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門十哲!誰是孔子最優秀的弟子
孔子
孔門十哲!誰是孔子最優秀的弟子
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士七十二人,可謂人才濟濟。在孔子眼中,這些弟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長和性格,但有十位弟子,孔子尤為推崇。他們分別是誰?他們又有着怎樣的獨特個性和人生呢?一起來看看吧!
在孔子的眾多弟子中,最熟的應該是子路與顏回,其它八位同樣是孔子眼中的佼佼者。接下來就分別用一句詩對十大弟子進行逐一的概括,並對他們進行描述和評價。先說說子路吧!子路
仲由(字子路)——武功高強顯忠烈,捨身取義志伉直。子路也許是十大弟子當中唯一會武功的,他在孔子眼中,非常優秀。不論是從師孔子前還是從師中,子路就非常好勇爭勝,但不欺幼弱。
《集解》中說子路:“冠以雄雞,佩以暇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之。”(意思是戴雄雞形的帽子,佩野豬形的飾物。雄雞野豬皆好鬥,古時以冠帶像其形,表示好勇),他始終不像一個儒雅學子,倒像一個俠士,孔子說他未“入室”,由於武功高強,從師孔子后,他成了孔子的貼身保鏢,忠心耿耿,從此無人敢欺慢孔子。孔子說:“自吾得由,惡言不聞於耳”。
子路不僅性格獨特,還有着政治方面的傑出才能,做過季氏宰,任過衛國蒲邑的大夫,直到衛國大夫孔悝的邑宰,但就是做孔悝的邑宰時,為了忠於主人、恪守職責,最終捨身取義:孔俚的母親伯姬與其它人謀立蒯聵(伯姬之弟)為君子,脅迫孔俚殺衛出公(即姬輒,為春秋諸侯國衛國君主之一),衛出公聞訊而逃之夭夭。子路在外面聽到消息后,立即進城去見蒯聵,可是蒯聵命石乞揮戈擊落子路冠纓,子路目毗似裂,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纓帽,就這樣從容就義了。
說完會武功的子路,接下來說說文采翩翩的卜商。
卜商
卜商(字子夏)——命理始祖桃李遍,輩晚才高傳佳作。卜商是最早提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觀點,這句話對中國人的命理觀影響幾千年,這並不是子夏在提倡一種宿命論,而是教導人們:要看得開生和死,生和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必經之路,要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生死;富有、地位在某一程度上是由上天決定的(比如出身的家庭有富有、貧窮、皇室、平民之分),但是當一個人哪怕是處於貧窮和艱難之中,也要奮發向上,努力拚搏。
子夏的子弟非常多,曾在西河(今安陽一帶)傳道授業,當時的魏文侯經常去請教他,比較出名的弟子有李悝、吳起和商鞅。在孔子從衛返魯(西元前484年)之後,子夏才拜孔子為師,在孔門諸弟子中,他的行輩要較顏淵、仲由、端木賜等晚,而他的傳世著作卻最多,《論語》主要是他與仲弓合撰之作,《毛詩》也是傳自他,《詩序》為他所作,《儀禮·喪服篇》也是傳自於他,《易傳》之中的一卷,他也有參與撰寫,這說明他在孔子諸多弟子中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說完卜商,我們再說一位挺會做生意的子弟端木賜。
端木賜
端木賜(字子貢)——取才有道聚千金,外交風去展雄才。子貢在孔子的弟子當中最有錢,算是一位富豪,他很會做生意。當時的儒學提倡重文輕商,認為經商不是正道,可是子貢偏偏不吃這一套,文要擺弄,商也要經營,一個典型的現實主義者。根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的記載,充分說明他是一個經商高手:“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資……家累千金”(“廢舉”指賤買貴賣,“轉貨”是指貨物種類更新快,意思就是:子貢依據市場行情的不斷變化,從賤買貴賣中獲利潤,從而成為一個有錢人)。
除此之外,端木賜還被魯、衛等國聘為相輔,可謂是文、商、政三結合的第一人。子貢還是一個出色的外交家,經常穿梭各國,出色地完成各種政治使命,比如為了達到“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的目的,他遊離齊、吳、越、晉四國之間,不斷發揮自己的外交才能,嫁禍水於他人,使得四國君主對他的利弊分析深信不疑,並紛紛採納他的主張和建議。(《史記·仲尼弟子傳列》記載:“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孔子不但有做生意的弟子,還有會打仗的弟子冉求。
冉求
