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高华 | 元朝的后妃与公主

作者简介:

陈高华,1938年3月生,浙江温岭人。1960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历史研究所工作。目前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元史研究会顾问、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等。个人主要论著:《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陈高华、吴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元大都》,北京出版社,1982年。《中国史稿》第5册(合著),人民出版社,1983年。《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合著),北京出版社,1983年等。

元朝宫闱中的后妃、公主是皇族的成员,可以说是妇女中的最高阶层,有着特殊的地位。

元朝历代皇帝都有不少后妃。 成吉思汗的“后妃有五百左右,她们是他从各部落中取得的。 若干后妃是他按照蒙古婚礼娶来的,但大部分却是他征服各国、各部落时虏掠来的”(拉施特《史集》第1卷第2分册,商务印书馆,1983,85页)。 成吉思汗后宫有皇后(蒙语称为“可敦”)称号的至少有二十馀人(《元史》卷106《后妃表》)。 “但是作为长后与获得充分尊敏的”只有五人,分别称为大皇后、二皇后、三皇后、四皇后、五皇后,其中大皇后孛儿帖地位最高。 皇后以下则是为数众多的妃子(拉施特《史集》第1卷第2分册,85—91页)。 窝阔台汗“有许多皇后和六十个妃子。 但著名的正后有四人”(拉施特《史集》第2卷,6页)。 以后诸帝往往亦有数位皇后,但必有一位大皇后,地位最高,蒙语称为“也可合敦”。 皇帝的妃子似无固定的名额,是否分等级,缺乏明确的记载。


从现存的记载来看,元朝诸帝的后妃,主要是蒙古人。 但后妃中也有少数来自其他民族,如高丽、钦察(色目的一种)等。 据考,元朝宫闱中高丽后妃先后有六人(喜蕾《元代高丽贡女制度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84—85页)。 大皇后除个别例外,都来自蒙古弘吉剌部。 这是因为成吉思汗的皇后孛儿帖出自弘吉剌部,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中,弘吉剌部是坚定的支持者,因此,在建国后,成吉思汗下旨:“弘吉剌氏生女世以为后,生男世尚公主。 ”(《元史》卷118《特薛禅传》)


与农业民族相比,古代蒙古社会中,妇女有较高的地位,这在宫廷生活中也有所表现。 据波斯史家记载,在推举蒙哥汗的忽里勒台上,蒙哥汗御座的右边,“宗王们像灿烂群星般地群立”,“在他的左边, 坐着他的仙女般的后妃们”(《史集》第2卷,商务印书馆,1985,244页)。 13世纪中期,前往蒙古的西方教士鲁不鲁乞在哈剌和林的宫殿里觐见蒙哥汗时,“大汗本人坐在北面一块高起的地方,因此他可以被每一个人看到。 ……在他的右边,即西边,坐着男人们,在他的左边,即东边,坐着妇女们”。 “男人们”是“他的儿子和兄弟们”,“妇女们”则是“他的妻子们和女儿们”。 但“只有一位妻子坐在他旁边,不过,她坐得有他那样高”(《出使蒙古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95页)。 忽里勒台是决定国家大事的场所,宫殿是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女性都可出席。 可见,蒙古宫闱中的女性对政治事件有一定参与的权利。


