顾来看,南通的农业教育,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以学以致用为目标,以学校教育为主,以职工的职业培训为辅,这在当年的中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张謇在南通兴办的农业教育不仅为20世纪中后期的南通农业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张謇大力推广各种科技成果,主张以科学的手段改造传统农业,提倡科学兴农,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适用、优质的原料。在推广种植面积时,以是否有适宜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依据。他在但任农商总长期间对棉花、甘蔗、甜菜的种植区域规定为:“植棉区域:直隶、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植蔗区域: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省。甜菜试种区域:奉天、吉林、黑龙江等省。……由农商部派员会同各该省地方官分别勘定之。”

   农商部开办的各种试验场,其主要任务是从事优良品种的征集、引进、培育、试植、试养和传播。除加强棉种的选优更新外,要求种畜试验场必须掌管好家畜繁殖改良纯良种畜养护中外畜种比较试验”、“种畜品评会”等。各农事试验场还聘请“勤朴坚实、谙习农事、经营业务在二十五年以上者”,担任“劝农员”,分赴各地,从事“巡回演讲、分布苗种、教用农具、调查天灾虫害和其他改良农事一切事项”。张謇除要求各级政府所办的农事试验机构应以引进和试验优良品种为主要任务之外,还鼓励地方和民间选用、引进优良品种。《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中所规定的各种奖励措施,对品种改良的奖励力度大于对扩种扩养的奖励力度,如对“改良植棉者”的奖励是“扩充植棉者”的三倍;对牧羊业的奖励只奖励改良羊种者。对于植树造林则要求全国各地试植外国优良树种,通告各省说:“据本部林艺试验场详称:德国槐树,生长迅速,效用宏多,本场开办后,曾由青岛购取树种,先行试种。……各地方似均宜相地选种,育苗、造林,为十年树林之计。”

   对于农业病虫害,张謇力图采用科学的方法防除之。1914年3月18日,农商部向各省区发出“征集植物病虫害及防除病虫害科学方法”的训令,同时颁发《征集植物病害规则》和《征集植物害虫规则》。其训令指出:“……惟我国于病虫害一事,向少研究。前于本部直辖农事试验场,特设病虫害科,采用欧美成法,实地研究,办理以来,确有成绩。顾兹事体大,尤需全国一致进行,办理始能有效。”因此,特向全国征集病虫害,以备检查研究。“各省农事试验场、农学校等,如于此项科学,夙所研究,获有成绩,仰饬随时报部”,以备推广。

张謇是中国近代科教兴农极其重要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更是当今各级干部、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楷模。让我们进一步弘扬张謇精神,传承他科教兴农的宝贵经验,使海门现代农业建设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海门市张謇研究会。本文刊《张謇研究》2010年第3期)张謇科教兴农的思想与实践

韩芒雄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说得好:“有一个人的名字与南通已经联成一体,甚至在他离开人间六十年后,通海地区至今仍然到处都可以感觉到他的存在。这个人就是张謇。”南通农业从近代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也都处处感觉到张謇远见卓识的大农业思想在闪烁,张謇实施科教兴农的光辉足迹在引路。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张謇深知农业对治理国家与民生的重要,他说:“我国以农立国,农作丰歉,系民休戚。”“我国自古重农,米麦生产之额,甲于世界。”甚至在对儿子张孝若的教育中,也十分注重农业。他告诫儿子:“即学法制、经济,若兼涉猎农学,为用更大。”“人非有农工商正业,必不能自立于世。今以所观察,尤愿儿注意农业。”

张謇在考取状元之前,回归故里,除了继续攻读应试,还为乡里兴蚕桑,办义仓,试种甜芦穄(糖用高梁)制糖。同时,悉心研读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联系个人心得与当地风土农情,撰成《棉谱》一书。张謇所“做”之事,一如他所“作”之文,条理万端,数量惊人。但其主导思想,可以归纳为兴农劝农。光绪丁酉年(1897)他在《请兴农会奏》中指出:“臣窃上溯三代,旁考四洲,凡有国家者,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理有固然。”像这样强调农业农学的议论,在他的著述中,比比皆是。如1912年所作《农学通释序》中,具体提到:“謇家世务农,尝略涉农书矣。私独以为必经生学士之农,与田文野老之农合,而后学可致于业而发于政。”指明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同时,他又针对当时知识分子断章取义,自恃清高,常引孔子“吾不如老农老圃”的话,贬低农业的倾向,加以批驳,然后表示:“宁谓天下不须稼哉?果不须稼,而能成礼义信之天下,则诗书所纪,固宜尽删之矣。”态度十分鲜明。

