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生男孩,三次切开子宫,四次全身换血,丈夫却不闻不问……

菓妹曾觉得,母亲都是伟大的,后来才发现原来伟大两个字,不足以形容母亲。


孕妇在手术室生产时,险象环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手术室的那道门,对于孕妇和孩子来说,既是生门,也是死门。每个孩子同自己的母亲,都是生死之交。



而你可曾想过,生育并不仅仅是母亲一个人的事情,更牵系着一家人的悲欢喜乐,还有医护人员的全力呵护。


孩子的生日是母难日,而对于高危产妇来说,这样的日子更是一种历劫。


前年冬天曾上映过一部纪录片《生门》,记录了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四名高危产妇的故事,围绕着她们的生产,我们看到了在生命诞生现场本该拥有的喜悦,以及不该拥有的揪心。



影片获得了最佳记录长片奥斯卡提名奖,上映之际,电影院中都是此起彼伏的哭泣声,没有人因为感动,全是为孕妇们感到痛心。


导演陈为军也讲:“都说生育是两个人的事,是老公、老婆的事情,其实不是。真正面对一切的,是女人。”



去年年底导演又放出了13集的电视剧版:摄制组跟拍了三年,拍摄了40个孕妇,网络播放量超过6000万,豆瓣评分高达9.4,讲述生命诞生时的悲欢喜乐,人事无常。



很多人说,生孩子不就是进产房生产吗?他们不知道的,即便是医学技术已经如此发达,在现在的中国,每天依然有约830名产妇死亡。


生产,对于每个母亲来说,都是一道跨越生死的门槛。



在病床上轻松地准备迎接自己第二个宝宝的夏锦菊,一脸淡定:生孩子这事儿我也不是头一回了,有啥好紧张?


事实上,她早被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生孩子很容易引发大出血。


果不其然,孩子顺利降生,夏锦菊立马出现了大出血,每分钟500cc大量出血的子宫,听起来就足够胆战心惊,夏锦菊心跳连续停了两次



为了保住她的生命,医生建议切除子宫,但夏锦菊苦苦哀求,她不想失去再做母亲的机会:能不能不切啊,我才三十三岁呀。


她的父亲连签字都是颤颤巍巍,在走廊上焦虑万分,内心无比恐惧,生怕自己女儿就这样离去,却维系着表面的淡定:她平安就好了。


是啊,比起切除子宫,女儿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万幸的是,夏锦菊的出血情况得到了控制,腹腔缠满纱布的她,终于被平安送到 ICU。


整个手术期间,夏锦菊共失血1万3千毫升,医生跟她父亲说,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四次。


老父亲在医院的长椅上,掩面哭了好久:不知是为女儿从鬼门关回来喜极而泣,还是因为女儿对生育如此执着而替女儿感到不值。



自始至终,她的丈夫,都没能露面。


别人问,她老公呢?只有一个回答:他在广东,忙着做生意。


究竟是有怎样天大的生意,让你舍得让老婆独自在医院生孩子,经历生死考验?



陪伴夏锦菊的,攥着她的手生怕失去她的,都是她的父亲。而她那么执着于冒着生命危险为他生孩子的男人,却始终缺席。


怀孕6次,生产两次,三次经历剖腹产,夏锦菊念念不忘保住子宫。那些影片外的潜台词我们都懂得:她怕失去子宫,无法生下儿子。


在被告知病危后,家人才打电话给她老公:“放下手中的事,立马飞到武汉来!情况很危急!”


被各种明星妈妈影响,我们总以为生孩子是多么容易的事情,事实上谁也不敢保证不幸会不会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



从鬼门关回来的夏锦菊,醒来后看到孩子,虚弱的她却感到无比温暖,甚至还同医生报以微笑。


而在镜头中,我们始终没有看到她的丈夫。


不仅仅是生产,甚至是在养育孩子上,不少丈夫也是缺席的,这便是当下热门的话题“丧偶式育儿”


有的男人觉得,自己提供了精子提供了生活费,妻子就该乖乖在家里当着贤妻良母兼保姆。港真,这样的老公还不如隔壁老王。



与没有丈夫陪伴在身边的夏锦菊不同,丈夫陪在身边的曾宪春,同样是凶险性前置胎盘,这也是她第五次怀孕。


这么凶险依然要生孩子,只有一个目的:生男孩


按照农村的传统观念,她必须要生个男孩,如果没有男孩,便会被人笑话。


因此已经生育了两个女孩,曾宪春还两次因干农活流产,她还是得冒险再次怀孕。


可以想象,如果这胎女孩,她必然得继续生下去。



丈夫心疼妻子,可是有什么用,他不敢同父母抗争,不敢同落后的风俗习惯抗争,只能看着自己的妻子孱弱地躺在病床上。


或许曾宪春对他来说,是妻子,是孩子的母亲,可是对于他的家人来说,曾宪春不过就是个行走的子宫。



为了保住这个孩子,镜头前我们可以看到,曾宪春一家忙里忙外,家人特别担心着急。


可是事实上,所有人关心的,都是怎么把儿子生下来。


就连曾宪春的小姑子,在得知嫂子第三胎是个男孩后,在镜头前突然情绪崩溃,泣不成声:“我哥之前只有两个闺女,一直以来想生个男孩。家里面就我们(兄妹)两个。为了保这个小孩,我们家里面都好辛苦。”


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小姑子丝毫没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反而是跟其他人一样,盼着嫂子能生男孩。