元朝有不少皇后、皇太后,在政治上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成吉思汗铁木真崛起和建国过程中,他的母亲诃额仑和妻子孛儿帖都扮演过至关重要的角色。 窝阔台汗之妻脱列哥那,人称六皇后,在窝阔台死后“称制”五年,成为蒙古国的实际最高统治者,直到第三代大汗贵由选出为止。 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妻唆鲁禾帖尼, 生下四个儿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 蒙哥和忽必烈分别是蒙古国的第四、第五位大汗,旭烈兀则是伊利汗国的创始者。 蒙哥成为第四代大汗,正是她精心策划的结果,汗位从此由窝阔台家族转移到拖雷家族,开启了蒙古国历史的新时代。 忽必烈的皇后察必,“鄂渚班师,洞识事机之会。 上都践祚,居多辅佐之谋”(《元史》卷114《后妃列传一》)。 讲的是蒙哥死后,忽必烈与兄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这是忽必烈政治生涯中带有关键性的事件,而察必在此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察必“性明敏,达于事机,国家初政,左右匡正,当时与有力焉”(同上)。 也就是说,她积极协助忽必烈治理国家,做出了贡献。 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母亲答己,是忽必烈之孙答剌麻八剌的妻子,答剌麻八剌早死。成宗铁穆耳病死,答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在部分贵族、大臣支持下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并商定兄弟相继。 在武宗朝是三宫(皇帝、皇太后、皇太子)鼎立,而仁宗朝则形成皇太后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态势。 也就是说在武宗、仁宗两朝,答己在政治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元史》卷205《奸臣列传·铁木迭儿传》)。 可以看出,在蒙古国和元朝的政治生活中,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特别是皇位更迭时,皇后或皇太后、太皇太后有时会扮演决定性的角色。


蒙古族和历史上其他游牧民族一样,实行收继婚。 成吉思汗的宠妃木格,后来为窝阔台汗收继,成为他的三皇后(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282页)。 拖雷死后,窝阔台汗曾想将兄弟的遗孀唆鲁禾帖尼嫁给自己的儿子贵由,但遭到婉言谢绝(《史集》第2卷,111—112页)。 可知在蒙古前四汗时代,后妃中亦有收继现象。但从忽必烈朝起,似已绝迹。

早期蒙古大汗的后、妃、公主居住在营帐中。 13世纪30年代出使蒙古的南宋使臣说:“其居宆庐 (即毡帐), 无城壁栋宇, 迁就水草无常。……主帐南向独居前列,妾妇次之,伪扈卫及伪官属又次之。 凡鞑主猎帐所在,皆曰窝里陀。 其金帐(柱以金制故名)凡伪嫔妃与聚落群起,独曰:大窝里陀。 ”(彭大雅、徐霆《黑鞑事略》)“窝里陀”又译作“斡耳朶”。13世纪中期, 前往蒙古的欧洲教士报道更为详尽:“当一个鞑靼人有许多妻子时,每一个妻子有她自己的帐幕和家属”,丈夫就在妻子帐幕中轮流生活(加宾尼《蒙古史》,《出使蒙古记》,18页)。 金帐汗国的创始者“拔都有二十六个妻子,每一个妻子有一座大帐幕,另外还有其他的小帐幕,安置在大帐幕后面供仆役们居住,每一座大帐幕,拥有足足二百辆车子。 当他们安置帐幕时,正妻把她的帐幕安置在最西边,在她之后,其他的妻子按照她们的地位依次安置帐幕, 因此地位最低的妻子把帐幕安置在最东边。 一个妻子与另一个妻子的帐幕之间的距离,为一掷石之远”(鲁不鲁乞《鲁不鲁乞东游记》,《出使蒙古记》,113页)。拔都如此,蒙古大汗的游牧营帐亦应如此。 到了第五代大汗忽必烈时代,营建上都(在今内蒙正蓝旗境内)和大都(今北京),修造华丽辉煌的宫殿,实行两都巡幸制度。从忽必烈时代起,后、妃主要生活在大都和上都的宫殿中,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有大量的宫女、宦官为她们服务。 忽必烈时代访问中国的旅行家马可·波罗说:“四妇 (指忽必烈的四位皇后— —引者)各有宫廷甚广,各处至少有美丽侍女三百,并有勇武侍臣甚众,及其他男女不少,由是每处合有万人。 ”(《马可·波罗行纪》,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198页)


