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诗琳丨当三个研究生读完100本经典
userphoto

2023.10.09 辽宁

关注

从前总觉得可以坚持读书的人好酷,身边也不乏一直都有阅读习惯的朋友,但我总是缺少了那点定力和毅力,于是停顿在了羡慕和敬佩的阶段,行动是一点苗头也没有。事实证明,像我这样存在巨大惰性的人,是需要一定的外部强制力量的,加入林老师师门是一个转折,1年零5个月的时间就像是一场奇妙的人生之旅,命运把我拽离了原本的轨道,把我从追逐标签的赛道送往另一个时空,时至今日要我具体说出读书对我最大最深刻的改变,我可能还是说不出来,但我确切地知道,一切真的不一样了。

1

从硬着头皮开始

接到任务的时候我是带着不解的,彼时的我早就规划好暑假吃喝玩乐的清单了。但师命难违,其实那个时候自己内心也暗暗有一种看看自己行不行的想法,所以硬着头皮开始了我的经典阅读之旅。刚开始阅读当然会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懂,都是汉字,但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陌生的模样,一本是这样,接连两本三本都是这样,用流行的话来说,我的瞳孔迎来了小小的地震。后来我在图书馆的坐姿都不如以前懒散了,因为我发现面前的挑战“绝非善茬”,我开始认真地对待经典阅读,遇到问题多了以后,就逐渐形成想方设法克服的习惯,每个月一次的立心读书会也就建立起了小小的交流窗口,老师和师兄师姐也接住了我的许多困惑。无疑在快时代中慢阅读和参加读书会在身边很多人看来是特立独行也很难理解的,正是在团队自成一套的价值体系中,我拥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2

方法是一个磨合的过程

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是不断与书本、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磨合的过程。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感觉自己突然被扔进了经典的汪洋大海,置身于文字当中,越想找到出路就越容易被眼前的事物蒙住眼睛,因为视野太过狭窄,也很容易心生退意。于是我刻意地调整了阅读的姿态,将自己的视野拉高拉远,不求弄懂每一个细枝末节,但要求自己能够把握主要脉络以及有那么几个触动的点。这样一来读书的速度就快了很多,快意阅读就成为我之后读书的一个基调,阅读中就好像快速地和大家们过了个手,即过瘾又沉浸于其中,还能够趁着记忆尚新鲜赶往下一家,领略不同的观点从中得到启发。

记笔记讲究的也是一个快字,因为笔记始终是服务于思考,如果记得太慢太精,反而会一再打断连贯的思绪,阅读的体验感和沉浸感就会大打折扣。我会进行摘录或者标记的笔记分为三种,第一是主观认为可用作积累的知识性内容,第二是稍微需要梳理的逻辑,第三是灵感迸发时的主题。

知识性内容主要涉及一些概念和理论,是有积累价值的内容,它的作用不局限在某一篇读书报告内,可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

稍微需要梳理的逻辑对应的则是书本本身的思路,在纸质书上,遇到稍微需要思考的地方,我会用自己的话把书里某一论述简短在旁边复述一遍,也会给每个要点编码,概括个小标题,再把编码标记在标题旁边,这样下次翻书,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有哪几点都一目了然。因为都是用最简单的话和数字编码,所以并不会耽误太长时间,所做的工作是为了读完后在自己的脑海中重新理顺一下思路,加深一下印象。

灵感迸发时的主题主要是服务于读书报告的,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会碰上一些比较触动自己的点,这个点就很可能会作为写串联性读书报告的其中一个部分。这个时候我就会及时在旁边写下关键词,因为灵感转瞬即逝,很可能过个几分钟就再也想不起来了。在后面阅读的过程中我会有意识地留意相关的内容,相当于给自己的阅读埋下钩子,并且钩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继续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舍弃一些钩子,增加一些钩子,也可能对某些钩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新的主题,整个过程是灵活和充满自主性的,也很有趣味性,因为这是一个思维的运动过程。

我读书记笔记一般有两种方法:纸质和电子,记录的内容无外乎刚刚所说的三种。纸质书缺点在于查找起来不方便,不利于知识型内容的积累和日后的运用,但优点也在于查找不方便,因为任何语句都有自己的语境,纸质书是立体的,翻找的过程虽然相对麻烦,但它是反复回味的过程,运用起来犯脱离语境错误的可能性也相对小一些。而电子笔记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积累和查找,还能随时进行修改和整合,缺点就在于将内容摘录下来就会使这些笔记成为零碎的信息,看到的都是平面的excel表格。两种方法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甚至方法的转变可以成为调整阅读状态的抓手,因为读书的状态并不能时时保持高水平,看了一段时间的纸质书觉得没感觉了就可以转战电子书,反之亦然。

