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未来文科生:只有具备一专多能的跨学科整合能力,才能更好地生存

文 陆九奇

不管高考如何改革,一个人在学习上总有文理之别

文科生在一些眼中是一个“贬义词”——他们不过是一群占有了文史哲等部分人文学科知识的“无用之人”——这自然是某些人的精神偏见,但和理工科人才相比,文科生的确在遭遇越来越多无处“安放”的囧境。文科生的未来在哪里?随着AI等更先进科技的到来,科技将在更深层次改变社会,没有一点技术的“硬通货”,文科生的未来如何保障?

1.技术是硬通货,人文是软实力,软硬结合,国家才有未来,社会才有温度和活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在31年前(1988)的科学论断。此后的中国科技,一路突飞精进,赶超国际水平。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以近年来所谓的“新四大发明”(实际是推广应用)——中国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来说,哪一个没有过硬技术的支持都是不行的。技术的发展让国民感到荣耀、幸福的同时,学技术成为几代国人报考大学的首选,这或许也是早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新时代诠释。

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世界瞩目

但是,我们这个社会仅有技术是不行的。一个好的社会必须技术与人文兼备,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小说、没有电影、没有创意和温情的世界,会受到人们普遍的欢迎。我始终记得:在博尔赫斯眼中,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

2.从存量知识到创意新知,文科生最好打通专业壁垒,具有“一专多能”的跨学科学习力

传统的文科学生,更侧重的是知识储备的“存量知识”,一个人读书多、见识广,在各种场合侃侃而谈,是一个文科生容易得到自我满足感的时刻。但今天和未来,再多的“存量知识”也不敌电脑和互联网。在知识经济发达的今天,古往今来的各种知识,都能经过有效检索而获得,一个人不必扎在图书馆去翻检,坐在家里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千年以来的各种存量知识。

在有名的文科生中,大学者钱钟书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便被称为“人中之龙”,中英文俱佳,曾立下“横扫清华图书馆”的誓言,想来一定读了大量的书。然而钱先生能融会贯通,成一代文化巨匠,给人类做出杰出贡献。这就不是“横扫图书馆”占有“存量知识”,而是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知”——著书立说,给后人留下了《围城》《谈艺录》《管锥编》等人文经典。虽然钱钟书主要坚守和富有建树的领域是文学研究,但精通诗词、小说、散文等各种文学样式,更精通英文和英语文学,堪称学贯中西,绝不是某些研究李白诗歌前十年的大学教授所能比拟。

钱钟书的知识背景

未来,一个文科生应该具有的是“一专多能”的学习力,能快速进出其他专业,打破专业壁垒,做到“既专业又通识”,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存能力。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以前的文科生,只需要从“学以致知”到“学以致用”就能很好地生存,而将来的文科生,势必要从“学以致用”向“学以致创”进发,用打通“存量知识”等手段走向更有创意的“创造新知”之路。

3.学习的三个维度:学以致知、学以致用、学以致创

学习的三个维度:学以致知、学以致用、学以致创。在这一点上,文科和理科没有分别,是一样的。

学习的三个维度

学以致知是对存量知识的占有,以及对未知之“知”的一种探索。

对大部分人而言,通过学习既有的知识,梳理其脉络,内化成自我的知识结构,使之为下一步的“运用”做好准备工作。这是一个人在求学阶段和日常研究中的基础工作。

同时,向特定领域的“未知之知”发起挑战,有所发现,达到“致知”的程度,对人类的“存量知识”自然也是一种极大的贡献和完善。许多基础学科的研究人员,并非以“致用”为目标,喜欢探索未知,力争发现,也处在这个学习维度。但这是较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发现者的工作。

学以致用是对存量知识的盘活,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知识的一大功能是运用,尤其是在各种各样的工作场景中。职场中的人们,不管从事何种岗位,如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其实都是运用特定的知识,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一个人越是能灵活地调动知识资源,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越能胜任自身工作,从而实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比如,一个人在报社做记者,便是运用既有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调查能力等,写出优质新闻;一个做市场营销的人员,运用自己的营销知识,去完成对产品的营销和传播,等等。

学以致创是对知识的创造性使用,突破常规完成各种创意工作。

未来的文科生,要以创意新知为生

一个人看了再多的电影,却写不出一个有价值的剧本;一个喜欢绘画的人,却始终在模仿历史上的名家;一个喜欢历史的人,却无法形成自己的史观,只是跟着别人的看法走……都是不能创造性使用存量知识的典型案例。未来,更多的文科知识被存储到计算当中,如果你不能拥有极佳创意,不能做出创造性的工作,文科生的价值将更会遭到质疑。

4.文科生学习的最高境界不是知识,而是形成思想,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

一个文科生的存量知识是必要的,所谓的“知识储备”“见多识广”是也。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知道的再多而不会运用和创造,至多是“知道分子”,既非知识分子,也非创造性人才。真正透过知识学习要达到的终极目标,乃是生成思想——用特有的思想武装自己,从而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发现和创造新知——它们都可以说是以创意为生

我们以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为例,来看不同的人如何走上不同的道路。首先,我们假定他们具有相似的知识背景,暂时忽略他们的差别。

一个案例:中文系学生的发展之路

透过这张图,我们能很快理解:C同学的未来更有保障,B同学的未来中规中矩,A同学的未来充满变数。原因很简单:C同学不仅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更掌握了一定的文学理论方法,向着创意新知的方向发展;而B同学虽然同样掌握大量的知识储备,但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知识面不宽,也没能发展出特定的思想和方法;而A同学则放弃所学专业,另谋出路,他专业的知识背景变得越发模糊,其未来变得有变数,可能好也可能遭。

总之,时代对未来的文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担负更重要的创意新知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非具备一专多能的跨学科整合能力不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文科生必备:高中政治重点必考知识点!人手一份,建议打印!
STEM教育理念如何“落地”教学实践
精华!高考地理常考345个“地理知识点”整理,文科生快来学习!
【知识点】太全了,初中数学考点全整合,这些陷阱一定得避开!
余胜泉:25张PPT解析跨学科整合课程的价值取向
教育热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