元朝后妃在经济上享有特权。 元朝设有若干专为宫闱日常生活服务的机构,主要有“掌供玉食”的宣徽院,“掌成造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冠佩器皿,织造刺绣段匹纱罗,异样百色造作”的将作院等(《元史》卷88《百官志三》、卷89《百官志四》)。 元朝的制度,“凡诸王及后妃、公主,皆有食采分地”(《元史》卷95《食货志三·岁赐》)。 所谓“食采分地”,即分封制度。 凡享受封地及封户的后妃、宗室称为“位下”,贵族、功臣称为“投下”。 “中宫(皇后)位下”拥有大量资产,有巨额的收入。 元朝中央设有 中 政 院 ,秩 正 二 品 ,“掌 中 官 财 赋 、营 造 供 给 ,并 番 卫 之 士 ,汤 沭 之邑”。 中政院之下分设若干机构管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种资产和劳动者,“以其赋尽归中官”。 其中如翊正司,“掌怯怜口民匠五千馀户,岁办钱粮造作,以供公上”。 又如管领大都等路打捕民匠等户总管府,管辖人户一万五千有奇。 管领本位下怯怜口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都总管府,“掌怯怜口二万九千户, 田万五千馀顷, 出赋以备供奉营缮之事”。 中政院系统内最庞大的机构是江浙等处财赋都总管府,“掌江南没入赀产,课其所赋,以供内储”(《元史》卷88《百官志四》),这是武宗至大元年(1308)“以没入朱清、张瑄田产隶中宫”而专门设立的。 朱、张二人原是海盗,降元后经营海运,富可敌国。 仅松江一地,没收朱、张地土交纳国家的税粮即达十馀万石之多,地租收入可想而知(王艮《议免增科田粮案》,《〔正德〕松江府志》卷6《田赋上》)。 隶属于“中宫”的还有管领诸路怯怜口民匠都总管府,“至元七年, 招集析居从良还俗僧道,编籍人户为怯怜口,立总管府以领之。十四年,以所隶户口善造作,属中宫”(《元史》卷89《百官志五》)。此外,元朝还设有江淮等处财赋都总管府,这是灭南宋后,“以宋谢太后、福王所献事产,及贾似道地土、刘坚等田,立总管府以治之”(同上)。 其隶属关系先后有变化,后来隶属于皇太后位下。 “大抵财赋之隶东朝者,不总于大农,而使数官岁集楮泉三百馀万缗、米百馀万石于江淮数千里之地,其责亦剧矣”(陈旅《江淮等处财赋都总管府题名记》,《安雅堂集》卷8)。 “东朝”指皇太后宫,江淮总管府每年收入中统钞三百馀万贯,米百馀万石。 综上所述,可知元朝皇后位下、皇太后位下的赀产是极其庞大的。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元朝还有一种奇特的制度,即前朝皇后的斡耳朶。 成吉思汗的正妻都有自己的营帐,即“斡耳朶”,有四大斡耳朶。前面提到,成吉思汗最受尊敬的有五位皇后,分别主持四大斡耳朶,其他后妃分属四大斡耳朶(《元史》卷106《后妃表》)。成吉思汗死后,四大斡耳朶继续存在,而且受到历朝皇帝的优遇,蒙哥汗朝分封中原户口、世祖朝增封江南民户,太祖四大斡耳朶都在受封之列,以后诸帝沿袭这一制度。 如世祖亦有四斡耳朶,分别由他的几位皇后掌管;成宗时,世祖四斡耳朶都分封民户。 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明宗的皇后亦都有斡耳朶,元朝政府设有专门机构管理这些斡耳朶。如长庆寺“掌成宗斡耳朶及常岁管办禾失房子、行幸怯薛台人等衣粮之事”;长秋寺,“掌武宗五斡耳朶户口钱粮营缮诸事”;承徽寺,“掌答里麻失里皇后位之事”,答里麻失里是仁宗的皇后;长宁寺,“掌英宗速哥八剌皇后位下户口钱粮营缮等事”;宁徽寺,“隶八不沙皇后位下”,八不沙是明宗的皇后,这些机构都是正三品(《元史》卷90《百官志六》)。此外还有长信寺,置于大德五年,“领大斡耳朵怯怜口诸事”,似指世祖斡耳朶(同上)。每个斡耳朶都有大量财产,拥有属于自己的分地、封户。 太祖、世祖的斡耳朶,可以征收五户丝(北方)、户钞(南方),每年都有固定的“岁赐”(银和丝织品)。 以太祖大斡耳朶为例,“岁赐,银四十三锭,红紫罗二十匹,染绢一百匹,杂色绒五千斤,针三千个,段七十五匹,常课段八百匹。 五户丝,乙卯年,分拨保定路六万户。 延祐六年,实有一万二千六百九十三户,计丝五千二百七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赣州路二万户,计钞八百锭”(《元史》卷95《食货志三·岁赐》)。成宗以下历朝的斡耳朶虽不如太祖、世祖斡耳朶收入之多,但亦相当可观。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八月,“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言:‘臣等比奉旨裁省卫士,今定……累朝旧邸宫分饔人三千二百二十四人,当留者千一百二十人。媵臣、怯怜口共万人,当留者六千人’”(《元史》卷34《文宗本纪三》)。“累朝旧邸宫分”,即列朝皇后斡耳朶。 “饔人”指从事烹调者,即厨师。“媵臣”指陪嫁的人员。“怯怜口”是家奴。 文宗时代,列朝斡耳朶直接统属的以上三类人员即达一万三千馀人,精简后尚有七千馀人,其组织之庞大是很惊人的。


