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工“千层底”踏踏实实闯天下(1)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呀,站得稳哪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多年前的一首春晚老歌《中国娃》中曾这样唱道,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千层底布鞋是一种中国古老的手工艺技艺,于2008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千层底,即为千层底布鞋,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多层叠起纳制而成,取其形象得名。千针万线方才成就一双结实、保暖的千层底布鞋。“我们一年大约销售两三万双千层底布鞋,远销福建、浙江、广东等省。”山西省高平市的80后小伙李旭明,正背着家乡的千层底布鞋,踏踏实实闯天下。

做工复杂13道工序

中国最早的千层底布鞋始于周代。山西省侯马市出土的3000多年前周代武士跪像的鞋底上,明显可见一行行归整的线迹,与今天的纳底布鞋完全一致。它表明3000多年前的周代,纳底布鞋已经被使用。

纳底布鞋发展到清代,进入了全盛时期,造就出驰名中外的“千层底”,造型、材料、技艺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一双千层底布鞋,从表面看起来大概是6到8层底,但看到的每一层其实都有3层布,所以手工制作一双布鞋,大概会用30层布来制底。”李旭明告诉记者。

千层底布鞋的做工复杂,工序繁缛,技艺高深,难度大,耗时长,而且工艺要求严格。“手工制作一双千层底布鞋,大约需要13道工序,细分一下,能有30余道,如果再细分的话,甚至可以规划出上百道工序。”李旭明说,每双鞋的制作都要经过打袼褙、剪裁鞋底、捻麻绳、沿边组合、纳底、焖底锤平、剪裁鞋帮、鞋帮缝制、绱鞋、打楦修整、烘烤成型、风冷定型、质检包装等13道工序,制作一双鞋往往要花上一周的工夫。

“科技发展,现在也可以用机器做布鞋了,但与手工做的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李旭明说。手工布鞋是用麻绳做线,缝制而成。而机器做鞋是用纤维做线,钉制而成。所以,长期磨损后,机械布鞋就会发生断裂掉底的情况,而手工布鞋则不会。

一只鞋底2000余针脚

今年已经50余岁的郭中梅是做千层底布鞋的好手。只见她左手紧握鞋底,右手穿针引线,龙飞凤舞,一排密密麻麻的针脚就出现在了眼前。郭中梅告诉记者,别以为做一双鞋按照工序层层完成就可以,它其中的手艺和讲究可不少。

郭中梅是最早一批跟随李旭明成立布鞋公司的员工。“从小就跟着奶奶、妈妈做布鞋,以前做姑娘时还会给家人做几双鞋,后来大家都不再穿布鞋,我也就不做了。没想到布鞋又成了香饽饽。”郭中梅高兴地说。靠天吃饭、靠地生活的农村人,收入有限。务农之余做布鞋,是家中的很大一笔经济收入。

“做鞋时,要注重针脚的排列,要不疏不密,这样做出的布鞋才穿得舒服。”郭中梅指着一双鞋底上的针脚,认真地告诉记者。记者粗略地数了一下,每排大约15至20个针脚,120余排,约2000多个针脚。

手工纳底要求每平方寸纳81针以上,并且麻绳粗、针眼细,加工时得用手勒紧,针码还得分布均匀。手工缝绱鞋时,则要求必须紧绷楦型,平整服贴。绱鞋的针码更得间距齐整,鞋帮与鞋底的结合要严合饱满。“千层底布鞋是用麻绳做线,在做工时要戴好手套,不然做一会儿,坚韧的麻绳就会把手勒伤。”郭中梅说。

80后转型做起布鞋生意

“传承百年工艺、打造布鞋精品,让父老乡亲有活干、有钱挣,不图名、不图利,让千层底布鞋的老手艺传承下去。”2012年,年仅31岁的李旭明放弃了“煤老板”身份,转行做起了传统手工艺——千层底布鞋,创建了山西金红运布鞋有限公司。

虽然年轻,但李旭明却十分有生意头脑。他曾做过煤炭,跑过垃圾深加工、中空玻璃、酸枣深加工等项目,但做手工艺还是头一次。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虽然李旭明的想法不错,可离开了自己熟悉的领域,刚开始做就碰了一鼻子灰。

厂子建起来了,登记、注册、人员、原料、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和难题就接踵而来。“我办厂的目的一是为了重拾面临失传的老技艺,并很好地传承下去,二就是解决当地和周边闲散劳动力,特别是满足妇女、老人的就业和挣钱愿望。而这些人往往知识水平较低,接受新事物较慢,培训起来就有难度,加之起初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标准,技术参差不齐,制作的第一批布鞋在市场上受到冷落。”李旭明说。

但李旭明没有气馁,他一边跑河北、下浙江,四处求师学艺,一边在网上查看有关布鞋制作的工艺流程。大到市场的营销、款型的设计,小到鞋底上的针眼儿有多少个、纳多少层,李旭明都虚心学习、认真实践。终于,在李旭明的努力下,厂子渐渐有了起色,工人由原来的十几个增加到了五十多个,周边乡镇的800多户农民也都加入到了手工纳鞋底的行列。

初见成效期望走向世界

“发展传统工艺,不仅要传承老手艺,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李旭明说,为了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市场消费,李旭明与员工们开发了100余种不同的布鞋款式,可以按照功能划分为家居、休闲、传统等六大系列,也可按照工艺分为手工绣花、手工布底、机器制鞋等四大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6年6月12日中国(太原)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李旭明的麻绣胶底鞋获得了银奖荣誉证书。

不仅在工艺上得到了认可,在市场上,他也做得风生水起。如今,李旭明公司的年生产能力已达到了手工鞋2万双,麻底鞋、机制鞋60万双,远销福建、浙江、广东等省,年产值达到了600多万元。

在2015年春季广交会上,李旭明公司的产品以其精美的外观、可靠的质量吸引了包括意大利客商在内的国内外40余家合作意向单位。”虽然最终没有走出国门,但却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勇气。我相信终有一天,能让金红运布鞋享誉全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带动周边老百姓发家致富。”李旭明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层底做法
内联升穿在足尖上的活非遗
物道 | 20岁的她,带着一群加起来1600岁的老奶奶做布鞋
渐行渐远的记忆——布鞋
韩乾昌 || 母亲的千层底
卷耳 | 千层底布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