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忙带货、促文旅、兴农业,他们为振兴乡村跑好“开春第一棒”

主题公园运来了机械模型、直播间里新上了多种花木、旅游大巴开进美丽乡村、田间地头又见农人忙碌……立春已过,地处江苏不同区域的乡村热闹起来,村民们以勤劳和干劲共同奏响乡村振兴春之曲。

碧绿的枝叶间挂着红艳莓果,抬眼望去,宽敞的大棚内整齐排列了数十行草莓新果,采摘工人正手脚麻利地把果实打包,统一运送至生态果园的物流中心。“电站村发展特色林果业,眼下草莓热销,我们不仅在田间地头安装智能设备,还有商业综合体进行直播带货,不断将高品质农产品输送到更多地方。”这些天,苏州太仓市电站村党委书记王义平奔走在村里,亲眼见证了各项工作的火热开展。

“2022年我们村的村级集体资产总额达2亿元,稳定性收入近3000万元。”王义平说,为更好地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村里修建了4.3公里的健身步道,还设立睦邻点位,帮助80岁以上老人解决就餐、理发、洗床晒被、测量血糖血压等问题。

春已至,干劲足。谈起电站村2023年的重点工作,王义平用“2+3+N”来概括。“我们要新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和中央厨房两大项目,推进国防主题公园(二期)、飞行俱乐部和萌宠奥林匹克公园三大项目的运营,还要盘活N个特色打卡点。”眼下,国防主题公园的机械设备正陆续入园,站在逐渐充实的公园内,王义平憧憬起电站村新一年的发展。

“未来一年,我们不仅要扩大特色林果的销路和影响力,还要利用现有建筑和主题公园,打造民宿、露营、研学等活动,探索出更多元的发展路径。”王义平说。

在宿迁沭阳县双荡村,伴随和暖春风,花木销售即将迎来旺季,双荡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敏进入直播大棚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花友们,现在你们面前的这盆皱皮黄杨,叶子小巧青绿,老桩也非常漂亮……”李敏单手持手机,对准面前旋转的盆景,为屏幕那头的网友细细讲解花木特点。与此同时,大棚内的吆喝声交织成片,老少村民齐齐架着手机支架,在花木前圈出一个个小型直播间。

双荡村的“新村干”公益直播基地,已经走过三个年头。“以前村里只有100多户做电商,现在增加到400多户,基本上人人都掌握了基本直播技能。”2012年,大学毕业的李敏看好家乡花木销售生意,决定回乡创业。10年间,初来乍到的“电商小白”不仅成长为年营业达百万的网店店主,也通过“返乡富民创业新村干”选拔,带领乡亲走上电商创业就业之路。

“过去村里没有公共厕所和路灯,现在不但有了4个冲水式公共厕所,还装了300多盏太阳能路灯,一到晚上全村都是亮堂堂的。”李敏不由感慨,过去一年全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70%以上的大学生选择了回乡创业,“户户有网店、人人有钱赚”的创业氛围正在全村铺散开来。

“今年我们要继续做好特色产业,推广沭派盆景品牌,做好花木直播,让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李敏也想在今年全力发展乡村旅游,让花乡的美被越来越多人看到。

打铁花现场(摄影:万正初)

入夜,无锡西渚白塔村的鼓声骤起,表演艺人立在炉火旁,一棒接一棒的铁水腾空,高至花棚后迅速崩裂,化作漫天“铁花雨”,簌簌落下,遍地生金。

兔年春节,大型山水实景剧《千年铁魂·江苏情》在白塔村开演,茶禅吴韵与千年窑火融于夜色,成为白塔村夜间旅游的又一大亮点。“我们把国家级非遗晋城打铁花带回来,和宜兴当地文化融合,通过实景剧展现我们江苏的山水美景。”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说,春节期间白塔村还组织了万人面食节、于伶文化演绎等文旅活动,希望游客们能在这里感受到特有的乡情与年味。

从偏处宜兴西南一隅的经济薄弱村到引一批批年轻人“洄游”的全国美丽乡村,白塔村将文化强村的理念融入了白墙黑瓦与鸡鸣犬吠间,以红色、乡愁、禅居文化基因建造的“文旅园”、围绕特色田园建设的“牵稼园”、立足当地特色文化的“于伶文化园”等一系列场所相继落成。

“2022年,我们对1.7公里时光路实施全路段彩绘,对文旅园进行大范围灯光亮化,为游客提供更舒适的游览体验。”欧阳华介绍,除文旅项目持续发展外,以当地特色瓜果为主打产品的“白塔味道”品牌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2022年的销售总额突破100万元。“今年,菩提心田民宿、大地乡野旅游等适合白塔发展的文旅项目都将同步推进,创业孵化基地也会越来越完善,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大展拳脚。”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作为和田地庄稼打交道的“老农人”,扬州市江都区真武村党总支书记戴尔庆对节气时令尤为敏感。“我们已经开始准备肥料和打土,要赶在育秧前把村里2110亩的农田好好打理一番。”

11年前,戴尔庆刚担任村支书时,真武村还是负债百万余元的贫困村。四处走访后,戴尔庆和村里干部决定真武村要立足土地、抓牢粮食种植,走土地股份合作制集体农场的道路。经过3年努力,真武村不仅摘掉“负债村”帽子,村里的合作社还获评“江苏省农民合作社综合社试点”和“国家级示范合作社”荣誉称号。

真武村以往的农作现场

“农民增收不能'靠天吃饭’,得想办法节省成本,还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庄稼品牌。”戴尔庆说,原先真武村的烘干机都燃烧柴油,每烘干一斤粮食大约要8分钱。“现在我们改造了烘干设备,全部改烧生物质颗粒,每斤粮食的烘干成本降到了3分钱。”此外,村里还注册了大米品牌,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开展合作,共同培育良种并拓宽大米销售领域。

除了烘干房的改造,真武村去年还新采购2台高性能收割机和4台插秧机,“本村种粮之外,我们还安排队伍服务相邻村庄的庄稼播种,去年累计给隔壁村镇插秧达3800多亩。”在戴尔庆看来,村民最关心的就是日子好不好过,“真武村2023年的计划就是最少给村里创收40万,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活干好,让村子富起来,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把我们的农田变成'金饭碗’。”(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喻婷 柏丽娟)(部分图片来自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人民政府)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大代表李敏:带领村民触“网”致富的独臂女孩
江苏省最美乡村——宜兴西渚白塔村
义仓村写意
东吕乡村庭院,醉美于“形”,魅力于“心”
独臂女孩回乡卖花,她的创业故事太励志!
100个美丽乡村实操案例:金龙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