诗人杨允孚记每年上都开平大聚会时写道:“先帝妃嫔火失房,前期承旨达滦阳。 车如流水毛牛捷,韂缕黄金白马良。 ”下注:“火失,毡房,乃累朝后妃之宫车也”(《滦京杂咏》卷下),即指累朝斡耳朶而言。由诗人描写可以看出累朝斡耳朶声势之盛,实际上反映了其经济实力之雄厚。 另有记载云:“火室房子,即累朝老皇后传下宫分者。 ……国言火室者,谓如世祖皇帝以次俱承袭皇后职位,奉宫祭管斡耳朶怯薛、女孩儿,关请岁给不阙。 ”可以相印证。 到元末顺帝朝,有“十一室(宫)斡耳朶”之说,但具体已难细考(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217—218页)。

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 “元室之制,非勋臣世族及封国之君,则莫得尚主”(《元史》卷109《诸公主表》)。 公主下嫁的“勋臣世族”,主要是蒙古族中的弘吉剌部、亦乞列思部、汪古部等部首领,“封国之君”主要是高丽、畏兀儿等部君主。 宗室之女亦称公主,这是元朝特有的制度:“秦汉以来,惟帝姬得号公主,而元则诸王之女亦概称焉,是又不可不知也。 ”(《元史》卷109《诸公主表》)宗室之女的婚姻常由皇帝指定,嫁给蒙古或色目权贵。 例如,忽必烈时期,畏兀儿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入朝,“上嘉其功,锡以重赏,妻以公主曰巴巴哈儿,定宗皇帝之女也”。 火赤哈儿的斤战死,忽必烈其“赐〔其子纽林的斤〕金币巨万,妻以公主曰不鲁罕,太宗皇帝之孙女也。主薨,又尚其妹曰八卜叉公主”(虞集《高昌王世勋之碑》,《道园学古录》卷24)。钦察人创兀儿与北边诸王交战有功,武宗“命尚雅忽秃楚王公主察吉儿”(虞集《句容 郡王世绩碑 》,《道园学古录》卷23)。文宗以权臣伯颜功大,“特命尚世祖阔阔出太子女孙曰卜颜的斤”(《元史》卷138《伯颜传》)。


