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述题/主观题,怎么答才能拿高分?

关于人文社科类的论述题怎么答,这篇谈一下。经验是个人经验,结合的是答文学史、文学理论论述题的经历,能够提供的是宏观方向,具体落实,还需自己实践,以及结合自己学科,做不同发挥。

Ok,进入正文。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1、假设一道论述题45分,至少要写1500字以上,而书上对应的内容大概是800字,那我应该怎么背呢?

2、只背关键词句的话,如果考试的时候只能想到关键词句又怎么写下1500字呢?

3、论述题怎样答,才能有“亮点”,得高分?怎样做到思维发散、主动思考、有创新点?

以上问题的答案,融汇在正文里,不一一解答。

我们不大主张指定参考书,主要是怕限定了考生的思维

前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我们不大主张指定参考书,主要是怕限定了考生的思维。(所以没有指定任何参考书。好想打人哦,不行,我要尊老爱幼、尊师重道)

另外,吴晓东老师说,只答教材上现成的答案,只能有及格分数。鼓励考生在答题时,有创新性思维,形成自己的角度和看法。

“创新”、“思考”是一种学术要求。只会照本宣科vs有独立思考意识,哪个更适合做“研究”生?

本冷觉得,全部创新不可能,稍微有一点意识,足矣。你的答案的大部分内容,还是要以现有的知识、观点为基础。

自己的观点不可能凭空生出

这就很好回答书上内容800字,如何答出1500字了。

不应局限于这800字,时间精力允许时,多扩充阅读。我考研时,除了书目,还看了几百篇自己下载的相关论文。

结合教材、学术论著,一起看。是要都记住么?并不是。

多看论文(或者书),是为了打开思路,生发灵感。每个人有不同的角度和看法,对比综合,你独立思考出的想法才能在某个瞬间显现。观点不可能凭空生出,不会是无源之水。

教材并不是标准答案。与其答得“正确”,不如不同

问题来了:连看完指定参考书的时间都不够,何谈扩展阅读?

没事儿。

我的专业课看了很多书和论文,但考得还不如专业基础课。后者难到一定境界,考过的才懂,真的是炸。

作为一个理科生,这门专业第一,令人意外。我每科只看了指定的一两本教材(前辈指定),但是我答出了新意。为什么诶?

我们答题时,固化思维是:这题有标准答案,在书上;努力回想书上内容,力求还原;如果还原度不完整,我可能47%的概率会完蛋。

并不是。教材,往往是综述性质的,它并不是为了某道考题的答案而写成这样的。

就比如《当代文学史》,当时我看了洪子诚、陈思和、孟繁华、程光炜、陈晓明等人的版本,你会发现,针对不同的作家、不同的作品,每位学者论述的角度、选取的材料都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当代文学史。

那我答题时答谁的观点呢?教材并不是标准答案。与其答得“正确”,不如不同。更何况,人文社科类的观点,很难以正确错误来定义。

你只需要开个头,然后根据第一段,决定第二段怎么写,如此类推

结合我的答题过程,说说在所读书目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不同”。

题目一:从现实主义文论的角度谈谈“真实”的内涵,其对文学有什么样的意义?

呐,惯常思路,应该是大谈特谈现实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车、别、杜,以及他们的观点,然后罗列一些经典的现实主义小说。

但是我当时没有复习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弗洛伊德等比起来,它算哪块小饼干?我对它的了解只有一句话,大概二三十字。