冉求(字子有)——率軍御侵傳捷報,知錯能改子可教。率領過軍隊,打過仗的子有,顯示了他的膽識和不怕犧牲的精神,並能一戰而捷,反映了他潛質的軍事才能。子有在青年時期做過季氏的家臣,西元前487年齊國軍隊入侵,他率領軍隊進行抵抗,並親首衝到最前線,奮勇殺敵,大大激發了士兵的氣勢,再加上他在出戰前就想好的“以步兵執長矛”的作戰方式,並採取突然襲擊的戰術,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此時他還念念不忘他的老師,於是趁如此大好時機說服季孫肥(即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達十四年之久的孔子。
子有幫助季氏推行了田賦改革,為季氏聚斂很多的財富,卻受到孔子非常嚴厲的批評:“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季氏比周公的嫡裔魯國還富有,而冉求卻為他征更多稅,孔子於是向弟子們說:冉求不是我的學生,你們擊鼓聲討他的罪狀,也不過分),子有聽到孔子如此的批評自己,感到十分的愧疚,就此醒悟,於是辭職不幹了,而後隨孔子周遊諸國。在孔子的十大優秀弟子當中,就佔有三人出自“冉”氏,世稱“一門三賢”,冉雍、冉耕就是其中的另外兩位,接下來就說冉雍。
冉雍
冉雍(字仲弓)——王室之後德化民,驚世之作毀於秦。仲弓是周文王的後代,然後傳到他這代卻末落了,家裡比較貧窮,以放牛為業,人稱“犁牛氏”,這點有些類似劉備,都是王室之後,一個以放牛為生,一個以編草席為生,只是一個成了“賢才”,一個成了“皇帝”。
仲弓曾做過季氏私邑的長官,他主張“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之處“仕三月,是待以禮貌,而諫不能盡行,言不能盡聽,遂辭去……”。看來他的以民為本、以德化民的為政之道,很難得到當時的統治者所接受,仲弓開始反思自己的思想和品德,覺得還需要改正和提高,辭官之後,他師從孔子,開始了自己學習修行之路。孔子對他有“雍也可使南面”(在古代以南為尊為長為貴,意思是:仲弓可以從政做大官治理國家)之美譽,後世也有人將他與孔子相提並論,荀子就這樣認為,在他的《儒效》中就說:“通則一天下,……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仲尼指孔子,子弓就是指仲弓)。
惟一讓我們覺得遺憾的是:後人不能看到他的個人著作,只有通過片斷的歷史記載去側面了解他,因為他獨立完成的著作《敬簡集》,不幸毀於秦始皇的“焚書”之中。
冉耕
冉耕(字伯牛)——坦直端正樹威望,英年早逝扼腕惜。伯牛為人端正正派,率直、坦誠,非常善於待人接物,在孔子的弟子當中以德性稱著,有很高的威望,可是史書對其介紹很少,再加上他英年早逝,他的很多才能沒有得到展示和發揮,實在是令人惋惜。
我們能找到關於對他的才能和品德進行正式描述的只有《史記》最具有說服力,裡面記載說:“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孔子能親口肯定伯牛的品德,並與顏回並列,看來他在品德行為方面有着相當高的造詣,孔子對其是何等的器重。伯牛,曾為中都宰,可是不久卻得了不治之症,孔子親自前去探望,緊緊握著冉子的手,望天長嘆,悲痛異常(孔子哀嘆伯牛之死:“亡之,命矣夫!”)。除了伯牛稱著於德行之外,還有一位叫閔損的同樣以德行稱著。
閔損
閔損(字子騫)——老成持重孝為先,淡泊名利拒費宰。子騫年幼不幸喪母,不斷受繼母虐待,生活過得很清苦,成人之後,父親又病故,可是守喪三年未滿,國家戰事不斷,被應徵從軍。艱苦的生活和複雜豐富的社會經歷,使他深深感到世事艱辛難料,慢慢養成了寡言少語、老成持重的性格。
平常,他話語不多,然而只要講話就說得很中肯受用,孔子說他:“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論語·先進》)。子騫比較完整地接受了孔子教育,由於獨特的生活經歷,使他在實踐孔子思想學說的基礎之上,而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行為方式,例如他非常奉行孝敬。劉向《說苑》中曾記載:繼母給其親生兒子絮絲棉,而給子騫絮蘆花,凍得拉車時常掉絆繩,父親不了解真情,便常鞭打他,後來父親知道真相,要趕走繼母,子騫卻連忙替繼母求情,勸父親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他的孝行感動了父母,受到了父母、鄉鄰的稱讚。子騫是孔子弟子當中第一個主張不做官而淡泊名利的人,他主張修身養性,不刻意追求物質享受和慾望,有一次季氏派人來請他做“費宰”,被他謝絕了(《雍也》有記載)。他是真正做到期淡泊名利的人,諸葛亮也追求“淡泊名利”,可是最終還是做了蜀國宰相,傾權朝中。但也有一位孔子學生主張孝道有度,不可過枉,他就是宰予。
宰予