在众多元朝公主中,有两位是值得特别重视的。 一位是太祖成吉思汗之女阿剌海别吉,她“明睿有智略,车驾(指成吉思汗— ——引者)征伐四出,尝使留守,军国大政,咨禀而后行,师出无内顾之忧,公主之力居多”(《元史》卷118《阿剌兀思剔吉忽里传》)。 据出使蒙古的南宋使臣
说,“其国(白鞑靼,即汪古部— —引者)乃鞑主成吉思之公主必姬权管国事。 ……有妇士数千人事之,凡征伐斩杀皆自己出”(赵珙《蒙鞑备录》)。 “必姬”即别吉。 成吉思汗每次出征,都要率诸子同行,“留守”后方的重任,就交给阿剌海别吉负责,因而号称“监国公主”。 她在大蒙古国初期政治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后人称颂她“神明毓粹,智略超凡,决生运筹, 凛有丈夫之风烈”(程钜夫 《追封皇高祖姑赵国大长公主制》,《雪楼集》卷3)。 元朝中期有一位公主祥哥剌吉,是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同胞姐妹,受封为鲁国大长公主,她的女儿是文宗的皇后。 因此,祥哥剌吉在朝廷中备受尊崇,她曾两度遣使祭祀孔庙。她喜爱中原传统的书画艺术,收藏了前代和元代书家和画家的大量作品。 英宗至治三年(1323)三月,“鲁国大长公主集中书议事执政官,翰林、集贤、成均之在位者,悉会于南城之天庆寺。 ……酒阑,出图画若干卷,命随其所能,俾识于后。 礼成,复命能文词者,叙其岁月,以昭示来世”。 这是一次以女性作主人的文人雅集,参与者大多是当时有名的学者、诗人。 在宴会之馀,鲁国大长公主拿出自己收藏的书画,请与会者题跋(袁桷《鲁国大长公主图画记》,《清容居士集》卷45)。 这次雅集,是元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 祥哥剌吉的收藏品上,钤有“皇姊珍玩”、“皇姊图书”印,有些一直流传至今。 傅申《女藏家皇姊大长公主— —元代》(台北《故宫季刊》第13卷第1期)、姜一涵《元代奎章阁及奎章人物(台 北 联 经 出 版 事 业 公 司 ,1981) 第1章 第2节 “元 宫 廷 艺 术 的 播 种者— —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对此有所论述。 祥哥剌吉是一个蒙古女性,却能钟情于书画收藏,在艺术史上自有其值得重视的地位。


公主亦有“食采分地”。 从成吉思汗时代起,蒙古统治家族世代与几个“勋臣世族”通婚,凡是嫁给汪古部首领的公主都享有赵国公主的称号,凡是嫁给弘吉剌部首领的公主都给有鲁国公主的称号,凡是下嫁亦乞烈思的公主称为昌国公主,凡是下嫁弘吉剌部支系赤窟及其后人的公主均称郓国公主。 窝阔台汗灭金以后,在“丙申年”(1236)向贵族功臣分封中原民户,其中“赵国公主位”、“鲁国公主位”、“昌国公主位”、“郓国公主位”共分拨九万二千馀户,征收五户丝。 全国统一以后,又分拨江南民户,四公主位下共十三万四千户,征收户钞(《元史》卷95《食货志三·岁赐》)。据记载,“丙申年”分封的民户共七十六万左右,成吉思汗诸子、诸弟所得份额最大,但诸公主所占比例亦是相当可观的。这些公主位下的分封所得,便由后代得到同一称号的公主继承。以后历朝对公主仍不断分封土地、人民。例如,蒙哥汗之女独木干,嫁给汪古部首领,“丁巳年分拨平阳一千一百户”。“丁巳年” 是蒙哥汗七年(1257)。元朝灭南宋后又得到江南一千四百户,计户钞五十六锭(同上)。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是武宗海山的妹妹,至大二年(1309),武宗赐给她平江(今江苏苏州)稻田一千 五百顷(《元史 》卷118《特薛禅传》)。“中宫”位下和历朝皇后的斡耳朶、公主位下,实际上都是特殊的封建领主(《元史》卷106《后妃表》)。


收继婚亦见于公主婚姻中。 上述阿剌海别吉在丈夫死后,曾几次改嫁 (周清澍 《汪古部与成吉思汗家族世代通婚关系》,《元蒙史札》,132—140页)。 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受中原传统文化感染,丈夫死后守节不嫁,元文宗下令表彰说:“蚤寡守节,不从诸叔继尚。”说明直到元代中期,公主婚姻中收继婚仍是流行的(《元史》卷33《文宗本纪二》)。

转引自:《文史知识》2009年11期 “文史百题”,特此鸣谢!

责任编辑:dimo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铁木真的后妃
妻子仅做两件事,成就了忽必烈,后裔体系庞大!
成吉思汗五百多名嫔妃,多数是敌人妻女,为什么不担心被暗杀?
以下哪一条不是卢世荣所采取的理财措施:
成吉思汗后妃40人
孛儿只斤·铁木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