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孩子的好故事:中華五千年演義(21)七擒孟獲
教育孩子的好故事:中華五千年演義(21)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

赤壁之戰後,劉備的力量得到充實,實力大增,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裏他將勢力範圍從荊州擴展到西川(益州),最終建立了蜀漢政權,初步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白帝城劉備託孤

劉備奪取西川後,諸葛亮入蜀輔政。劉備和諸葛亮君臣一體,把蜀國治理得蒸蒸日上。

劉備留關羽鎮守荊州。荊州共有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這五郡,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西川後,派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導致荊州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失陷。

關羽兵敗被俘,不降被殺。聽到關羽被東吳殺害的訊息,劉備為了保存兄弟之義,不聽諸葛亮勸告,盡起全國兵馬討伐吳國,親自率軍為關羽報仇。諸葛亮為防備魏軍乘虛偷襲成都,沒有隨劉備出征。

吳國大將陸遜看到蜀軍為避酷暑,在山林茂密之處結營,火燒蜀軍七百里連營,劉備大敗,退回到白帝城,在城中永安宮中一病不起。劉備自知時日不多,便派人日夜兼程趕到成都,請諸葛亮來囑托後事。

諸葛亮留太子劉禪守住成都,帶劉備的另外兩個兒子劉永、劉理來到白帝城,進永安宮謁見劉備。
劉備叫諸葛亮坐在旁邊,用手摸著他的肩背說:「我自從得到丞相的輔佐,才天幸達成帝業;想不到我智識淺陋,未能採納丞相的諫言,自取其敗。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劉禪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劉備說完,淚流滿面。

劉備召集眾將官到齊,拿筆寫了遺囑,交給諸葛亮,感嘆地說:「我本想和你們一同消滅曹丕,不幸中途分手。麻煩丞相把我的遺囑交給太子劉禪,以後一切事情都望丞相指點。」諸葛亮拜倒在地上說:「望陛下好好安息,臣等一定全力效勞,輔助太子。」

劉備叫左右的人扶起諸葛亮,一手掩蓋眼淚,一手握住諸葛亮的手說:「我現在快要死了,有心腹的話要說。」諸葛亮問:「有什麼事吩咐。」劉備說:「閣下才幹高於曹丕十倍,一定能成就大業,如果劉禪可以輔佐就輔佐,如果不行,你可以取代劉禪,自己來當皇帝。」

諸葛亮聽到這話,立即哭拜在地說:「作為臣子,我一定盡心盡力,效盡忠貞,輔佐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又請諸葛亮坐在旁邊,將劉永、劉理叫到面前吩咐:「你們要記住,我死了以後,你們弟兄三人,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丞相,不能怠慢。」並叫兩個兒子一同在諸葛亮跟前下拜,接著對眾將官說:「我已把國家大事托拜給丞相,要嗣子劉禪以侍奉父親之禮對待丞相,你們也一樣不可怠慢,不要辜負我的囑托。」

又囑咐趙雲說:「我與你在患難之中相遇,你跟隨我一直到現在,想不到會在這裡分離。你可念在我是你故交的份上,早晚看護照顧我的兒子們,不要辜負我的期望。」趙雲哭泣著下拜說:「我一定會效犬馬之勞!」

劉備又對眾將官說:「各位將官,我不能一一分別對你們作囑,願各自努力,潔身自愛。」說完這些話,劉備駕崩,享年六十三歲。

君臣肝膽相照,垂範萬古

劉備得到諸葛亮之後,非常高興,表示「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陳壽也說:「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資治通鑒》的注者胡三省也認為:「自古託孤之主,無如昭烈(劉備)之明白洞達者。」

趙翼也盛讚劉備託孤:「千載之下,猶見其肝膈本懷,豈非真性情之流露。」

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總是托付大事與他。

赤壁之戰後,劉備西進益州,沒有帶諸葛亮,帶了法正和龐統作為主要謀士。奪取西川(益州),其後方正是荊州。荊州作為劉備的立足之地,當時根基並不穩固,進取益州必須選擇最得力而可靠的文武官員鎮守,才能確保荊州的萬無一失。

劉備西取益州面臨諸多變數,一旦荊州出了問題,劉備將再度陷於東奔西走的境地。為固防荊州,劉備留下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只有這些心腹之人才能讓劉備放心。及至龐統在雒縣中箭身亡,荊州形勢漸趨穩定而成都又志在必得,劉備才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入川,一舉拿下成都,佔領整個益州,奠定鼎足三分的基礎。

劉備攻下成都後,以「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這說明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與倚重,是將整個大後方交付給諸葛亮。

諸葛亮在《出師表》裡,十二次提及劉備,每次都是用最深切懷念語調敘述對這位明主的知遇之恩。回想自三顧茅廬以來,諸葛亮輔佐劉備,從沒有立錐之地的境地,到建立一方帝業,將劉備推上九五之尊的帝王寶座;諸葛亮自己,也從一介布衣成為手握重權的丞相,兩人肝膽相照,休戚與共,詮釋的正是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劉備與諸葛亮這樣的君臣關係,造就了他們天下第一君臣的美名。

