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瓶梅》第六十一回 《金瓶梅》告诉你,死亡到底长什么样子?

 (一)

孙述宇在《金瓶梅的艺术》一书中写道,一般人道听途说,以为这本书的特色是床第间事,不知床第是晚明文学的家常,死亡才是《金瓶梅》作者独特关心的事。

如果说官哥儿的死揭开了《金瓶梅》描写死亡的序幕,那么李瓶儿的死,让我们真正看到了一个人在面对死亡时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中国人向来不喜欢谈论死亡。年轻时因为距离死亡太遥远,不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等到老了病了,又因为过于害怕而不敢谈论。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活着的时候从来不知道死,等到要死的时候,又好像从来没活过。

但死亡终究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知道死亡长什么样子,或许有助于我们更从容地面对它。

                    (二)

丑陋,是濒临死亡者无法逃避的现实。

李瓶儿的死,充满了秽污。她已经无法起来坐净桶了,只在床褥上铺垫草纸,每日叫丫环烧着香驱除气味。身子瘦弱的黄叶似的,人形也脱了,眼眶儿也塌了,嘴唇儿也干了,耳轮儿也焦了,哪里还有当初那“好细白肉、细湾湾两道眉儿”的秀丽模样。

《金瓶梅》里的死,无一不丑陋。

官哥儿死前几日内里抽搐的肠肚儿皆动,尿屎皆出,大便屙出五花颜色来,终朝只是昏沉不醒。临死时在奶子怀里只搐气儿,黑眼珠子只往上翻,只消半盏茶时间,就呜呼哀哉了。

西门庆死时,肾囊胀破了,流了一滩鲜血,龟头上又生出疳疮来,流黄水不止。到了正月二十一日,五更时分,相火烧身,变出风来,声若牛吼一般,喘息了半夜。挨到巳牌时分,呜呼哀哉,断气身亡。

春梅死前淫欲无度,生出骨蒸痨病症。逐日吃药,减了饮食,消了精神,体瘦如柴,而贪淫不已。最后搂着周义在床上,一泄之后,鼻口皆出凉气,淫津流下一洼口,就呜呼哀哉,死在周义身上。

不止是《金瓶梅》。《百年孤独》里,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死时像只小鸡一样靠在树干上一动不动,秃鹫从天上纷纷飞下。丽贝卡死时像虾米般缩成一团,头发因生癣而落尽,大拇指含在嘴里。

死亡,不会给人以好“颜色”。

                      (三)

孤独,是濒临死亡者的宿命。

人类的悲欢无法相通,更何况是面对死亡。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濒临死亡者是孤岛中的孤岛。

李瓶儿快要死了,可没有一个人理解她的痛苦、恐惧和眷恋。每个人都只顾忙着自己的事,王姑子絮絮叨叨自己与薛姑子之间的银钱纷争,冯妈妈忙着腌菜挣钱的事,如意儿想着的是自己今后的出路在哪里,孙雪娥还在想自己和潘金莲的恩怨。她们看似在安慰李瓶儿,但关注的点其实都是自己。

同样写出死亡前的孤独的,还有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

高等法庭审判委员伊凡·伊里奇生病后,他的同事们就在等待他的死亡,因为他死了,别人就可以递补他的职位。没有人关心伊凡·伊里奇的病,包括他的妻子和儿女。他的妻子在他生前忙着举办宴会、订包厢看戏,在他死后忙着计算可以得到多少抚恤金;他的女儿忙着谈恋爱;他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吃药,可他的家人总是抱怨他不按医嘱吃药。伊凡·伊里奇就这样孤苦伶仃地生活在死亡的边缘上,没有一个人理解他,也没有一个人可怜他。

                     (四)

眷恋和恐惧,是濒临死亡者最真切的感受。

余华在《活着》的自序里写道,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活着》里的福贵,经过了那么多的苦难,他的亲人一个一个离他而去,他无数次痛不欲生,却仍然选择了活着。

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或许就在于尽管这人世间充满了苦难,可人们还是难舍这苦难生活里那一点繁华热闹,即使它与你无关。

李瓶儿未必不知道王姑子、冯妈妈、如意儿都只是在打着自己的算盘,可在她一个濒死者的眼里,浮华的关心也是关心。她对活着的世界有无限眷恋,才会那么认真地一件件的分派遗物。

她最眷恋的当然是西门庆,“我的哥哥,奴只是舍不的你。”“我的哥哥,奴承望和你白头相守,谁知奴今日死去也。”真让人肝肠寸断。

与眷恋相伴的,是恐惧。因为眷恋,才会不舍;因为不舍,才会恐惧。

刘晓蕾说,只有拥有过繁茂的人生,才算真正活过,才无惧于死亡。

我很喜欢刘晓蕾,这句话也说得很漂亮,但我还是觉得有点隔靴搔痒。

没有人在面对死亡时可以真正做到坦然无惧。

李瓶儿对死亡的恐惧,藏在她一次次向西门庆诉说的梦魇里,藏在她不敢说出口的只能“他”指代花子虚的名字里,藏在她每天面朝墙壁而睡的肢体动作里。中国语言讲究含蓄留白,那个面朝墙壁的背影比李瓶儿声泪俱下的诉说有着更深沉的孤寂与恐惧。

无独有偶,提出“冰山”理论的海明威在他的短篇小说《杀手》里,也写到了这一动作。当重量级拳击手安德瑞森听说杀手麦克斯和艾尔要枪杀他的消息时,他翻过身去,面朝墙壁。一个面朝墙壁,透露出的是安德瑞森无法抑制的恐惧,对杀手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

对死亡的恐惧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我们约略懂得当人面对死亡时,将是怎样的一种经历,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在死亡来临时不至于那么惶恐无助孤寂凄凉。这也是我们读《金瓶梅》这本讲述死亡之书的意义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家 | 中国人的死亡恐惧,在《金瓶梅》里说得最透彻
明清小说之《金瓶梅·痛子赴幽》内容解读与赏析
【金瓶梅解读】严忠浩 |《金瓶梅》中的医事:内科篇之伤寒 | 古典名著
《金瓶梅》中的死亡:因果报应终有时,为非作歹终受罚
小说《金瓶梅》作者笔下的“告辞”
再读金瓶梅,终于明白潘金莲勾搭女婿,为何要拉上李瓶儿一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