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们与自己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僵?

这两天,一个自己动手给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画书皮的爸爸突然在网络上蹿红了。这位爸爸为了孩子的健康,从去年开始就放弃了塑料书皮,换用没有异味的牛皮纸来给孩子做书皮。但是又觉得牛皮纸看着过于单调,干脆就自己动手在每本书皮上临摹了名家丰子恺的漫画。获得儿子大赞:

老爸,你还是可以的!

很暖的一段父子关系,似乎这也应该是父母子女关系的本来。可我身边的一些同事和朋友,这两天正在相互大倒苦水,因为春节回家跟父母们的团聚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有人是因为跟父母话不投机导致让父母以为被冷落了,有人是因为被催婚,有人则是因为父母希望自己夫妇尽快生孩子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平时孩子让爷爷奶奶带着,春节回去看到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跟父母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起了争执。

想起前段时间在父母一辈的朋友圈里转得火热的一篇文章:《独生子女的时代隐痛: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儿女,他们爱我们吗?》,这篇文章以长辈的身份站在道德的高点指责如今的子女不懂尊重父母,很多父母都认为这篇文章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和委屈。

而在知乎上,这篇文章却一边倒的遭到作者所指的“独生子女”们的口诛笔伐,都认为父母子女关系紧张的过错在于父母。言词里,明显能感觉到大家情绪激动,同样夹杂着委屈和愤怒。知乎网友@ ze ran 直称:

这类代表父母,控诉子女的文章,总是忽略一个事实。

孩子是谁生的,谁养的,谁教育的?

先天是你的基因,后天是你的教育,你不满,找谁呢?

翻了几个高票回答后发现,大家对父母的怨气主要集中在:

1、父母从来不把子女当做独立的人,在他们眼中子女只是物品,养育子女对他们来讲无异于照顾盆栽或是宠物;

2、父母把他们自己的人生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他们自己的人生理想,自己为什么不想办法去实现,子女凭什么替他们承担?

3、父母替子女安排一切,完全不尊重子女自己的意愿和兴趣。

4、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所有的行为都自以为是“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5、他们从不参与子女成长的过程,却要干涉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所有的重大决定

为什么,父母子女一场,到最后,却成了这样的彼此横眉竖目?

我自己本身,跟父母的关系也曾经一度紧张,父母恨,我也恼。在中学时代,也因为矛盾大到不可开交而离家出走过。

但是,如今年近而立,而父母也垂垂老去,我们一年彼此见面的时间不多,他们开始小心翼翼的礼待我。这时候,我反倒开始心疼他们。我尝试去理解他们那一代人,理解我们曾经彼此愤怒的原因。


  • 历史:他们经历过动乱

我们的父母辈和祖父母辈们,都是上个世纪早期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以我自己为例,我的父亲生于60年代,我的祖父生于30年代,他们都亲身经历过时代的动乱和大饥荒。

他们几乎没有受到过什么正式的文化教育,思想方式相对粗蛮。在养育子女方面,那些年代里,能把一个孩子活着拉扯成人,已经相当不容易。

他们每天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怎么活下去?子女教育问题本来就不在他们的精力范围、也不在他们的知识范围以内,更不要说去关注你是否开心,去培养你的兴趣。

他们能给你的教育可能就是:不偷不盗,奉纪守法。

他们拥有的见识和格局,本身就承担不起精细教育的任务。这是历史条件的限制,限制得死死的。

相对于祖父辈,虽然父母一辈的生活环境相对宽松了很多,可是,他们自己从小接受的粗暴的棍棒教育,加上自身文化有限,不太可能会做出反思的,只能是把自己父母加诸他们身上的“教育方式”,延用到我们身上。他们确实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 文化: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十个中国人至少有九个是知道的。曹操当年的原话是:

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意思是,要么成为孙仲谋,要么就是猪儿狗儿。

这句话,贯穿了千年的历史一直流传到今天,足见它是多么的契合我们这个社会的心态。

孙仲谋如何?能文能武,有胆有谋。这在古人看来,就是养育子女的典范和目标。哪一个父母不期望自己的子女可以鲤鱼跃龙门?