二人和衷共濟,猶如魚水,展示了君臣的應有之義,足以垂範萬古。

南中叛亂,後方不穩

劉備託孤之後,諸葛亮以「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作為他報答劉備、忠於劉禪的職分。

然而,蜀國大後方「南中」並未平服。三國時的南中,主要指今四川南部和貴州、雲南等地。這裡居住著一些少數族裔,漢代統稱為西南夷。

劉備死後,南中多地叛亂,其中包括孟獲反叛。南中的騷動使諸葛亮不得不先行南征,以解除北伐的後顧之憂,同時開拓兵源財源。

以德服人攻心為上

建興三年(225年)三月,諸葛亮率軍南征。這次出師,平復南中三郡,降服孟獲,同年十二月回到成都,前後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當時的南中,還比較荒僻。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描述說:「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諸葛亮這次南征,取用攻心為上、以德服人的策略,重點就是使南人心服。

據《三國誌?馬謖傳》記載,馬謖向諸葛亮建議:南中諸夷依仗地勢偏遠和山高路險,很久以來就沒有歸順中原了。如果發兵攻打,今天平伏了叛亂,明天又會反叛。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攻心,讓那裡的居民誠心歸服,才是解決問題的長久之計。

諸葛亮接納馬謖的建議。這與諸葛亮安撫少數族裔的想法完全相符。遠在隆中對策時,諸葛亮就已經提出「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的懷柔之策,不專憑武力強壓少數族裔。顯然,諸葛亮對攻心為上、以德服人的策略早就胸有成竹。

因此,這次南征,除殺掉高定、朱褒等幾個首先反抗的首領以外,對其他的少數族裔與漢族的上層人士,儘量降服收用,讓他們繼續治理南中。
諸葛亮七擒孟獲

諸葛亮南征戰役中,後世流傳最廣的就是七擒孟獲的故事。七擒孟獲(也稱「七擒七縱」)一詞最早在《華陽國誌》卷四《南中志》出現,《三國誌?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也有簡要記載。《三國誌?諸葛亮傳》、《出師表》及《三國誌》關於當時率軍首領李恢和呂凱的傳記中則沒有直接記載。

據《漢晉春秋》記述,諸葛亮在南中,每戰必捷,聽說孟獲的名頭很大,夷人漢人都歸順他,就叮囑眾將生擒活捉他。

活捉孟獲之後,諸葛亮讓孟獲觀看漢軍的營陣,問他:「你看這樣的軍隊何如?」孟獲回答:「我以前不知道你們的虛實,所以會打敗仗;現在你讓我看了你們的營陣,如果就這樣的話,取勝也是很容易的事情。」諸葛亮笑著放孟獲回去了。

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七十》的記載與《漢晉春秋》幾乎一樣。這就是說,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孟獲心服口服,表示歸順,併發誓南人從此不再造反。南人歸順後,諸葛亮進軍直到滇池,平伏了這次叛亂。

征南之後,諸葛亮允許南中各族自治,不變動各族原有的社會結構,這取得了當地豪族大姓的合作,南中得以安定。
諸葛亮為後世景仰

在《三國誌》中,對於諸葛亮平定南中只有十二個字的記述:「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

諸葛亮治理蜀國和他的南征對西南各族裔的影響非常深遠,滇西留下許多有關諸葛亮南征的「遺蹟」和民間傳說。

當時,諸葛亮安定南中後,尊重當地生活文化,同時也給當時相對落後的民族帶去中華文化,使當地族裔深深受益。諸葛亮「七擒七縱」的真實性儘管在學術界一直存疑並有較大爭議,但在民間卻深入人心。

當地百姓將孔明奉若神明,南方一些少數族裔對諸葛亮更是感激不已,有些至今還為諸葛亮立廟紀念。

據明代中期《滇略》記載,單單在雲南一地就有與諸葛亮有關的地名、遺蹟四十多處,當地族裔對諸葛亮「畏之如天地,愛之如祖考」。而這時《三國演義》還未廣泛流行,可見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千年以後,依然得到西南民族的崇敬愛戴,當中在傣族就流傳著歌頌「丞相」的詩句。近代雲南出生的文人趙藩就有「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七擒依算略,一戰定蠻苗」等讚辭。至今接近蜀漢的西南地區,像緬甸、泰國北部一帶,部分民眾都不敢直呼諸葛亮之名,而尊稱他為孔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孔明詠七十五首》陸游等
三國志卷四十一 蜀書十一 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一
陳壽《三國志·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董和;劉巴;馬良,馬謖;陳震;董允;陳祗;呂乂
中國古代十大軍師
“三顧”後出的潛臺詞
(晉)習鑿齒《漢晉春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