以前我是一个很不喜欢记笔记的人,正是有输入就必须有输出的要求倒逼我与自己的不良阅读卫生作斗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同时,人是很容易犯懒的,但做笔记和带着钩子进行阅读会让大脑被迫保持专注的状态,转换阅读方式也能够打破麻木的阅读状态,总之这一过程就是不断和自己作斗争的过程。

至于写读书报告,除了刚刚提到的在阅读中寻找钩子,转化为主题以外,还可以通过三次的笔记回顾来完成。第一次是看完所有书以后回过头去看之前做的笔记,一边看一边寻找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笔记,按照每一本书的分类,简要把它记录在空白文档里,每一条笔记后面都要附上页码出处,方便写作的时候精准定位。全部工作完成以后,这个文档就基本囊括了写作时可能涉及的内容。于是开始第二次笔记梳理,主要是围绕文档来开展。由于刚开始的笔记是以书本为分类单位的,现在要将它转变为以主题划分的形式,通过浏览文档、对比、分析和归类,形成一个个小主题,归类的过程并不是像第一阶段那样的简单罗列,这是逻辑梳理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将相关的笔记整合成有逻辑的链条,这一过程会增加、删减一些笔记,完成这一步,一篇读书报告就完成了一大半。第三次笔记回顾是正式写作的时候,这一步主要结合完整的笔记将上一步梳理好思路进行填充和完善,在前面两次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基础上,第三步会轻松很多。

3

心态是一场持久战

心态上的起伏可以说是常态了。在畅读经典的这段时间内,我也经历过许多的自我怀疑和自信重建。这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坚持下来之后回头看会发现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对读书这件事的定位。刚开始读书有百般不适应是常态,但如果整场马拉松都没有内驱力,只是将它看作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哪怕完成了过程也会非常痛苦,收获也会大打折扣。而如果把读书看作是一种生活习惯,或者是像吃饭喝水那样的必需品,那么阅读的发生则是自然而然的,特别是当我们面临着一些摆在眼前的结构性困境时,为读书安排一些固定的时间,在规划的时候,为干净的书桌留一个位置就显得额外重要。

回顾我自己的心路历程就会发现,很长时间内我对于读书这件事的定位是存在问题的。我将读书看作是完成读书报告的手段,殊不知,不管是读书还是读书报告,最终目的还是自己的成长。

当然也有不少享受的时刻,特别是从课业中抽离出来一头扎进书籍里便会获得片刻的宁静,与书里的文字产生同频共振这一体验不止一次地重建了我的自信。经典阅读就是有一种矛盾的魔力,会带来许多的情绪起伏,但最关键的就是不放弃,如果中途放弃,就是被情绪打败,但如果坚持下去,那么心态的起伏就只是一个客观事实,这也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并且一次一次的起伏也不是单调的循环,因为我发现,每一次的起伏虽然看上去形式都差不多,但所处的阶段是不一样的,最明显的一点是我从之前动不动就想放弃的不稳定状态,过渡到了小范围浮动,并且很快就可以调整过来。渐渐地会发现,不只是读书这一件事,在对待别的事情特别是困难上,我也逐渐变得沉稳了许多,所以读书不仅仅锻炼的是思维,其实还是修心的过程。

4

结语

当然这一场修心的马拉松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战场,而是和团队并肩奔跑,相互支持的过程。遇到困难时,与同级小伙伴交流会发现很多问题都存在共性,大家会一起讨论,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就避免一个人陷入情绪的陷阱无法自拔。向老师和师兄师姐取经则可以获得让我们打开思路的点拨,再坚定自己的方向。如果没有团队的陪伴,我或许早就放弃了,或者充满痛苦、不情不愿地走过来,所幸我再次回忆起过往的读书时光,脑海中的都是大家并肩作战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很幸运,在节奏飞快的社会里拥有这么一段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劈柴挑水的日子,我相信一起成长的我们一定会是对方生命无比特别的存在,从中汲取的成长能量和信念,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也会成为持续的动力。

阅读书单 

新书推荐

行业

研习社

·本期作者:周诗琳,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研究生

·本期编辑:卷心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做到更高效地读书丨阅读经验分享
为什么你写的读书笔记没有人看?
比尔·盖茨是怎样读书的
8个鲜为人知的阅读技巧,你知道几个?
如何阅读一本书
5 个小诀窍,把你的 Kindle 变成“学习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