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循环:成长型思维的二原则

循环(二)

成长型思维的二原则


传送门:循环(一):“差生”究竟差在哪里

在上一节的叙事中,我们已经能够清楚的明白,好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是体系性,由于在思维方式/精神状态/行为模式三个点的把握上出现了问题,导致最后产生了A、B两种效果截然相反的循环。

要改善不利于我们的B循环,我们需要从体系内的三个重要节点入手。

在由思维方式-精神状态-行为模式组成的结构中,有一个关键性的因素,那就是:思维方式

为什么首先要从思维方式入手而不从其他两方面进行改善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精神状态也好、行为模式也好,直接或间接都受制于思维方式的影响。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段话:当面对半杯水的时候,悲观主义者会说,唉,只剩下半杯水了;而乐观主义者会说,太好了,还剩下半杯水。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看,二者都没有错。分歧出现在事实判断之后的价值判断之上。

二人都看到了半杯水的事实,悲观主义者紧盯着那丢失的半杯水,乐观主义者却看到仅存的半杯水。前者,我们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固定型思维”,而后者,我们将其称作“成长型思维”。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请大家牢记这个两个词,这是决定你情绪好坏,积极还是消极,行动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思维关键所在。

同样一个事实,我们可以建立在不同的事实面上,进行积极和消极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

比如,我的一位博士同学因为失恋向我哭诉,两人是在研究生阶段确立的关系,迄今为止已经三年之久。三年的时间,二人谈的并不顺利,家庭的反对、性格的不合、异地,在最近的一次争吵中,两人实在忍受不了之后选择了分手,最后向我们哭诉。

我们安慰她:没关系的,一路走来大家都看在眼里,缘分未到不能强求。你们两并不合适,你瞧。现在单身了,凭你的条件未来可以找一个更好的男朋友。你过去一段的恋爱经验,都会帮助你犯同样的错误,下一段恋情一定会经营的更好。你看,这就是通常安慰失恋人的惯用技法,也是一种正确的做法,虽然失恋(事实),但是我们同时看到了事实的另一方面(自由),结合她的条件进行了好的预判,这就是积极的一面。

可是无论我们身边的人怎么安慰,这位同学仍然是悲痛万分。她总是盯着“三年不容易”、“这么多困难都已经走过来了”、“又不是没有感情”了等等因素纠缠不清,迟迟不能走出来。

结果不出半年,这位同学又找到了新的男朋友,更优秀,更帅气,之前的阴霾情绪瞬时一扫而光了,再也不提分手的事情。这就应证了大家之前的判断。

不要觉得我这位同学好笑,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这是一种当事人的情节。身处当事人的情境,确实很多过往难以释怀,因此她总把注意力集中在失恋(事实)分手的一面,结合“三年”“克服困难”“又不是没感情”等等诸多的理由,进行了消极的价值判断,越想情绪越是低落。

当我们把本案例的中的“失恋”换成其他事件时,当事人的反映是出奇的一致:消极、低沉、迷茫、无法自拔。而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倒是能够比较清楚、理性地作出建议和判断。



在我长达一年半有关学生问题的咨询时,总是有大量即将毕业的同学向我表露出各式各样的负面心理:大学四年荒废了,没有学习、专业挂科了,也没有谈过恋爱、社交活动过少、准备找工作和考研的时间精力不够、自己的阅读面太窄等等零零总总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的迷茫、抑郁、颓废和负能量。

我的回答也很简单:大学四年都没有学习?很好,那你有参加别的课外活动吗?有没有从这些课外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专业挂科了?那么你挂科的时间在干嘛呢?在打游戏,看韩剧,那么好,你有没有尝试着将你打过的游戏、看过的韩剧联系起来好好总结一下,转化成未来有用的东西,比如写写影评?

我只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观察到事实的另一方面,并且进行良性的引导和解读。

我自己也是一个重度的拖延症患者,从事高强度的科研和脑力劳动,因此经常拖欠科研任务,被导师批评。每当拖延的时候,我总是焦躁万分,想着前途,想着未完成的任务,心中愧疚感久久不能释怀。越是拖延越不想完成任务,每天靠打游戏、看电影、追剧度日。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心情不好又不想写论文。于是我看到了拖延(事实)的另一方面,因为我虽然没写论文,但我在打游戏和看电视剧啊!我把其中的人物、剧情、哲理、心得写成文章,好好读一读总结一下,这我还是很愿意的。

这样一写后,产生了两个结果:第一是虽然我的论文没有写,但是我的文章点击量上去了,人气也上升了;第二在完成这些杂文写作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写作并没有这么痛苦,之前的负面情绪变得一扫而光,关注人气又带来了我的好心情。写论文也变得突然有干劲了,于是我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借助好心情把论文又完成了。

你瞧,事情并不是这么复杂。

这是思维的第一法则:永远不要对事实做片面的判断,而是要纵观全局。用思维的力量,去抵御负能量的堆积。如果你做不到上述这点,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 

当你听过他人建议仍然不能释怀的时候,请记住下一条。

思维的第二法则:当你暂时只能盯住片面的事实陷入到消极、颓废状态时候,不要忘记了从消极的、片面的事实中作出积极的价值判断。 

譬如,当我们用心准备相当长时间的考试,期间也弹精竭虑地努力了,但是结果仍然不如我们的意;比如我们遇见了一位女神/男神,我们将她/他奉之为我们的今生挚爱,今生非她/他不娶/不嫁。结果在苦苦追求,用尽千般手段仍然失败后,女神/男神拒绝了我们,还找了一个各方面条件素质不如我们的人。

当事人的心态可能很难让我们短期内看到事实的另一方面,从而作出积极的价值判断。

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当怎么办呢?