另一个蛮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在买彩票或是抽奖的时候,都会让自己的小孩儿去选。因为潜意识里面他们就认为自己的孩子是“非凡的”。

另一方面,统治这个国家的儒家文化,又极为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切以“天地君亲师”为尊。

这种思想让我们的父母在子女面前不自觉的就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身份,子女必须服从父母,所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同样适用于父子关系的。在人伦“孝”的基础上,还更进一步要求“顺”。

意识形态就是这样,少数跳脱出来的是偶然,多数沉陷在里面的是必然。

  • 经济:一切以家庭为单位

学过中学历史的大概都有印象,我们的教科书对我国古代和近代的经济形态的定义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其实无论在政治层面上还是在经济层面上,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都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这一点跟西方以个人为单位的社会基础形态迥异。

家庭是我们的生产单位。意思就是,我们要生存下去,就得一个家庭抱成一团,男耕女织各司其职,才能比较好的活下去,所谓家和了万事才能兴。

子女在这个生产单位里,也是一部分生产力!生你下来,不是让你成为什么狗屁独立的个体,而是为了提升这个家庭的生产力,让大家都好过一点!

所以,我们的社会对于个人意志向来不太看重,而时常还会大力去抑制个人意志,要求个人在集体面前做出牺牲,一切以集体为重,以家国为先。

因而在很多父母眼中:你不是你自己,你是家庭的一部分,我们一家人是一个整体,一个生存单位。而父亲在这个单位里面享有绝对的权威。

  • 社会:没有完善的养老系统

我们这个社会的医疗保障和养老系统一直没有建立起来,一个人一旦生大病或是年老到失去行动能力,所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有身边的子女。

所以,很多父母生养子女的初衷其实只是单纯的“养儿防老”。还有就是不少人对夫妻关系的不自信,很多女性会把孩子当做是婚姻关系的保障。

这种生养的动机,一方面让很多人只是因为年龄到了必须得生孩子,而自己并没有准备好做父母;另一方面,确实让少部分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关爱程度不足。同时也导致了他们对自己子女的教育重视不足,更不愿意跟自己的子女进行对话沟通。


我们与父母们之间矛盾的根源,是我们无法抗拒的时代的变迁引起的,并非我们认为的他们不够爱我们,或是他们的爱太自私和粗暴。

我们的父母们,他们也可悲,他们又何尝自主过自己的人生呢?无非也就是在时代和舆论的洪流里面飘来荡去。

他们很多至老至死都不会有自我意识的觉醒,认识到自己是自己,认识到自己和上层建筑、和身边环境的真实关系,认识到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苦乐和喜悲。

历史和社会的原因,限制了他们的能力,他们很想但却无力更爱我们,他们只能愚笨的向我们付出着他们的爱。

反观我们这一代,在网络和交通的高度发达下,我们的社交圈扩大了,活动的范围扩大了,也了解了这个世界上更多的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崇尚自由,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我们更加喜欢冒险和感官刺激。

而我们的父母们依然陷在他们旧思想的泥淖里不能自拔,想挣扎着苦苦的守住被文化像钉子一样扎在他们认知里面的“家”的概念,和他们骄傲的“父权”。否则,从他们过往的经历来看,他们会恐惧,会没有安全感。

除了极少部分连为人的资格都不太够的父母们,没有哪一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子女的。自己身上落下来的骨肉,谁能不疼?

无论如何,请一定善待你的父母。如果可以,试着耐心去跟他们沟通,他们的问题在于闭塞在旧有的思维框架里面,只要引导他们去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和时代,是可以弥合两代人之间的认知鸿沟的。

今日话题

“小时候,有没有那个瞬间让你觉得父母并不爱你”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4张家庭教育表,点醒无数家长——“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
每日分享:你在做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应是亲密无间的关系,应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位父母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孩子。而现实中由于一些父母有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懂得相互成长
为什么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取代不了的?
中国人为何如此看重孩子(关于中国人的十万个为什么之五)
家庭教育每日精进分享2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