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瓯历史 | 明清十大商帮为何没落?温州商帮缘何崛起?看千年商港如何推动温商外出步伐
userphoto

2022.06.14 浙江

关注



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宋代温州在叶适等永嘉学派重视工商等主张推动下,社会商品化程度较高,工商业得以发展进步。但由于地理位置带来的交通限制,使得温州人外出不便。因此,明清时期全国知名的十大商帮中,温商并不在其中。直到1900年代初,温州商界人士为“保卫商业,开通商情”,成立了温州历史上第一个区域性商人统一组织——温州府商会。而在此之前,温州城内活跃着的大多是外地商帮,主要有江西会馆、福建会馆和宁波会馆以及台州会馆等四家。那么,温州商帮缘何崛起?是怎样走出温州的?温州港是怎样推动温商外出步伐的?



华盖山上遥望东门永川路浦边码头,可见众多船舶

01
对外交通不便,温商规模难以形成

温州依山面海,地处浙南闽北之要冲,是周边商品交易最大的集散市场。但因北行山峦阻隔、东向远隔重洋,“东瓯为吾浙僻郡,去省会八百余里,山海远隔,交通艰阻。往者四民安习故土,惮于远出。故会城及他郡,瓯人之踪迹绝少……”


▲江西栈旧照

因为对外交通不便,民众出行困难,难以形成有规模的外地温商团队。温州地区的对外商业贸易,主要依靠客帮进行。如1890年的温州城内,活跃着的主要是江西会馆、福建会馆、宁波会馆及台州会馆。尤其以宁波会馆的商人最为活跃,他们在温州从事药材、南北货物、钟表等行业,几乎占据城区主要商业街上的主要商号,对温州的商业繁荣作出贡献。

晚清是温州古代历史上第三次官方对外开放。与宋元官方对外开放不同的是,晚清时期的开放,交通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欧洲工业革命的成果——蒸汽机已在航船上运用,使得轮船航度大幅增长。

烟台条约后,外国轮船在瓯江上航行

因此开埠后的温州常有拖着烟雾进港的外国海轮,这让温州本土商人或实业家看到商机。如上世纪20年代以后,温州航商看到轮船航运业有利可图,纷纷投资该行业。如瑞安项家投资小火轮内河运营、城内知名实业家吕文起成立轮船运输公司等。到上世纪30年代,温州地区轮船公司的增长保持强劲势头,整个二三十年代成为温州沿海航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02
温州商帮崛起和明清十大商帮没落

  “近年船舶日增,交通便利,本地帮出外经营者日众,本地帮经商手腕,殊较客帮灵敏活泼,以致客帮势力逐渐衰落,尤以闽帮为甚;对外贸易之中心,亦转移于上海,故近来进出口贸易之兴衰及市价涨落均仰首于上海矣。”上世纪30年代初,温州港口出发的海轮,大大缩小了前往上海、杭州等地的路途时间,如到上海仅需30小时。

▲1966年的老香山堂

轮船改变了历史上温州因交通原因商人对外辐射能力总体较弱的情况。明清时期,国内活跃的这十大商帮,温州并无一席之地。这十大商帮分别是:晋商、徽商、西商(陕西商帮)、闽商、粤商、鲁商,甬商、洞庭商帮、江右商帮(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江西商人也就被称为“江右商人”)和龙游商帮。十大商帮形成于明代,到清代达到鼎盛,均以地域命名,有着各具地方特色的经营理念和经商方式。他们分布全国各地从事商业活动,如晚清开埠之前的温州城内四个会馆,就大都来自这十大商帮。“其中宁波会馆最为重要,本口岸的贸易主要掌握在他们手中”。因此,清末民初温州工商业界有“无宁不成商”的说法。他们是温州城区重要商业街的开发者之一,如五马街上的老香山药店等,其创建人均为宁波商人。但随着晚清社会变迁和外国资本的冲击,原先的十大商帮多数走向没落,或重新分化组合成新的商帮。

永川轮船局旧景

而至1934年,温州的航运已有了长足发展,往来温州的外海轮船共79艘,其中“属上海港的10艘,计7238.25 吨,属温州港的69艘,计15005.61 吨”,可见温州本地轮船在数量和吨数上占了绝对优势。随后,这种优势转化为温州商人崛起的动力。温州本地商人群体迅速成长、壮大,温州商业贸易发展呈现本土化趋势。

▲永嘉县钱业同业公会旧址。公会创办于清咸丰年间, 位于第一桥协济善堂内

为了更好地发展商业,当时温州的部分商人还自发组建了行会,被称为同业公会。据载,戊戌变法以后,根据商部奏定的商会章程,为“保卫商业,开通商情”,1906年,温州府商会正式得到官方批准成立。它的发起者是酱园、典当、钱庄、药业、木业、布业等六个同业公会。而温州府商会成立之后,旧同业公会最鼎盛时期达到103个,到新中国成立前,尚有98个。

03
新式交通促进温商影响力

新式交通的发展,促进了温州商人的海内外影响力。“海通以来,瓯人士稍为远游,转而之杭往来既便,无跋涉之劳”。既无跋涉之苦,温州旅沪、旅杭商人渐多。出门在外的温州人“合群”意识普遍提升,于是民间结社、立会活动呈活跃之势。他们在上海、杭州或海外成立诸如同乡会之类的组织,以求协同发展,进一步扩大温商势力及其影响范围。如旅沪温州同乡会成立于1917年,持续时间近四十年。

▲位于仓后的温州府商务分会旧址

温州港开通轮船运输后,赴日本留学、经商、求职的温州人逐年增多。为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等,海外温州人也纷纷成立同乡会。如1930年代,温州人在日本东京创办了“温州同乡会”。

▲图为当年制订的《温州商会试办章程三十条》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商人遍布各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75万温州人在国内创业发展,在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成立异地温州商会268家”。明清时期的十大商帮命名地,如今基本为温州商会所覆盖。此外,温州的海外商人也纷纷成立商会,如北美温州商会,法国、德国等温州商会。

来源 | 温州三十六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商人经商赚钱的七大特点
礼敬百年,百名温商接力献血温暖杭城
7:梁小民:成功转型的宁波商帮
会馆公所:明清苏州工商文化地标
走南闯北 见识南北商人五大不同
传统赣商作为中国帝国制度下一个商帮的活标本,与帝国制度一道,没能摆脱被淘汰的命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