为了促进实业(包括农业)的健康发展,张謇主张必须依赖教育提供人才和技术作为保证。他说:“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他兴办大教育,建立各种学校,从1902年到1926年25年间,就为兴办各种教育事业注入资金257万元。张謇对农业教育,更是呕心沥血,他鲜明地提出:“欲增进人民之知识技能,则莫如各省各道县广设农校、农场,先求农产物栽培之标准以为之模范。”“而衡以我国之现势,与民主所最切要者,莫如农工专门学校。农为立国之本,其切要在棉。”

早在1891年,张謇就写信给他在英国的好友顾延卿,请他代为收集西方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书籍。1903年,张謇东游日本。期间,他参观了东成郡鹤桥村农学校,在这所学校张謇看到了农学堂的基本规模及相关设施。他拜见了日本北海道厅事务长大冢贡,还参观了新建的农学校及其农园试验场。对日本农学校的实地考察,让张謇视野大开,进一步促使他由传统农业思想向现代农业思想的转变。1914年7月,他在回复江谦的一封信中写道:来牍于小学教育之体用,斟酌至当,甚善。惟小学加课农业办法,及星期上午读经二事,似宜制为论说,使学生及普通人知意义之所在。这足以证明张謇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对传授现代农业科学知识的重视。

他在《请兴农会奏》中提出,建立农会,进行气候、土壤的研究,以确定农作物种植的品种;翻译西方国家的农书、农报,按照西方农业生产经验进行实验,认识西方经验在中国的适用程度。在这种实践的过程中,他产生了继承中国传统农学中的积极因素,学习东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引导国人对农业科学时行研究且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想法。这种新农学思想的确立,成为张謇实施现代农业教育的先决条件。

南通农业学校教育的起步,始于1906年。这年,通州师范学校开设农科,且在通州博物苑南建设农科校舍。1908年,通州师范聘日本照井喜三郎为农科教员,并开始规划农场,农科学生有了实习场地。1909年,学校添设蚕科,农业教育开始向多门类发展。1910年,张謇在通海垦牧公司二堤开办乙级农学校,招收垦区学生,学习初步农业知识。1911年初,通州师范在农科的基础上设立初中等农业学校。学校建立化学分析室、温室,开辟果树园、试作园、蔬菜园、桑园,建筑畜舍,次年又设家畜试验场,这样农业学校有了与教学配套的实验室、实习园地,学校初具规模。1912年,农业学校开辟五山苗圃,为农校生进行林业生产的实习创造了条件。1913年,初、中两等农业学校改名为乙、甲种农业学校,定名为南通私立农业学校。学校设立森林事务所,开挖鱼池,建立测候所。学生的实习范围逐步由种植棉麦豆稻,发展到研究、改良棉花品种,饲养家畜,学习园艺等等,学生学习的知识,在实习中得到运用。

1920年甲种农业学校升格为农业专门学校,后称农科大学,从而形成了南通中高等农业教育的格局。农科大学始办大学预科,1923年开办大学本科,预科改为高中农科。1930年,农大改称南通学院,设立农艺、农艺化学、畜牧等学系。张謇还在通海垦牧公司进行在职职业培训,培养公司后备管理人员。先后招收5批学生学习公司的管理。在他出任农商总长后,于1915年批示在河北正定、江苏南通、湖北武昌设立三个直属农商部的棉业试验场,以试验、选育棉种,防治病虫害,研究气候、土壤、肥料为主要任务。南通农业学校在这年开始了作物品种研究,学校收集到美棉20种、中棉数十种。校农场对棉花的品种进行了种植比对试验,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切合农业生产实际的棉种研究和栽培技术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向农民推广。