在农村落后习俗的潜移默化下,女性也被这样的子宫繁衍论洗脑,认为做女人最重要的是,就是为家族生下男孩。


说实话,当孩子生出来那一刻,菓妹已经没法感动。所有人关心的,都是那个刚生出来的孩子,却没有人想过在产房刚刚经历了生死的母亲。


伟大,就如同一道枷锁,狠狠扣在准妈妈身上,让她们为了自己的母爱,忘记向家人索取应该拥有的关爱。



来自贫困农村的陈小凤,本身患有糖尿病,然而又怀了双胞胎,还被查出中央前置胎盘。


我们看到陈小凤的老公为她打水,擦拭身体,翻身,对妻子温柔照顾。然而除了生育的危险,摆在他们面前的还有另一道门槛:贫穷。


医生告诉他,为了以防万一,至少要筹集五万块。陈小凤的老公来医院前就已经借遍了全村,就借到五千块。


五万块对他们来说,无疑是笔不敢多想的巨款。



没钱找护工,也为了照顾妻子,陈小凤的丈夫走不开,便委托自己的哥哥回家筹钱。


因此在镜头前,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他们筹钱的过程,乡里乡亲,所有亲戚,从几十块到几百块,大家都不富裕,可是为了孩子和大人,每家都尽力筹钱,甚至有人把自己盖房子还有孩子结婚娶媳妇的钱都拿了出来。



最终,母女三人平安,只不过一家人却从此背上了巨额债务。


或许有人会说,都这么穷了,干嘛还要生?想想医生说的,五万块买三条命。五万块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可是就像陈小凤的丈夫从自己哥哥手里接过钱时所说,还是兄弟姐妹多好啊。


是的,他们总想着,多一个孩子,以后互相有个帮衬,遇到事情,可以跑前跑后。


或许比起有不知道多少数目生意的老公,陈小凤的老公更懂得生命的可贵。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双双的丈夫。在被推断出孩子的发育有些迟缓后,家属坚决要求引产,生怕孩子生下来是个拖累。


尽管,在产检的提示下胎儿没有明显的先天性缺陷。


在镜头前,我们看到李双双全程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在低声哭泣,而她的丈夫,则显得极为不耐烦,更不配合,不但没有安慰妻子,反而带有斥责意味道:“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



全程李双双的丈夫都对孩子表现出极度的排斥,总觉得孩子生出来就是残疾人,会有问题。


医护人员出于人道考虑,进行劝说:“你总要给孩子一个机会啊,你把宝宝抱出来很快就没了。你要给我们机会给你的孩子机会。我觉得你考虑的应该是人道、人性。”


甚至到后面就像是医护人员吐槽的,好像是我在求着你生这个孩子。



更加真实的是,这个丈夫不但不想要这个孩子,在听到医生所交钱保住孩子,给大人提供救援方案时,几度犹豫踟蹰,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反而是冒出一句:


我怕人财两空。


是啊,对于年纪轻轻的他来说,做爸爸的机会还有得是,何止这一两次呢。对于年轻的妻子,回头多安慰安慰就是了,不用太操心。



大概每个人看到这一幕都想骂人,但是屏幕外的我们,又能说点什么呢?


这一家人的故事,在最后用两夫妻有些落寞的背影和一行字结束:


虽然医院和家属尽力救治,李双双之子还是不幸夭折。


究竟是孩子亲生爸爸为了一万块葬送了孩子的性命,还是孩子没有这个福气来到这个家庭多些日子?



诚然,《生门》并不是多么轻松的一部纪录片,它将生产过程中那些痛苦、揪心聚集在一起,让观众直面生产时的残酷和真实。


在我们的认知中,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生孩子好像就跟电视剧里演的一样,怀孕,羊水破了,送医院,嗷嗷几声孩子就顺利出来了。


可是事实上呢,生孩子面临着各种危险,而围绕生孩子,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更是一次考验。



或许有人会说,这部血淋淋的纪录片的孕妇都太集中,每个人身上都有各种社会问题,因此看起来矛盾尖锐,把平时的小摩擦放大,让观众感到难受。


可是谁能说普通孕妇身上没有可能发生这些呢?


在这部沉重的纪录片中,我们看到的多是孕妇臃肿、无力、孱弱的样子,仿佛她们不是女人,更像是生育机器。


原本该陪伴在她们身边的丈夫、呵护备至的亲人,似乎都在缺席。就像之前坠楼而亡的那位孕妇,如果不是到了对生活彻底失望,怎么会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


我们讴歌母爱的伟大,却不应该将伟大当做是一顶帽子,扣在每个准妈妈身上,让她们一味牺牲和付出,让原本该在身边的丈夫,忘记自己应尽的责任,和应该付出的爱。



每个看过片子的人都会感到自己来到世界,是多么不容易,就像《生门》中所说:“我们不知道将会怎么离开这个世界,但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怎么来到这个人间。”


会深深懂得,原来母难日是自己生日的原由。


有人说,这部片子应该让所有丈夫来看一遍。


是的,每个母亲都明白生产的不易,可是丈夫们呢?或许不会懂得。


什么时候起,我们能真正把母亲的生命同孩子的生命一视同仁,把养育孩子的责任同时放在母亲和父亲的肩上,我们的社会才算是进步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门:请别再给母亲扣上伟大的帽子
中国女人的生存现状,在产房里就看清了
看了这部如“手术刀”般锋利的纪录片,我为这4个女人的命运惋惜
在三甲医院产房耗时2年,拍摄700多天,直击比孕妇跳楼更加残酷的真实故事。
怀孕30周被拉去引产、冒生命危险只为求子...麻木至亲比顺产之痛更令人绝望
纪录片《生门》:一门之间,隔着的是“生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