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循环:功利性思维害死人



在前三节的论述中,我们已经基本勾勒出了“思维-情绪-行动”循环的轮廓,并提及了“事实与价值分离”、“内外两个价值评价系统”、“前见”等与之相关的概念和观点。


思维-情绪-行动就像一个因果轮回的循环,在任意一环施加影响,都会影响到其他的两环。通过我的论述,我相信这一点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这样的叙事固然晦涩难懂,较为抽象,但对于我们理解后面的问题是必要的,掌握这个宏观的结构,能够帮助大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具体的问题时,能够超越局部看到整体,避免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接不暇的状态之中。


在正面论述结束后,我们下面开始反面的论述,看看哪些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力图避免的,以下所说,姑且算作是一种新“前见”的植入,帮助大家刷新以往的陈旧。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有一些“雷区”是我们要力图避免的,而要讲清楚这些雷区的根本,仍然要回到我的“思维-情绪-行动”循环链上来。



众多的“雷区”中,对我们开展学习影响最为深刻的是:功利性的思维。



功利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概称。与我们前文所提及的外在价值评价系统紧密相关,具体来说是指:单纯以自己外在所得或者所失,来衡量行动的结果或者以此为行动导向的一种思维方式。


“趋利避害”是人之天性。咋一看下,以外在的结果作为行动的导向和评价标准也没什么不对和不好呀?这非常符合我们人的本性。但是,一旦你养成了功利性思维看待世界的习惯,你会发现后续会开启有关“思维-情绪-行动”的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坏消息是,功利性思维几乎是植根于我们每个人的,尤其是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处在社会高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之中,一方面机遇众多,另一方面竞争压力奇大。


学校,是我们中大部分人接触社会前的第一站。在学校,我们从小就被树立了唯一且清晰的目标,那就是成绩优良,考取一所名牌大学就读。


在这个目标的制约下,成绩好的,自然就是“优生”、“好生”;成绩差的,自然就是“差生”、“坏生”。目标的唯一和清晰决定了它的评价标准注定是简单粗暴的。


但是名校的机会是有限的啊?如此之多的考生,总不能所有的学生都进入名校就读吧?


剩下的逻辑就非常简单了:考试与淘汰。



可以说,竞争的基因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被注入了我们的体内,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情绪和行动,决定了我们的性格和气质。



为了上一个好大学,你得上一个好中学吧?为了上一个好中学,你得上一个好小学吧?这个逻辑可以无限地向前推演,直到我们出生,在母亲的肚子里,唯恐落后,就应该展开胎教。


残酷的竞争性不仅体现在我们的身上,也反映在我们的父母身上,在子女的背后,比拼的是父母的教育能力、经济实力、人际资源等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


我们向后推理呢?结果也是一样的。


要赡养父母,要娶妻生子,要体面的生活,你得首先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好的工作来源于什么呢?除去家庭的因素,首先当然来源于你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学历,自然与高考、考试挂钩,能力呢?没有客观的考评标准,用人单位也没有这个时间和成本去逐一筛选。但是没关系,我把能力简化为一张张奖状、证书、绩点不就行了? 


上述所列尽管无法做到准确,但好歹有了一个直观可把握的标准。

找工作拼学历、拼能力、拼家庭,其他的也是一样的:房价飞涨,买房难,排队摇号;交通堵塞,买车难,摇号;医院看病,就医难,摇号。


社会给我们展示的一面就是:所有的机会,都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有时候还要靠一点点运气,资源和机会总是有限的,一步落后于人,处处落后于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你说谁会不受到功利性思维的影响?


高晓松老师写了一句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在微博上被人狠批,一顿臭骂:知识分子太不食肉糜,苟且尚且如此艰难,谁有心情管他诗和远方的田野呀!





 这就是功利性思维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不良的后果:浮躁。



机会和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如果不算好,步步为营,一旦落后于人,我们就会掉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浮躁是一种情绪的的描述,反映在思维和行动之上,就是我们往往急于求成,凡事追求短平快的效应。有利可图、有成果,最好成果,利益还特别大,投入特别少,时间特别短。


在我长期接受咨询过程中,患上这样“浮躁症”的同学,起码占据了一大半以上。有的同学刚进入大一,已经在问我考研应该如何规划和准备;有的同学经常问我,学英语、读书有什么好的高效的方法和技巧;有的问我,应该如何努力去刷绩点,毕业后争取去国外进修或者找一个满意的工作。


我分明看到屏幕背后那一张张急不可耐的脸,这让我极端的恐惧和不安。


我回答:刚入大学还是先从适应环境做起,现在有时间了,看几本你喜欢而过去没有机会看的书,参加几个你喜欢的活动,交几个知心的朋友。学英语先从记单词,扩充词汇量开始,每天坚持;看书一页页的看,不要追求速度和效率,你们已经参加完高考了。


当然,这样的回答肯定是不如“不背单词30天突破雅思”、“80后退学创业年收入破百万”等等新闻和宣传用语来的震撼和有吸引力。



 功利性思维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不良后果是:脆弱。



我认识这样一类同学,看书以数量和速度计算,考试以成绩计算,参加社团和活动,以最后的奖状作为计算。当然,一年下来,绩点颇高、读完的书塞满寝室、获得的奖状能够堆成小山,这一年就算是没白过了。