   1915年张謇为实践科学普及的设想,在南通农校举办了一次以棉作为主的农业展览会。对棉花播种适期、栽培密度、土壤肥料成分、摘心整枝等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还比较了不同作法劳力资本投入的经济效果。除陈列出棉花品种、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外,尚有中外原棉所纺出之棉纱对比。另外还设有农具馆,陈列各种农具并一一进行解说。1917年2月6日,南通农校与南通农会联合举办露天棉作展览会,这天,来会参观的有5,000多人,共发棉种小袋三千馀,又发给《改良种棉浅说》一千余部。另选良农十二名,每名发给优良棉子四五斤,可得一亩之种子,俾依法种植也”。展览会还承担了推广优良棉种的任务,收到良好的效果。1918又举办露天棉作展览会。露天棉作展览会保农校所发起,业已举行两次。每次开会,乡农来参观者动逾万人。会中职员除随时演讲,切实劝导外,并发给种子若干,俾谋种植上之改良,乡农播种后收成颇佳”。1930年,农大改称南通学院后,学院还建立棉作、园艺、昆虫、植物研究室等,进行农作物品种、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研究。

   从以上历史回顾来看,南通的农业教育,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以学以致用为目标,以学校教育为主,以职工的职业培训为辅,这在当年的中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张謇在南通兴办的农业教育不仅为20世纪中后期的南通农业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张謇大力推广各种科技成果,主张以科学的手段改造传统农业,提倡科学兴农,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适用、优质的原料。在推广种植面积时,以是否有适宜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依据。他在但任农商总长期间对棉花、甘蔗、甜菜的种植区域规定为:“植棉区域:直隶、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植蔗区域: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省。甜菜试种区域:奉天、吉林、黑龙江等省。……由农商部派员会同各该省地方官分别勘定之。”

   农商部开办的各种试验场,其主要任务是从事优良品种的征集、引进、培育、试植、试养和传播。除加强棉种的选优更新外,要求种畜试验场必须掌管好家畜繁殖改良纯良种畜养护中外畜种比较试验”、“种畜品评会”等。各农事试验场还聘请“勤朴坚实、谙习农事、经营业务在二十五年以上者”,担任“劝农员”,分赴各地,从事“巡回演讲、分布苗种、教用农具、调查天灾虫害和其他改良农事一切事项”。张謇除要求各级政府所办的农事试验机构应以引进和试验优良品种为主要任务之外,还鼓励地方和民间选用、引进优良品种。《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中所规定的各种奖励措施,对品种改良的奖励力度大于对扩种扩养的奖励力度,如对“改良植棉者”的奖励是“扩充植棉者”的三倍;对牧羊业的奖励只奖励改良羊种者。对于植树造林则要求全国各地试植外国优良树种,通告各省说:“据本部林艺试验场详称:德国槐树,生长迅速,效用宏多,本场开办后,曾由青岛购取树种,先行试种。……各地方似均宜相地选种,育苗、造林,为十年树林之计。”

   对于农业病虫害,张謇力图采用科学的方法防除之。1914年3月18日,农商部向各省区发出“征集植物病虫害及防除病虫害科学方法”的训令,同时颁发《征集植物病害规则》和《征集植物害虫规则》。其训令指出:“……惟我国于病虫害一事,向少研究。前于本部直辖农事试验场,特设病虫害科,采用欧美成法,实地研究,办理以来,确有成绩。顾兹事体大,尤需全国一致进行,办理始能有效。”因此,特向全国征集病虫害,以备检查研究。“各省农事试验场、农学校等,如于此项科学,夙所研究,获有成绩,仰饬随时报部”,以备推广。

张謇是中国近代科教兴农极其重要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更是当今各级干部、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楷模。让我们进一步弘扬张謇精神,传承他科教兴农的宝贵经验,使海门现代农业建设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海门市张謇研究会。本文刊《张謇研究》2010年第3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从启蒙到体制化:晚清近代农学的兴起】经验农学,实验农学,晚清,近代农业科技,体制化,农业...
岭南大学的前世今生
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
京印丨游动物园小记
公主岭老照片 | 一代人的回忆
为了全国人民的饭碗,这位高州人走了不平凡的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