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就之书》​12、无字真经许心传


12、无字真经许心传

因为“小伙伴群”里的朋友们问参加过周日聚会的朋友我“桌边论道”的内容,我不知道他们之中爱写日记的几位是否在日记里写了一些,反正还没有分享。我在前面的《心量广大万法容》里写了一部分。

晚上,我写了一段话放在群里:


昨天饭桌论道,我讲的要点概括一下,一是要有无量广大的心,心量越广大,广大到无量的境界,自然就会与道合真,自然也会得见真心。佛法讲四无量心,道门也讲“无量天尊”。心能无量道自成。第二,修道者要自肯承当。这是禅宗真精神。要肯定自己,而不是一味否定自己打击自己。

第三,《西游记》里的三条修道的路线,孙悟空是先修命,后修性的路子;唐僧是先修性,后修命的路子,八十一难处处过关,比喻的是修命修性中的考验和关口。而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共成五行,也是整体丹法的修炼,唐僧象征修道的本心、初心,孙悟空象征元神,为金公,猪八戒象征元精,为木母;

金木相并好成丹;沙和尚象征真意,调和四象;而白龙马象征真气运行。这五者合一,才能五气朝元而成就;

第四,要会读懂真正的“无字真经”,《西游记》里如来最初给的就是无字真经,可唐僧他们认识不到无字真经的价值,换成了有字之经。这里有密意。如何做到无我、无名、无为、无相、无执、无念,如何体会“道要无中养就儿”,也讲了禅宗赵州和尚“狗子有佛性否?无”之公案;

第五,就是佛道同修的问题,修道者要博学、同修、兼修,讲了光厚禅师的故事。大体上讲了这五点。我自己总结一下。详细记录就繁琐了,讲个纲领,大家自然能知道大意。


下面就“无字真经”的问题再讲一下。

心法就是无字真经,没有文字,只有心悟,以心传心,以心印心。禅宗即是这样的,是不立文字,不是不用文字。禅的奥妙,文字不能尽诠,心的真相,文字不能触及。

《五灯会元》记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是禅宗源流,“实相无相”,实相就是真理,就是道,就是真心,是没有形象的,也不是一个实体。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与释迦牟尼佛心心相印。这就是“无字真经”。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猿与马比喻凡心,凡心调服了,才有机会使真神脱体,即是出神。“脱壳”是真神从肉体脱离的大成境界,不仅仅是出神的问题,出神可以通过功夫、道术而成,真正修道证果的境界,还需要功德,功德圆满了,才能明心见性,见“真如”,包括了所有修证的成就。

唐僧取了“无字真经”,但他并不知道,可燃灯古佛知道。书中写到:“却说那宝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他在阁上,暗暗的听着那传经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难、伽叶将无字之经传去,却自笑云:'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

自性的智慧即是无字真经。


六祖慧能原本是个不识字的樵夫,偶然听人在客店诵读《金刚经》一言半句,当下就开悟了,而他去见五祖弘忍大师时,对大师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就是无字真经。得了道的人,横说竖说,都能演说无上真义,与诸佛经典完全契合。

唐代禅宗大师们大兴“祖师禅”的时候,禅师们不讲经,他们用棒喝都能令弟子开悟,他们在扬眉瞬目之间能令弟子成就。

有位僧人来见德山宣鉴禅师,隔着河,宣鉴禅师对着僧人招了一下手,那个僧人即刻开悟,转身就走了;香严禅师击竹悟道,洞山禅师过河时看了一下水里自己的面容、影子就开悟了,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偈子: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唯美的如释灵云观桃花而悟道,黄鲁直闻木樨而开悟,在禅门比比皆是。在禅宗而言,“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悉是法身。”苏东坡明此真意,便有“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之名句,而虚云大师在打坐时因侍者给大师打开水时不小心烫着了大师的手,水杯落地而碎,那一刻大师即刻开悟,并写了这样的偈子:“春来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这都是无字真经的修证境界。山河大地,无不是诸佛法身,无时无刻不在说法。


很多人一生都沉没在经典文字中,禅宗批评为“老死句下”、“钻故纸堆”。

《五灯会元》里的神赞禅师和他的授业老师之间的对话,能体现无字真经之自悟心法境界与只是研读经典而未能开悟者的不同。这则公案很有名:

福州古灵神赞禅师,本州大中寺受业,后行脚遇百丈开悟,却回受业。

本师问曰:“汝离吾在外,得何事业?”
曰:“并无事业。”遂遣执役。

一日,因澡身命师(神赞)去垢,师(神赞)乃拊(本师)背曰:“好所佛堂而佛不圣。”本师回首视之,师曰:“佛虽不圣,且能放光。”

本师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窗纸求出。师睹之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遂有偈曰: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本师置经,问曰:“汝行脚遇何人?吾前后见汝发言异常。”

师曰:“某甲蒙百丈和尚指个歇处。今欲报慈德耳。”

本师于是告众致斋,请师说法。师乃登座,举唱百丈门风曰:“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本师于言下感悟曰:“何期垂老得闻极则事。”


神赞禅师在百丈怀海禅师门下开悟,悟了本心,他回来想接引自己的老师以报恩。而他的老师一直在研究经典,尚未开悟。当神赞禅师以奇特语言启发他之后,他觉得这弟子可以做自己和大众的老师了,便请他上堂说法,这是何等广阔的心怀,生死事大,名声事小。

神赞所宣讲的正是百丈禅师的心法,是无字真经之心法。“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真心本体本来如此。“体露真常,不拘文字。”真正悟了本体,就不被文字拘束。“心性无染,本自圆成。”就是六祖悟道偈所言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是法身境界。“但离妄缘,即如如佛。”离开各种虚妄,就能见到真如。真与妄是相对的。


不是要否定有字真经的价值和作用,而是要强调自修自悟自证以成就。佛经所讲,是佛陀所证,我们不能因为阅读了经典就以为成就了。阅读经典,明理知修,再通过修证而成就。

既要阅读经典以明理,又要避免“文字障”,更要通过修证来体悟超越文字的心法、实相,那就是无字真经的境界,是佛所言“止止,我法妙难思”,是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是六祖慧能所点化的“密在汝边”,是马丹阳所告诫的“道要心契,若复以文字系缚,何日是了期。”

兴南子曰:

无字真经是心法,心法无法生万法。
解得真经本无字,横说竖说皆佛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世界中的“无字真经”,在现实佛教中存在吗?它也是好的吗?
以心传心
禅宗里最重要的一个字,禅师总是要求弟子们...
十六字心法
玄觉小僧一日一语
南师讲:昨天下雨今天晴,属于哪一法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