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基础概念及六十四卦详解(五)

《易经》的思想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是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易经》强调三才之道:天、地、人。天有天道,天道就是万物之始,孕育万事万物;地有地道,地道就是生养万事万物;人有人道,人道就是成就万物。具体的说:天道是阴阳,地道是柔刚,人道是仁义。三者之间虽然各有其道,但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者缺一不可。

  《易经》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简单说就是:人本是万事万物的一分子,从属于天,所以天、人原本就是合一的,不可分割。天性就是人性,天道就是人道,天德就是人德。

  从最初的八卦中,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人类与自然界生命现象的紧密联系。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分别对应自然界的八种事物或现象,这些事物或现象,与人的生命紧密相连,是生命形成的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乾代表天,以龙为象,而龙是水中所生之物,又能腾飞到天空。因此,其中的寓意是:天并不是生命的宇宙空间,恰恰相反,它是生命的来源。坤代表地,以马为象,而马是地中所生之物,能够不断繁衍生息。因此,地寓意着使生命得以孕育和生长。乾坤二卦是八卦和六十四卦中,最基本的两卦,又被称为父母卦,两卦都象征着生命的来源。至于其他的六卦,也无不和生命相关,震象征雷,巽象征风,两者都是生命产生的动因,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说的就是初春过后,天气回暖,春雷轰鸣,蛰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虫被惊醒了,重新开始活动起来。艮卦象征山,兑卦象征泽,山泽正是万物栖息和活动的处所。坎卦象征水,离卦象征火,水和火使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任何活的生命都无法离开水,而火的发明和运用,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总而言之,八卦全部和生命现象紧密相连。

  事实上,《易经》中没有任何哪一卦只讲物象,而不谈人的生命的,反之亦然。每一卦的卦象,不论具体所指是什么,都是在谈论天人关系。如乾卦,从初爻到六爻的所有爻辞,无不一一对应着人的生命活动所应遵循的规律。客观的说,爻辞讲的是龙的活动状态,表现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之道;主观的说,它表明了“君子”所应遵循的规律和伦理原则。二者都表现了同样的生命过程。比如九三爻辞忽然不再讲龙,却讲到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龙是纯阳之物,象征刚健奋进的精神,君子也是阳性,也应勤勉奋进。此外,它还蕴涵着更深的含义,无论是龙还是君子,两者都体现出生命不息的精神。自然界生生不息,《易经》不过用龙来表征这种精神而已,而人类展现这种精神的,便是乾乾君子。因此,君子应“终日乾乾,夕惕若”从而以成就其生命。

  《易传》是解释《易经》的,它在《系辞》中提出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观点。在哲学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它的意义就在于,“天道”成为了形而上的意义世界。后来,虽然发展出了象数之学,但形而上的意义世界始终是易学最为关注的东西之一。

  “形而上”之道,不仅是天道,也是人道,是“天人合一”之道。《说卦》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这显示的不仅是天人“同构”关系,而且是天人“合一”的关系,就卦象来说,每一卦都有六爻,最上面两爻象征天道,最下面两爻象征地道,中间两爻象征人道。就卦义来说,天地之道是阴阳、刚柔,象征自然界的规律与法则;人道是仁义,表示社会的伦理道德。

  这在性质上显然不同,如何能够统一起来呢?《易经》上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文言传》和《系辞传》上都说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亦即是说,自然与社会、天道与人道,有一种“以类相从”的关系。《文言》又说“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可见,阴阳、刚柔在相互作用中,使天地万物发生了千变万化,然后并没有神秘力量的干预和推动。《易经》中的这种有机理论思想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同时是社会的主体,仁义并不等于阴阳、刚柔,但是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相似性。仁表现了阴柔的特性,义表现了阳刚的特性,它们从“类”上来说是一致的,从“本”上说则是没有离开天地之道。

