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到中年,方懂冬至

作者:洞见yimo

剥极必复,见天地心。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12月22日,冬至。

我们常说:冬至大如年。

在古代,冬至是比新年还要重要的节日。

这一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闲话家常,热气腾腾地吃一顿饭。

年少不识愁滋味,欢聚一堂的温馨与快乐,似乎就是少年时冬至日的全部。

行至中年,踏遍千山万水,历经人事沧桑,才真正读懂了冬至背后的含义。

01

人间团圆,温暖人心

冬至时节,已至年末。

于中国人来说,岁末是归家的时节。

年少的时候,不懂得思乡的滋味。

如今历经多年求学、工作,漂泊在外,才慢慢懂得了团圆的珍贵。

白居易有诗云: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这一天,诗人没能回家,自己一个人住在邯郸的客店。

天气寒冷,他一个人抱膝而坐,看着眼前灯影摇曳。

每逢佳节倍思亲。别人都在这一天团聚,客栈也冷冷清清,更显诗人孤寂。

自己没能回家,家人们在这一天也过得不愉快吧。

深夜时分,他们也像我一样围坐在灯火前,思念着我这个远行的人。

故园梅花几度发,远隔天涯思旧乡。

年少的时候,我们拼命逃离,背井离乡,远赴天涯。

到了某个年纪,慢慢发现故乡,成为自己魂牵梦萦的地方。

元代诗人虞集年少离家,入京为官。

少年离乡,万丈豪情,立志出人头地,出将入相。

春风得意,仕途顺遂,他一路做到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

但是随着年纪渐长,他越发想要回到生他养他的江南。

想要再听一听江南的雨,见一见江南的花。

但是皇帝不许,他屡次请求南归,都被皇帝拒绝。

乡关路远,归梦难圆。

他说:何处他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是啊,游子无根,游荡四处,不过如浮萍般寄生而已。

丰子恺说:我的归宿,是我的家。

家是一个人的根,有家,就有归处。

人这一辈子,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家始终都在那里。

有钱没钱,都对你不离不弃;风光落魄,都和你相伴相依。

只要有家可回,亲人在侧,就是一个人最暖的归宿。

冬至佳节,游子归来,万家团圆。

人们搓汤圆,甜甜糯糯的小丸子,象征团团圆圆。
 
或者是包饺子,捏上十二道皱褶,寓意一年中12个月,都过得和睦美满。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

其乐融融的氛围,驱走了冬日的萧索与凉意,赶走一身的疲惫和辛劳。


02

向阳而生,美好如期

在古代农业社会,冬天是一个很难熬的季节。

天地闭塞,万物凋敝,食物匮乏,保暖也是个大问题。

所以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冬天结束。

但是从夏至之后,白昼一天比一天短,气温也一天比一天冷。

物资越耗越少,日子变得越来越难熬。

冬至,是一个节点。

从这天之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太阳也越升越高。

虽然气温依然寒冷,但是人们已经看到了希望。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山林中的水泉,已经有了涌动的迹象,麋鹿的角也已经感知到阳气开始消解。

阴阳轮转,春天即将来到。

公元766年,杜甫漂泊在夔州,正值冬至。

岸边的柳树正在舒展枝条,山中的腊梅正在傲然绽放。

刺绣的姑娘,正在添丝加线,赶做新春的衣服。

杜甫说: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他一生命运坎坷,辗转漂泊,此时也被冬至的氛围感染,希望自己的人生也可以扫除阴霾,春回大地。

冬至这天,民间有画寒梅图的习俗。

在白纸上画素梅一枝,日染一瓣。 

历经九九八十一天,寒梅尽染,阳气渐长,余寒消尽。

梅花绽放,春临大地。

《易经》里讲:剥极必复,见天地心。

物极必反,阴气到了极致,阳气自然开始出现。

所以冬至是最灰暗的终点,也是最具希望的起点。

人生路远,谁也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经历自己的至暗时刻。

走过半生,我们都失败过、迷茫过,也挣扎过。

但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要自己撑过去。

咬咬牙,再挺一会儿,再坚持一下。

熬过寒冬,终得春光;熬过长夜,就是新生。


03

不忘来处,才知归途

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

“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这天,还是祭祖的日子。

人们在这一天,沐浴更衣,备好猪、鸡、鱼等三牲和果品。

一起去祠堂祭拜先人,然后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

谚语说:“冬节没返没祖宗。” 

在这一天,在外漂泊的游子,都要尽可能地赶回家祭祖。

冬日将尽,人们祭祀先祖,一方面是缅怀追思,一方面是祈求他们护佑家人平安,祈愿来年丰足富饶。

除了祭祀,还要扫墓。

冬至扫墓和清明扫墓,并称春冬二祭。

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祭祖扫墓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

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

《大戴礼记》中讲:先祖者,类之本也。

祖先,是我们的根本。慎终追远,追根溯源。

不忘家风传承与家族变迁,人生才有了方向和归处。

少时不懂祭祀的含义。

中年之后,历经聚散离合,生死无常,在扫墓和祭祀之中,更加真切地感悟生命,敬畏生命。
作家冯骥才说: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传统,往往就是依靠代代相传的一年一度的节日继承下来。

小时候觉得冬至只是吃顿饭而已,并没有多少趣味。

但是随着年纪渐长,对这个节日理解却越来越深。

它背后的习俗,背后的文化,都在告诉我们何为人生,何为生活。

点个在看,这个冬至日,祝愿大家团圆长久,所念皆如愿,所行皆坦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元节
清明节最应景的古诗,无难字无典故却成就唐诗三百首绝美七绝
人生看得几清明:追荐之后,修行还要继续
除夕祭祖讲究多,这些要点需谨记!
【我的卧虎湾】马 达:清明节应说两句话●知行斋时评
捞鱼 -(599)闲聊清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