很简单:不要逃避,正视失败和挫折的事实,然后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成长,再把成长看作是未来成功的可能,这就是积极的资本。

在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评判体系中,长期以来一直都有两个系统的存在,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其中的一个。

这两个系统,一个叫做外在的;一个叫做内在的。

外在的系统很简单,与世俗、功利、具体的现实目标挂钩:我要在本学期内拿到国家奖学金;我要在一年之内通过四六级雅思;我考取清北的研究生;我要在三十岁之前实现财富自由等等。

而内在的系统呢?内在的系统不关注具体的现实的成就与目标,它是抽象的、模糊的。我今天是不是进步了呢?我今天有没有学习到新的知识?我今天有没有一些新的感悟?我今天开不开心?我阅读的时候充实吗?

第一个系统受外在条件的制约较大,往往难以尽如人意;而内在系统则完全由我们内心所把控。

记得《最强大脑》中有一期节目,一位四川的大哥前来参加挑战。他挑战的项目也非常奇葩,就是用声音把玻璃杯子震碎。为了练习声音,大哥每天起早贪黑,经常去无人的地方大声嘶吼,一吼就是几个小时。

当时的评委高晓松老师问了一句:你这个有什么用呀?意义在哪里?

大哥满脸困惑,一时语塞。

另一位评委孟非老师替他回答了,这段回答非常精彩。

“你在练习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充实和快乐,如果你感觉到了充实和快乐,我觉得对你而言就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孟非老师一段简短的回答把情绪的第二系统的原理告诉了我们。

当我们处在第一个情绪系统之内,以此为价值判断基础去评价事实的时候,我们是很难获得满意、正面、积极的能量的。但是跳出其外,我们把价值评判的坐标定位在第二个系统——情绪的内在系统当中,进行思考和价值判断,我们往往就能解读出积极和有益的结论。

确实,练习大声嘶吼在第一个系统看来毫无价值,简直一无是处,但是在第二系统内,却能给大哥带来充实、快乐和进步。

这是我要传达的意思:面对你始终难以释怀的失败、挫折时,学会暂时跳出你的外在系统,抽离出世俗、功利、现实的评价标准,回归到你的内心。好好回想一下:我失败的原因在哪里?有没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吸取?想清楚这些问题我是不是就成长了?我在准备考试的过程,在追求女神/男神的过程中是不是充实和快乐的?一旦你获得了肯定的答复。内在系统的正能量就会传递回外在的系统,帮助你完成下一次的完美逆袭。

当你熟练掌握以上两个思维法则时,我相信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抗压和抗逆境的能力。第一法则教诲我们永远看到事实积极的一面;第二法则教诲我们即便看到消极事实无法抽身时,也要利用内在的系统进行积极的解读。

坚持训练,你就会逐步由固定型思维转向成长型思维。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将深刻地影响到你的情绪及行动环节,我们在后文的论述中还会反复的提及。为了强化这两个思维原则的理解,在本节的最后,我仍然举两个我在咨询过程中所收到的频率最高的两类问题进行说明



第一类问题,是有同学反映自己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总感觉丧失了大好的时光,尤其是看到室友经常成群结队地聚会、出游、追剧、打游戏,而自己经常一个人独自去图书馆,感觉被小群体排斥了。某些情况下,自己学习还会被周围的同学嘲笑,久而久之,引发了自己学习热情的动摇。


关于类似的问题,我们适用第一法则:确实,当我们选择独自学习和阅读的时候,我们是孤单寂寞的,我们会丧失掉很多社交和娱乐的机会。这部分对我们而言是消极的事实,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当我们选择阅读和学习的时候,我们又不是孤单寂寞的,因为每一本著作,都是作者心血和经历的写照,是我们与作者在交流,书中的人物、故事、内容会让我们置身于另外的世界,得到不同的启迪。

我们虽然失去了社交以及随之而来的交际能力的提升,但是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这就是另一个事实观察角度所得出的积极的价值判断。


第二类问题,是有同学反映自己每天的学习都十分的勤奋、刻苦。甚至天还没有亮就早早起床去背单词、看专业了。但是临近期末,考试的成绩还不如那些选择考前突击、复习背诵的同学来的要好。进而产生了否定自己、厌恶学习的消极情绪。


这一类问题,我们可以适用第二法则:当我们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时,我们使用的仍然是外在的评价系统,因而,当你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没有达到超过其他同学的预期时,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心理的落差。

但是当我们跳出外在系统,而把注意力转向自己,使用内在系统时,我们就可以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时间的学习是不是培养了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前看书坚持不了一个小时,现在却可以纹丝不动坚持几个小时。坚持这样的习惯,未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获得更多额外的知识和经验?长时间的阅读和学习,是不是使得我在书本知识之外又有了一些额外的想法和心得,让我看待世界的方式相比从前稍稍不一样了?一次考试,是不是让我明白了我知识的短板和不足之处,未来加以弥补,我是不是就变得更加优秀了?

凡此种种,都是直面考试失利的事实,但利用内在系统进行积极价值判断解读的典型例子。


- the end -

文稿|路小疯 

排版|晓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理论如何转化成实践
图解:50个经典思维法则,改变人生
当代中国人思考力状况的分析报告
【文化诊断学】
《断舍离》少即是多,三个核心帮助我们学会断舍离,靠近成功
改变人生的50个思维法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