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冷静再冷静,教育孩子就是在比拼耐力

父母对孩子持有消极粗暴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向不良或不健康的方面发展,父母对孩子持有积极温和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向健康的方面发展。只有在父母温和的态度下,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孩子在社会能力方面才能建立起较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向,建立起自信心,从而很好的发展出自主能力、独立能力和其他社会能力,为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所以,父母要永远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

所以,当发现孩子犯了错时,父母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温和的态度对孩子讲清楚问题的后果,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当然还可以用温和的语气进行适当的批评。

'专家支招'

很多父母也想用温和的态度孩子,但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样才能做到?那么,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做做看,你一定会发现:其实保持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并不难。

1.父母要控制情绪,平衡心态

当孩子犯了错误或做出一些令父母难以接受的行为时,有些父母一时过于激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打断甚至不听孩子的解释,就对孩子采取训斥或粗暴的打骂。的确,孩子在父母的大吼大叫下,或许会表现得听话、服从,但这样的手段会使父母逐渐无法控制局面。初期会让孩子的受到惊吓,影响稳定的情绪和心理发育。逐渐就会使孩子有错也不向父母说,采取隐瞒、撒谎等方法来逃避父母的斥骂,久而久之也会像父母一样以同样的手段对待别人。

此外,父母在和孩子的谈话中,如果孩子的意见和自己有冲突时,千万不要失去控制大吼大叫,应该冷静地分析一下孩子的意见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的要给予支持,如果是错误的,父母应该在商讨的气氛中用温和的态度给孩子分析,切记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的意见,不然会使孩子养成沉默寡言的孤僻性格。

2.要学会对孩子的错误'冷处理'

父母打骂孩子往往是自己急了的时候,因此要学会'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在自己着急、上火、生气时不要教育孩子,自己先消消气,等心情平静了再教育孩子。而当孩子也处于生气、激动的时候,也不适宜进行教育,应该等孩子平静下来再用温和的态度进行教育。这样才能防止粗暴型教育,才能冷静地、客观地处理孩子的各种问题。

3.不要让自己的坏情绪感染孩子

父母还应该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的情绪,那样会使孩子处在一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受到父母的消极情绪影响而导致情绪上也发生变化。

总之,父母需要用温和的态度对待自己孩子。当父母为孩子的错误烦恼时,不妨静下心来,平静的分析孩子的错误,用温和的态度耐心的对待孩子。

父母们请务必记住,只有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才能更健康茁壮地成长。

不用命令的口气压制孩子

场景再现

齐齐的学习成绩很好,而且还是班里面的班干部,各方面都很优秀,在学校里是同学们的榜样。齐齐深知作为一个班干部每一件事情都要起到带头作用,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纪律方面,他都能做出很好的表率。老师常常夸奖齐齐是个'以身作则'的好学生干部。

这天,齐齐学校号召大家义务献血,为了让同学们踊跃响应,老师就先给学生干部做思想工作,希望由各班的学生干部先加入献血的行列。

齐齐回到家里,把这件事和妈妈说了,希望得到妈妈的支持。可是,齐齐刚把话说完,妈妈就大声地拒绝了:'不行!你怎么能去随便献血,你知道要吃多少营养品,你的血才能补回来吗?'

齐齐向妈妈解释道:'其实,正常人献一些血是不影响健康的。'

妈妈立刻反驳道:'你怎么知道?你还在长身体的时候,决不能献血。知道吗?'

齐齐还在和妈妈辩解道:'老师希望班干部起带头作用,我可不能成为后进分子。'

妈妈不容争辩:'后进就后进,你就和老师说你贫血。别和我争啦,按我说的做!'

齐齐无可奈何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像故事里面的妈妈一样,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能给出合理充分的原因。但为了让孩子打消念头,便使出最后的绝招:'你是我生的,所以凡事必须都得听我的。'在这种强权教育下,孩子需要做的只是接受家长的指令,然后去执行就可以了。长期如此,孩子的独立精神、自主意识都成了父母意志的附庸。

'深度诠释'

家长切勿一厢情愿地为孩子的事情自作主张,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当作孩子的意愿和需要。父母要记住孩子不是傀儡,而是一个独立的人。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无数事实也表明,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命令姿态来跟孩子说话,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转变姿态,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著名孩子教育家陈鹤琴在其名著《家庭教育》一书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一天,陈鹤琴的儿子拿了一块破烂的棉絮裹着身体玩。陈鹤琴看见后,就考虑是立刻把破棉絮夺去呢,还是让他在玩弄中得着一种经验;或者命令他将棉絮丢掉,而以其他东西替代。思考了一下,陈鹤琴觉得还是用积极的暗示去指导为好,就对孩子说:'这是很脏的、有气味的,我想你一定不要的,你要一块干净的,去拿一块干净的吧。'孩子听了,果然很高兴地跑去了。

陈鹤琴事后总结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更不喜欢听恶言。大多数做父母的看见小孩子玩肮脏的东西,就不期然而然的去把他夺过来,而且还要骂他,甚至于还要打他。其结果,小孩子改过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一定不喜欢父母了!'

'专家支招'

可见粗暴命令的方式,还易于形成父母与孩子间的对立。

1.命令让父母的教育行动不能留下回旋余地

例如:父母命令孩子去睡觉,偏偏孩子是置若周闻,只管自己玩自己的,而父母一时也拿这些小淘气没办法。这样次数多了,孩子就觉得不听父母的命令也没什么,那下次也就更不会听了。如果父母明白孩子的心理,这样对孩子说:'呀,这东西真好玩呀!可惜时间不早了,乖孩子应去睡觉了。要不你再玩5分钟,就去睡觉,好吗?'这样既夸孩子乖,又是用征询的口气同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了尊重,也许到不了5分钟就乖乖地睡觉去了。而且这样为父母留下了余地,即使孩子暂时不听话,也不至于激得父母为了自己的威严而去与孩子大动肝火。但父母一旦向孩子发出了命令,那是一定得让孩子服从的,不然不利于以后的教育。

2.对孩子使用命令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发展

父母老对孩子用命令的方式支配来支配去,孩子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时间长了,就会形成退缩的性格,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也有可能走上另一个极端,孩子经常与父母顶牛,逆反心理增强,走入社会后也会具有反社会性。

所以,父母对孩子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千万不要用命令的方式。

不要揪着孩子的过失不放

场景再现

在小军的父母眼里,小军实在太不争气了。他不但学习成绩差,永远都是班级里'垫底'的,而且经常惹是生非,打架斗殴,动不动就欺负同学。父母经常被老师叫到学校。可是,父母的打骂根本一点作用都没有,小军没有一点悔改的意思。父母为此头疼极了,觉得这样下去,这个孩子的前途一定要毁了。

这天,校长又给小军的爸爸打了电话,让他马上去学校一下。小军爸爸火急火燎地赶到学校,才知道小军又闯祸了,把班里的一个男生给揍了一顿,据说打得满脸开花。现在那个孩子还躺在医院里。那个男生的家长还在气头上,一定要将小军送到派出所去。小军的爸爸跟人家说了半天的好话,赔了半天的笑脸,只差磕头求饶了,最终答应赔偿医疗费、营养费和精神损失费后,人家才同意不予追究。这边的问题刚解决好,学校的处理出来了,小军被开除学籍。爸爸找校长求情,校长这次铁了心,无论如何也不要这个学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育孩子有些态度不可取
教育孩子父母不该有的态度
“妈妈,死是啥样?”中国死亡教育图鉴
感悟人生的黄金悟(2)
父母应如何保持温和的态度呢?
【父母必读】家长会可以缺席 孩子的成长不能缺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