  从形而上的哲学观点来讲,人的存在体现了天体的生生之“德”。《系辞》上说“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都表明了“德”是天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的本质特征。然而天地之德却是靠人来实现的。后世的理学家将这个观点予以延伸发展,于是阐述说:天地本来没有心,它只生育万物,它以人心而为其心,只有人才能完成天地的生生之“德”。

  天以生为德,表现于人类社会,就是“性命之理”,也就是道德理性。儒家的重要人物孟子从心灵出发,阐释了人的道德理性的可能的,而《易传》则是从宇宙论出发,阐释道德理性之所以可能,就是“生”的目的性。因此,《易传》提出“修德”的概念。《文言》在解释乾卦卦辞时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万物的元、亨、利、贞之德,表现出来就是四时节序的运行,万物的滋长消亡,而它所以能够实现,就在于君子的仁义之德,亦即“性命之德”。君子的伟大,就在于他天性中具有这种德行,只要他能够尽而行之,就能顺应性命之理,达到说卦中所称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境界,从而上合天德,实现真正的“天人合一”。

  然而,《易经》所显示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却只是一种理想的宇宙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人由于受到欲望和利益的驱使,会脱离正道,凌驾于自然之上,以人类自身为中心,这样,人类就逐渐丧失了其本性,这种弊病在今天的时代表现得更为严重。例如,为了谋取眼前了利益,不惜滥砍滥伐,对自然索求无度,又大量排放工业废气废料,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而导致雾霾、酸雨、风暴、恶劣天气等各种极端现象不断出现,给人类带来灾难。

为了找回失落的人性,实现“天人合一”,《易传》提出了种种匡正人性的办法。首先,人应该努力寻求学问,完善自己的品德,并祛除私欲,抑制恶行,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人的本性。其次,人应该努力观察和学习天道,并从中获得感悟和启发,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只要顺从天地之道,就可以得到天地的佑助。《系辞》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人道体现了天道,就个人来说,不仅要顺从天道,也要顺从人道。

《周易》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人类最古老的智慧。《周易》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当今的生态文明和管理科学方面,都有很深刻的启迪。就生态文明来说,《易经》告诉人们,人与自然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如果生态环境保护得好,人类就会获益,反之,如果自然遭到严重破坏,最终人类也会受到惩罚。这些道理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验证。

例如,由于人们过度开垦草地和过量放牧,导致大片草地变为荒地,使得沙尘暴频频发生。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开发西部大平原的过程中,因为大量砍伐林木,大片草地都沦为寸草不生的荒漠,最后导致了历史上三次著名的“黑风暴”。其中1934年的那次黑风暴席卷了整个北美大陆,使大约3亿吨肥沃的土壤被吹走,其中芝加哥城一天的降尘量就高达1200万吨。

再例如,由于人类毫无节制的向大自然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气体,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大约已经上升了1摄氏度,从而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预测,如果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继续增加下去,将会导致地球上降雨严重不均,致使某些地区降雨量大量增加,而另一些地区却严重干旱。更为严重的是,全球气温升高将会导致两极地区的冰川加速溶化,这样,海平面就会很快升高,许多沿海城市会遭到严重威胁,甚至可能被海水吞没。这些典型的灾害或事例,都是人们违背《易经》“天人合一”思想的后果,,没有和自然和谐地相处,反而一再地侵夺自然,奴役自然。如果我们能学习“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懂得善待万物的道理,这些悲剧都不会发生,人类的未来也不会这样令人忧心忡忡。

在管理学方面,《易经》认为,天地万物是重要的管理对象,因此,管理者应当秉持“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不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尊重自然、顺从自然,利用自然,管理自然,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片面的追求物质利益,杀鸡取卵。古人教导说:“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泰卦的象辞)。只有这样,在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同时,万物也才能够继续生长繁荣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归纳法、推演法、易经“天人合一”的一点见解
对《易经》的最佳解读
什么是天人合一?
论“天地君亲师”信仰与周易文化...
033_易经的智慧_(卦序11)_泰卦(上)天下太平
刘大钧丨汤一介哲学思想与易学诠释申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