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皆祸害”,是源于对人性缺乏了解

点击播放GIF/310K

今日主播 :一鸣

在豆瓣上,有个群组叫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

加入这个群的人大多是被家长忽视或伤害过的孩子。

这个群组里的热门话题有这些:

“父母毁掉你心里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更丧心病狂。”

“他们将孩子当作了一个‘物’,而不是人。”

……

截止今日,加入群组的人已经达到十二万多。

“父母皆祸害”这个说法出自英国作家尼克·霍恩比的小说《自杀俱乐部》,少女杰丝在姐姐出走后,与陷入神经质的母亲与任教育部长的父亲关系愈发紧张,在总结自己失败的青春期时,杰丝说出了“父母皆祸害”。2006年,有人将这本小说翻译成中文,并推荐至豆瓣网。

看了里面的留言,我心里是满满的痛楚,为天下许许多多的孩子,也为天下许许多多的父母,因为太多的孩子和父母都制造和背负了许多没有必要的痛苦!

人一般习惯于只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看人、看事。不仅如此,还通常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世界,对于“不知道”的东西是无法想象的。

盲人摸象的故事应该能说明为什么我们面对同一个大千世界,会有各说各话的情况,还同时出现互相听不懂的情况。原因就是,大家都只“看到”自己知道的东西,而完全不清楚别人眼中看到的世界。

因为无知,所以“无能为力”,而这通常是绝大多数人痛苦情绪的来源。

人生绝大多数痛苦的另一个来源是心理期待的标准和现实之间的差别。

在大家都吃糠咽菜的年代,我们都习以为常,因为周围的人个个如此,你不会觉得很穷苦。在现今的年代,如果你还吃糠咽菜,不仅你觉得苦,周围的人也会为你哭。

我们对父母有一种期待,对父母如何对待孩子也有很多期待。

在电影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许多为了孩子置自己生死不顾的父母,看到许多慈母慈父,所以心中会有一个标准,父母应该是慈爱的,他们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护你,保护你,让你不受任何伤害的人, 所以当受到父母的伤害、暴力、忽视甚至性侵犯时,会使我们感到背叛、更加痛苦,难以原谅。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标准,我们完全有理由感到痛苦和愤怒。

事实上,痛苦还来源于你对人性规律太缺乏了解。

驱动人行为的,首先是本能,其次是情欲,再次之是道理和道德。例如,当需要去厕所时,在本能的驱使下,一切行为都要为之让路。

人本身其实是蛇性、猴性和人性的混合体

根据美国神经学专家保罗·麦克里恩研究成果,我们得知:因为进化,大脑就是一个集体宿舍——老、中、青三代同堂,它们分别是:

首先是青年代表——代表着3百万岁的人脑系统——新皮质。

然后是中年代表——代表着1.6亿岁的哺乳动物脑系统——边缘系统;

最后是老年代表——代表着长达3亿岁的爬行动物脑系统——脑干和小脑。

大脑是人的思想、情绪、行为的发源地。我们所定义的“人性”就是这思想、情绪和行为在人面临各种环境中的综合表现,所以简单讲,人性由三个部分——爬行动物、哺乳类动物和人组成。

如果替换成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的话,那么,人实际上是蛇性、猴性、人性的混合体。

1、人有“冷血动物”——蛇性的一面

蛇性的目的:安全感。

为了自身的安全可以没有底线,农夫与蛇的故事是典型的说明,对于救他的人也会恩将仇报。

主要行为特点:不加思考,属于“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应激行为,是为了保护“我”而逃避,也可能是为了保护“我”而进攻

当安全和需求受到严重威胁时,也就是当被逼急的时候,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很残酷的人的可能,没有例外。战争本身就是一种证明。

从古至今,杀子,杀妻、杀父、杀情人的案例层出不穷,出现在所有阶层,蛇性使然。

2、人有“很难经得起诱惑”——猴性的一面

猴性的目的:个体生存和物种繁衍。

主要行为特点:大多数时候做的选择都是以自己舒服、自己爽为第一目的,人很难经得起诱惑,特别在钱、吃和性上。所以有拼死吃河豚,人为财死,有出轨、有乱伦。

“猴性”的另一个特点是:对自己在群体中是否被接纳以及在群体中的地位,非常在意和敏感,因为这决定着我们是否能够好好生存,自己的后代是否能够延续。

所以,人对于别人怎么看自己,是否受人尊重,是否接纳自己也非常非常敏感和在乎,所以有死要面子活受罪之说。

人常常给别人的行为上纲上线,却很少审视自己。

如果我们能够仔细地反观自己的一切行为,就不难发现,即便是和最亲近的人在一起,我们常常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对人的不满,也主要是因为别人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已。

3、人终身的奋斗目标——人性的一面

人性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临危不惧,先人后己;关怀爱护他人,遵守社会道德,为了大家的利益牺牲自己。

作为父母,也会出现“蛇性”和“猴性”的行为

有一位母亲在我的课堂上,泪流满面,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非常憎恨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在打孩子的时候会往死里打,根本无法控制自己,过后非常痛苦,无法原谅自己,自杀的心都有,同时,她也知道,如果孩子需要,她也会献上自己的生命。

我问她,在你孩童的时代,你的父母怎样对待过你?