宰予(字子我)——才思敏捷善言辯,敢於儒學提異議。子我能言善辯,才思敏捷,隨孔子周遊列國,遊歷期間常受孔子派遣,出使於齊國、楚國,用他的“花言巧語”遊說各國的君主,試圖幫孔子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政冶抱負,子我非常尊敬孔子,也非常贊同孔子的絕大多數主張和觀點,但是一遇到認為不對的或不妥的地方,他會毫不猶豫地提出異議。他認為“三年之喪”的制度完全是不可取的、不合理的,他說:“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意思是:三年之喪的制度,已經實行了很久的時間,君子如果三年不遵守禮儀,禮儀就會敗壞,如果三年不行樂,快樂也會消失的),由此可以看出,子我非常的富有人性,看待事物結合實際而不追求形式,可是孔子卻批評他“予之下不仁也”(見《論語·陽貨》)。但是後來,孔子覺得對宰予有失公平,反思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並且從子我之處改變了自己過去的很多不足。說完了孔子的八大優秀弟子,現在再說一位物殊的人物,他就是言偃。
言偃
言偃(子游)――禮樂教民獨一幟,繼承儒學傳南方。為什麼說子游是非常特殊的人物呢?那是因為在孔子七十二賢弟子當中,他是惟一的南方人,孔子的絕大多數學生都來自山東和北方,南方弟子極其的稀有,都說“物以稀為貴”,古代的交通和資訊極為不便,南方的學子要到山東求學孔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子游身為南方人,就顯得非常的有意義,這對孔子的學說在南方傳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子游十分擅長文學,擔任過魯國武城宰,並用禮樂教育民眾,城內到處有歡歌樂曲之聲,他的做法得到了孔子的稱讚,我們可以想像,城裡歡歌笑語、樂曲舞蹈是多麼的一種美好景象,如果子游的禮樂育民的思想得到發揚光大的話,我想今天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定會事半功倍。孔子曾這樣說子游:“吾門有偃,吾道其南。”(我有了子游,我的儒學在南方傳播無憂矣!)
子游果然沒有讓孔子失望,後來言偃來到東海之濱開設學館,不但教授弟子們學文習字,更是以儒學的禮儀教人育才,在子游的宣導和努力下,海隅處處可聞禮樂之聲!
顏回
顏回(字子淵)——大智若愚成一家,嘔心瀝血理《易經》。自漢代以後,子淵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他吸取了孔子儒學之精髓,並創立“顏氏之儒”;《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也不改其樂”(有一口飯吃,一點水喝,就算是在爛屋小巷子里生活,子淵依舊自得其樂),這說明子淵是一個不注重權利和名譽之人,他追求的是一種平淡、朴真的生活,他又是一個天生的樂觀主義者,可就是這樣的一個智者,起初被同學說成是“愚者”。
這是由於子淵的天性忠厚和內向掩蓋了他的聰穎明思,就是孔子一時也難以判定他智慧達到了那個層次,經過不斷的深入觀察,孔子才明確說子淵並不愚,《論語·為政》里說:“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其實子淵天資極聰慧,就連能言善辯、口才一流的子貢也坦誠地說不敢與顏回相比,這並不是出自謙虛,而是發自內心,《論語·公冶長》記載:“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女通汝)。
更難能可貴的是子淵整理了易經,他隨孔子周遊列國之後,重新回到了魯國,開始他的講學之路,同進他也幫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顏回在整理時,不局限於一般的刻寫和編簡,而是致力於重複考證及校對,與不同古籍互作參證、對比,棄偽保真。在整理《易》過程中,子淵嘔心瀝血,以致過於勞累而死,孔子十分的悲痛,在子淵對《易》作修整的基礎上,孔子不辭辛勞親自再整理,於是我們今天才能看到完整的《易經》(孔子讀到《易經》時,贊其是“神書”,所以他對《易經》是情有獨鍾),子淵為《易經》的整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最後引用《論語·先進》當中的話對,孔子眼中的十大最優秀的弟子進行總結:“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柴立中注何晏《论语集解》
史記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仲大军:子路与孔子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千古一圣人:孔子
什么是“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何謂「孔門四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