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在强调男女有别?《自然》最新研究告诉你这有多致命!

播放GIF

来源丨喜马拉雅FM精品课《天方烨谈》

编辑丨秋裤兜芝麻


物种性别差异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自然》杂志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性别差异大可能会导致物种的灭绝!


某些物种雄性和雌性如果有特别明显的差异,比如雄孔雀蛛比雌孔雀蛛色彩更加的鲜艳,那么这种物种可能会灭绝。这种差异并不是指性别的数量比例,而是指外观上的区别。如果以这个为评判标准的话,人应该还不那么容易灭绝。


“以貌取人”居然是生物界的定律!


哺乳动物雌雄之间的差异其实没那么大,但是在鱼类、昆虫类有一些雌雄差异都是很大的。通常我们可能理解到了鸟类以上,雄性体型都特别大,就像哺乳动物也是男人比女人要强壮。


但就蜘蛛而言,绝对是雌性体型要大,因为要承担产卵的任务。螳螂也是雌性要比雄性大得多,这是4月11号在线发表于nature的一篇论文。也就是说性别的差异越大,物种灭绝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我们都是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的,所以性选择一直是在物种演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动力。在同一个物种当中,某些成员因为拥有有助于吸引配偶或增加繁殖竞争力的特征,因此它具有更高的繁殖成功率,比如说女性长得漂亮,男性长的强壮。


那差异大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就孔雀而言,雄孔雀尾巴长,雌孔雀尾巴短,那这算是差异大吗?其实,孔雀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因为雄孔雀,甚至很多鸟类,雄性都比雌性漂亮,包括鸳鸯。





大家当时有两个讨论的焦点,第一个是为什么是雄的去追求雌的,后来大家认为这是由于消耗的机会成本来决定的。


因为雌性一但要孵蛋,那么它相当于要把孩子给你带出来,这个过程中除了天鹅这种严格的一夫一妻的鸟,其他的鸟类,像孔雀还是可以去偷个欢的,再去勾搭一下别的雌孔雀,进而获得更多的基因传递的机会。所以求偶都是雄性求雌性。


两性异形”到底是不是好事?


还有一个关注点就是雄孔雀到底是因为它长得漂亮被选择,还是因为什么其他原因。最后证明不是漂亮,是健康,因为羽毛长的好就意味着它可能更健康,这也是当时在整个演化论当中非常有意思的一段论述。


但是这就可能会导致两性之间出现明显的身体差异,在术语上叫“两性异形”。以前配偶选择过程中存在的这个现象对物种发育是否存在影响一直是存在争议的,有些人认为影响较大,有些人认为影响较小,甚至一部分人觉得不存在任何影响。



而医学研究认为这种性选择可以提高适应率,增强物种抵抗灭绝的能力。另一些研究则认为,如果这些性别的特异性特别夸张的话,它会增加灭绝的风险。但是这两个研究其实也都存在局限,因为只能考虑现存的物种依赖于灭绝风险指标,而不是基于实际上的物种。


鉴于此,生物多样性研究最著名的相关的机构,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学会,

把目光转向丰富的介形虫的化石记录,研究到底历史上灭绝的物种跟性别差异有没有关系?


吸引异性的代价或许是团灭


介形虫的化石记录从4.5亿年前出现一直延续到如今。介形虫也称种子虾,是小型甲壳类动物,两性异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雄性介形虫一般会长出较细长的壳,壳内长着较大的性器官,发达的精泵或许可以提高射精质量。





文章作者研究了密西西比东部晚白垩世(约8400万年-6600万前)的93种介形虫,发现两性异形差异较大的物种,灭绝率更高,最高可达两性异形差异最小物种的10倍,差异越大灭绝的越快!


因此,对生殖投入较多的雄性介形虫可用于其它生存功能的资源就变少了。通俗来讲,如果用了较多精力吸引异性那么会影响到在其他生存工作资源的精力。因为物种的精力总是有限,如果一直想去延续后代,那么可能在运动能力上就差了,在神经分化上,或许在抵御一些特殊的条件下,比如说耐旱的这种机制上可能就差。


所以,两性间的差异加大,可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end——


关于主播

基因频道。华大基因专业团队倾情打造,基因科普娓娓道来!除了“天方烨谈”和“基因微课”,尹烨老师、项飞同学和华大的其他科学家们常出现在各路媒体上。一起听听他们都聊些什么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命新知·情报丨两性差异越大,越容易物种灭绝?
男性更放纵,女性更保守?
首次全面检验“无保护的X假说”
大脑性别差异是否存在
物种图册-巴拉望孔雀雉
决定性别的因素都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