她回答说:经常挨打挨骂。

还有一次,一个成年的女子,回顾往事,告诉我,她的母亲在她十几岁的时候经常打她,有一次打的她皮开肉绽之后,还往流着血的伤口撒盐。

我当时的愤怒难以言表,简直禽兽不如,天下竟有如此心狠手辣的母亲!事实上,真的有许多心狠手辣的父母,还不少。

追溯这位母亲的过往,她也是在暴力中长大的,她的经历也很凄惨。

更令人困扰,也令这些心狠手辣的父母困扰的是:他们都非常讨厌、甚至憎恨父母对他们的暴力、忽视以及对待他们的方式,但却鬼使神差般地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我不是想给施暴的父母寻找他们伤害孩子的理由和得到被原谅的依据,而是希望我们都能够对人性有更深的了解,每个人都可能是蛇、猴和人,只是在不同的时间、环境、面对不同的人,三种脑呈现的比例不同而已。

人在压力、情绪和困境中更容易呈现蛇性和猴性。

“祸害”父母都是蛇性、猴性发作时刻的父母。

还有,处于安全的需求,人有一种记住伤害事件,忽略美好事件的本能,也有放大伤害反应的本能。其实,绝大多数心狠手辣“祸害孩子“的父母,也有很多对孩子温柔体贴,充满爱意的时候。

我们都没有彼此,想象和希望的完美????

我们都没有自己想象和希望的完美,父母也没有我们想象和希望的完美。

我相信当你回顾自己的过往时,不难发现自己也有蛇性、猴性的瞬间,甚至经常是蛇性、猴性使然,比如受到伤害时的反应,愤怒时对人的态度和行为,比如当别人阻挡了你的方便或好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露出攻击、暴力和冷酷的一面,只是自己常常浑然不觉。

了解了人的动物性,也许就不会把发生的一切都当作对自己的故意伤害来解读,而是看作人的“动物性发作”的表现。这样的理解,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就会减轻痛苦的程度。

了解他人、放过他人,也是放过我们自己。

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自己人性的部分越来越多,动物性的部分越来越少。这可能就是作为“人”的生命意义所在。

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和知识”如此丰富的时代,可以依靠自己主动创建来“斩断”这死循环,使我们的下一代不再重复“祸害”自己的孩子。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相信每个人、每个父母在内心的深处,都希望做一个有智慧、有爱、能够爱孩子、支持和帮助孩子的“人”。

相信你的父母在他们智慧、知识、特定环境,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了他们能够做的一切。

内在家庭系统,或者说部分心理学创始人,理查德·舒尔茨在他多本著作中论述过:每个人最核心、原本的样子都是佛陀或耶稣,只是被成长中的伤痛遮盖了。

我们需要拨开和了解遮挡我们的痛苦、怨恨、愤怒、恐惧、悲伤、羞愧、内疚、骄傲等不同的部分,并提供系统具体的方法,帮我们发现那个原本充满智慧、力量和爱的自己。

不管是“祸害”过孩子的父母,还是被“祸害”的孩子,每个人都有机会找回充满自由快乐的自己。

第二,做放下过去的梳理或静观人生梳理。

对于所有在成长期受到过父母伤害的人来说,21世纪是一个神经科学和心理科学的世纪,有许多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放下过去的伤痛,不再背负伤痛前行。

因为没有放下的伤痛一定会渗透和污染我们今天的生活,还有更重要的是,当你有一天做了父母,尽管你不愿意,没有放下的伤痛会使你有极大的可能像你父母一样蹂躏你的孩子。

放下过去的梳理,会使我们有机会让积压的悲伤、愤怒、恐惧、羞耻等情绪得以释放;

人生梳理,会使我们回看过往,看到生命的全相,从而有可能原谅、宽恕和理解父母和自己。

第三,在每天的生活中,特别是情绪起伏的时候,学会自我安抚,自我关怀,提高自己做为“人”的修炼,收敛对自己动物性的放纵。

当然,一篇文章肯定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我的新书《不完美,才美II》——情绪决定命运。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今天,创造未来。

可以使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子女,过得幸福,方法总比问题多。

《不完美,才美II》(每日一评)

@当当网读者

读海蓝博士的新书《不完美,才美2:情绪决定命运》,学会“放下过去、少忧未来、享受当下”的科学之道,以及应对人生各个阶段压力、疏解不良情绪的方法,远离“后悔过去、担忧未来、不满今天”之苦。

海蓝博士的作品就是品质保证,强烈推荐!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点击播放GIF/220K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的情绪知多少
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对决”?
“爱自己,才是终极浪漫的开始。”
情绪管理 | Day15人本来就是“冷血动物”
“好”父母成祸害 (评论: 张纯如)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