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個活化孩子大腦的秘密 教給孩子生存能力更重要
日本大腦科學專家篠原菊紀在著作《日本腦科學家傾囊相授,用遊戲提升幼兒腦力及專注力!》介紹了五大應讓小孩養成的習慣,這些習慣可活化孩子的大腦:

1、由於大腦有一半都是脂肪,所以也不能完全視脂肪為有害物質,而應均衡攝取魚類、肉類及植物性的脂肪酸。此外,蛋白質有益於記憶能力,而蛋白質則多來自於蛋、豆、魚、肉類。簡言之,各類食物都要均衡攝取。

2、因為葡萄醣是大腦唯一的能量來源,而葡萄醣可從麵包、牛奶、水果、蛋等獲得,而這些食物多為早餐食品且已有研究證明,不吃早餐對人體有害,因此切記要養成孩子天天吃早餐的習慣。

3、在腦科學中已證明運動確實能幫助大腦變得更聰明。因為運動有益於訓練大腦功能,達到強化記憶力的效果,因此記得偶爾帶孩子去公園跑跑跳跳,甚至培養他幾項運動喜好喔!

4、許多研究已經發現,當人「用心」做事和做複雜的事情時,大腦的活化程度高於不用心做事、做簡單事情的大腦,所以應讓小孩養成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用心去完成的習慣,並且不排斥做複雜、麻煩的事情。

5、多笑、多與人相處。根據許多實證研究發現,面對面與人說話時,大腦的活化程度大於用手機講話的大腦,因此應讓孩子從小多參與團體活動,藉以活化孩子大腦。大笑或是逗別人笑時一樣能活化大腦,而且看到笑臉時也能刺激大腦活化,所以建議多讓孩子有笑的機會,與營造充滿笑容的環境。

另外,《難教的孩子長得好:調皮孩子教養44招》一書作者太田敏正認為,比起「好孩子」,「生存能力」更重要。

所謂的養兒育女就是把孩子培育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讓孩子具備「生存能力」進入社會。但現今的社會氛圍卻往往要求孩子做個「好孩子」,而非具備足夠的「生存能力」。當孩子在年幼期「生存能力」受到壓抑,只被要求當個「好孩子」,造成他進入學校後遇到「要培養生存能力!」之類的挑戰就手足無措。

「生存能力」之類的東西並不是坐在學校的書桌前培養,它原本就是孩子與生俱來的特質。因此,不管是出生在阿拉斯加冰原上的孩子、非洲大草原上的孩子、喜馬拉雅山標高數千公尺的孩子,甚至是南太平洋小島上的孩子,他們一樣都能帶著歡笑、成長與生存的能力健壯地活著。

照理說,在4歲或5歲之後,當媽媽說「幾點要彈鋼琴,在這之前趕緊結束寫字練習吧!」馬上回答「是!」的聽話孩子,在這個世界應該是極少數才對。但由於整個社會過度要求年幼的孩子當個「好孩子」,進而剝奪他們與生俱來的「生存能力」,導致的結果讓人不禁感嘆:「現在的孩子普遍缺乏『生存能力』!」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父母造成的!

一般來說,被視為「傷腦筋」這類的「頑皮鬼」或「搗蛋鬼」,反倒比較具有「生存能力」呢!
所以,家有「頑皮」或「搗蛋」孩子的媽媽們,請對自己更有信心「自己的教養方式沒有錯!」

原本孩子從新生兒開始就具備所謂的「全能感」,尤其是3歲以前的孩子,會有強烈表現自我的欲望,我們稱之為「展現自我」。總之就像前面所說的,孩子原本就是任性的,「自己想做就去做」是唯一的常規。

有時出現年紀不小了還愛說大話、驕傲自大、愛吹噓自己這類所謂個性差的歐吉桑,我就會聽見很多人說:「孩子若不嚴加管教,從小就消除他那囂張的氣燄,長大就會像這樣不像樣。」這是因為「他耍任性的本質獲得充分的滿足,長大後就不會蠻橫驕縱,而能過得坦然自在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的生存能力是第一位的
提升生存能力是自我教育的根本
孩子不会系鞋带成为常态,是家庭教育的最大败笔
对孩子的生存能力的教育是从教孩子学说话、走路开始的
学会犹太人的家庭教育 你的孩子也将成富翁!
(6)(2012年*1期)“父母成长与育儿”主题学习之父母成长的学习路径图(悠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