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生必听的音乐,贝多芬5首著名奏鸣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人类音乐史上一个不朽的名字。纵然是不熟悉古典音乐的人,对于他的名字也会有所记忆,也会听过《致爱丽丝》或《第五交响曲》,对于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贝多芬的作品更是不能错过。


纵观贝多芬的一生,除了9部交响曲作品之外, 伴随他盛名的还有那32首奏鸣曲。


如果说巴赫的《平均律集》为西方音乐开天辟地,创造了后来者的天地,成为了音乐的“旧约圣经”,那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就是在这片音乐天地里成就另一番神话的“新约圣经”了。


两个戏曲性比对的主题构成了奏鸣曲式的呈示部,经过乐思的发展和展开形成了奏鸣曲式的展开部,最后在主题再现的中完美结束乐章。


奏鸣曲这种音乐题材,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幼年在父亲“再造一个莫扎特”的皮鞭下成长,成年后又受困于耳疾,最终在辉煌的“合唱”中成就最后的光辉。


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都是三乐章的结构,而作为末乐章的第三乐章通常都会有总结的意味,比如著名的第17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的第三乐章,就是在经过猛烈的暴风雨之后的解放。


▲贝多芬传记电影《不朽真情》

演奏“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曾经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那篇穿凿附会的贝多芬给盲人姑娘演奏钢琴而作《月光奏鸣曲》故事。


但实际上,这首有着“月光”别称的第14号奏鸣曲,来源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对音乐的形容。他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


然而当我们再听这首作品的第三乐章时,就会发现,完全没有了所谓“月光”的已经,反而更像是月夜里一道道汹涌澎湃的海浪疯狂地拍打着海岸。


事实上,这种强烈的感情倾泻在贝多芬的奏鸣曲作品中并不少见,比如在有“暴风雨”别称的第17号钢琴奏鸣曲中,这种情感的倾泻就真如暴风雨般的凶猛。


而贝多芬本人也曾对助手辛德勒说过,关于这首作品的情感可以参考莎士比亚的戏曲《暴风雨》。


而在这首作品的第三乐章里,短而急的乐句结构,充分表达出贝多芬对自己耳疾的焦虑和抑郁。对同一乐句的不断重复和延伸加重了这种焦虑的情感,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将心中郁闷、失望情感倾泻而出。


要谈到贝多芬对悲伤的表达,不可避免会想到他的《悲怆奏鸣曲》,《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这首作品完成于1799年,属于贝多芬早期的作品,比“月光”和“暴风雨”要早。


而这首作品的第三乐章,相对于前两个乐章对“悲怆”主题的呼应,宣泄贝多芬对耳聋的痛苦,表达的是超脱现实的理想,在音乐中暂时逃离病痛,在精神上的救赎。


在经历了耳聋初期的挣扎与痛苦之后,贝多芬终于找到了方向,在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23号钢琴奏鸣曲“热情”的第三乐章。


在贝多芬中期的创作中,“热情”是他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在这首作品的第三乐章里,贝多芬热烈的情感显得淋漓尽致。这首作品呼应了同年创作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两者都表现出一种宏大的英雄气概。


与“热情”同年创作还有第21号钢琴奏鸣曲“黎明”,这首作品人们总会记得华丽的第一乐章,正如它的别称“黎明”一样,处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生气,如初升的太阳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而在这首作品的第三乐章中,依然是洋溢着正面的情感,但这里表达并不是贝多芬个人的情绪表达,而是他对自然的情感,也可以理解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感表达。



好音乐,不将就,奏鸣曲是继交响曲之外贝多芬重要的创作题材,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贝多芬的音乐人生,包含了他个人的精神状态变化,还有对社会的思考。


从最初面对耳聋的痛苦而写的“悲怆”,到后来有自杀倾向时写下的“暴风雨”,都反映了贝多芬的生命历程。


你还喜欢贝多芬的那首作品?欢迎下方留言告诉HiFi君。


如果你喜欢这篇推文,请给在点一下右下角的“好看”,鼓励一下HiFi君吧~


本文图片、音乐、视频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贝多芬最著名的五首钢琴奏鸣曲
要听一遍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附全曲目)
伟大的音乐家,赏析音乐巨人贝多芬的5首钢琴奏鸣曲
学钢琴的人一定要知道的五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好文分享】贝多芬5首最好听的钢琴曲分析:月光、悲怆、暴风雨、热情奏鸣曲
他说: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人类不配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