我怎么答的咧?不局限于现实主义,凡是我看过的书中,能与“真实”扯起来的,某些文论、专业课中的小说人物、情节,某些碎片观点,都写了进来。

其实文论这块,看的书真不多,只是看的时候,想得多,觉得这二者有联系,就顺手标注,并且顺便记在脑里。 

注意,并不是拼凑和堆砌。——这是简答题的路数。

答论述题,要像小论文一样写。有“论”、有“述”,有逻辑有条理,还要细节丰盈。它是一个完满的整体,并不需要全面覆盖所有的知识点,但却精当自洽、完整、有说服力。

论述的过程,你抛出一个又一个观点,大的小的,组织材料,用论据去佐证。这些观点和论据,需要积累。没有足够的输入,做不到足够的输出。

——积累并不意味着读非常多的书,还可以是读一两本书,读透,更多地思考其联系和相关性。

说到行文,我是没有模板的,即使一开始打好腹稿,过程中也会有出入,“构思”和“写”,是不一样的。

但还是需要先打个腹稿,决定大致写哪些内容:哪些观点、材料,哪些素材与此有关,可以在草稿纸上罗列出来。接下来,你只需要开个头,然后根据第一段,决定第二段怎么写,如此类推。当然,一开始的腹稿框架,也需要不时搬出来,规约一下行文走向。

试试排列组合,把不同的知识块放在一起比较

关于如何有自己的角度和创新性思维,我有一个建议。惯常的答题思维,局限于罗列和铺陈。

胖友们可以试试排列组合,把不同的知识块放在一起比较,把不同学者的观点放在一起比较;理论和文学作品结合在一起论述,这一知识块的发展历程放在一块比较。

这样即使没有自己的观点,也能体现出主动思考的意识,以及所知甚多和发散思维的自身特质。

再以另一题为例:谈谈司空图的《诗品》。

我只看了薄薄的一本教材,如果搬现成答案,不可能高出别人。书上这一块内容很多,但似乎无法照搬。

我不仅仅答了《诗品》,还按照史的角度,把前人庄子、钟嵘、刘勰,后人严羽、王士禛、王国维等等,我能想到的他们所提出的有关论点,都提了一笔,展现我知识的广度,以及放在历史中思考的意识。

另外还谈了西方文论中,英伽登的现象学、姚斯的接受美学,甚至现当代的汪曾祺。

Anyway,我知道没学过文学的人看不懂这些,领会精神即可,不要局限于书本某一章节,把相关的都做一思考。按照时间逻辑、对比角度、发展顺序、相似和不同等等,都可以谈。

理论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来谈,案例可以用某一理论进行佐证。

关键词句就是主干上的枝节,它串起了整体的逻辑

之前我谈到,记忆大段文字,用关键词句法。那么它有什么作用呢?

论述题像是一棵树,从根部长到顶部,在每个枝节处开枝散叶。关键词句就是主干上的枝节,它串起了整体的逻辑。但枝叶非常重要,对于主观题,“发散”是非常重要的。

“发散”就是细碎的丰盈的论点和论据。

背了关键词句并熟悉,且有了一定的思考和积累后,答题时,你会有这种体验:你写出的字数远比脑袋中浮现的只言片语多,因为需要各种辅助性词语,来让它们成文流畅。所以不用担心字数不够的问题。

答案往往是在写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

如果拿到题目,一脸懵逼,也不用怕。比如我看到“真实”那道题,也是很懵的。答案往往是在写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

我就是越写越流畅,而这些观点和论述,在我拿到题目以及开始写的那一刹,并没有出现在我脑海里。

写作、答题的过程,就是思考、创造的过程。——当然,前提依然是你有足够的输入。

在昨天的推送中,我谈负面情绪时,用了电影《美丽心灵》中精神分裂的剧情,以及尼采的恶龙名言来作为论据。

写之前我并没有想到这些,写的过程中在思考,想到这二者可作为材料。这是关于论述题,比较自然流畅的打法(或者说答法)。

虽然也许并无自己的观点,但是这篇文章看着有意思多了,不是么?它很丰富,你的思维很灵动,老师们看重这个。

大致如此。每个人,bless。

另外,关于论述题,胖友们有木有哪些小tips,可以留言区大家共享。Emm这个idea来自我的妹妹高冷萌(hhh巧啦起了姊妹名儿)。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政治答题模板:主观题规范步骤-天天高中学习网
2020年人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
2012年高考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难点突破指津
语文 | 浅谈信息类文本阅读中情境化论述题的破与立
考场应试技巧还是要会的,万一有用了呢!
考试秘籍:政治万能答题技巧,照这个做,高分自然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