但是,我要说但是。所有的活动也好、阅读也好、学习也好,你总有兼顾不了和遭遇挫折、失败的时候吧?你还年轻,经验缺乏,身边总有人在某些方面是比你经验丰富,比你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败挫折是在所难免的。


一旦遭遇到失败的挫折,或者最后的结果不如人意。这样的同学一直绷着的弦就像断掉了一样,马上从过去打了鸡血似的状态,转换到完全截然相反的状态:自卑、消极、保守,对所有的事情顿时丧失了兴趣和激情,变得什么事都不相干,什么都不想参与。


更为重要的是,学习也好、参加活动也好、阅读也好,看似你收获了很多,却恰恰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东西:你真的收获了宝贵的知识、过的充实开心吗?是你真正发自内心感兴趣想去做这些事,靠内在的动力驱动你不知疲倦地享受学习、阅读和活动,还是外在的目标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你,其实内心相当痛苦,每天都在挣扎和疲惫,不断消耗着自己而在做这些事?



在功利性思维的影响下,我们每个人都变得敏感和脆弱,我们对痛苦的忍受程度变得很高,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却变得很低。当长期以来的痛苦积攒到一定数量和程度时,也许只是欠缺一个契机,就能够让你轰然倒地。




 功利性思维带给我们第三个不良的后果是:短视。



怀着功利之心去思维和行动的人,永远只能看到那些有好处,有结果,让自己收益的事,至于哪些看起来毫无价值,需要长期漫长时间沉淀,需要过程积累的东西,往往是缺乏吸引力的。


因为思维的短视,所有行动必定盲目。


集中表现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受新闻和宣传语的影响,盲目相信个案的成功,而忽视对具体情况的分析。


一位同学的英语基础较差,情况正好与我大学入学时相仿,于是咨询我如何学习提高英语。我答曰:背单词。我非常清楚词汇量之于英语基础差同学的意义。


他反问我:有什么快速积累和背诵单词的方法?


我愣了很久,语重心长地和他讲:

一本六级词汇,我用了两个学期外加寒暑假的时间才背完,每天背诵记忆3个小时,风雨无阻;起初的时候,因为英语功底太差,我只能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记,整本整本笔记的摘抄,就这样,每天也只能背诵10来20个单词,就这样,第二天还要复习,要不又忘记了。等真正最后背完这本6级词汇的时候,我发现之前很多我背诵的词汇都已经忘记了。但是,我发现我阅读、写作好像并没有之前那么困难了,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我已经学会了联想和类比记忆,学会了根据读音记忆,学会了根据词根词缀去记忆。当我开始记忆第二本词典的时候,我的速度出奇的快,让我自己也感到惊讶 


—— 所有的效率也好、方法也好,都源于我之前像蜗牛一样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啃,没有这个劳心劳力的阶段,任何方法都是徒劳无益的。


这是我在背单词中领悟到的:快,并不等于好。往往是慢,起初看起来毫无价值,毫无进步,恰恰为你后来的快,打下了基础。


所以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什么捷径可走,也许“不背单词”真的可以“通过雅思”。但我的目的,并不是通过一场考试,而是要真正把英语学好,成为我终生受用的技能和知识。从后一个维度来看,我再慢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事后证明,英语也再也没有成为我之后任何一场考试的障碍。


浮躁、脆弱、短视,本质上都在于我们的功利性思维。看起来每个环节,每一步我们都是在精打细算,然而实际上,我们是在逐步地毁掉“思维-情绪-行动”的良性循环。


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没有快乐,没有内心的满足,没有真正的收获,我们只是在为各种目标疲于奔命,最后把对生活也好、学习也好、工作也好的激情和兴趣消耗殆尽。


这也是我提出“内在价值评价系统”的重要原因。


与功利性思维相反,当我们超越外在价值评价标准去看待我们的行动和收获时,我们会更加专注于过程,专注于我们真正的收获,专注于我们的兴趣、充实、快乐——这是一种内敛但是持续而长久的思维模式,区别于功利性思维的暴掠、消耗式。




每天,你靠兴趣、快乐、成就感唤起你的行动,多去做一些看起来“无价值”、“无意义”的事,在这些事中,你收获了感悟,收获了经验,也许犯了错误,但是你吸取了教训,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提升你的能力,所有的经历,偶然间串联了起来,你的认识陡然间提升了一个层次;


每天,你都在做一些不起眼,收获很小甚至感觉不到收获的事,譬如看一本书,写一篇文章。你是真正在享受阅读和写作的过程,而不是有人强迫你去读、去写、去完成任务,阅读上一年,写作上一年,你恍然发现原来自己已经焕然一新;


每天,你都是和自己在比较,而不是和周围的人比较。昨天和今天相比,我哪方面好像又进步了一些;今天我参加活动失败了,没有取得我预想的成绩,但是这个经验和教训,是我过去没有意识到的;今天的我,又看了几页好书,掌握了一个新概念,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我的好奇心,求知欲又提高了一点点;


每天,你都在慢慢蓄力,慢慢积累,然后有一天,终将砰然爆发——那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荣光时刻”。


- the end -
文稿|路小疯
排版|胡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思维导图学习英语单词[栖息谷]
用思维导图记忆英语单词 彻底摆脱死记硬背了!
这位英语老师简直天才,把英语词汇编成三字经,学生一天牢记300词
用思维导图记忆英语单词
用思维导图扩展词汇量,还怕英语学不好?
活用思维导图英语单词轻松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