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冲刺】作文人物素材全方位解析3
芦苇语文读书

VOL ❤

所有资源全部免费分享
分享资源我们是认真的

白先勇

白先勇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37年于广西出生,父亲是中国国民党将领白崇禧,国民党战败之后,举家搬往台湾。1963年,他前往美国爱荷华大学继续攻读外国文学。他学贯中西,情思细腻又不乏深刻之见,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孽子》《台北人》《纽约客》等。

作家李欧梵先生曾用三个梦来总结白先勇的一生

《牡丹亭》的青春梦

白先勇家中有九个兄弟姊妹,他排行老八,但在他7岁那年,经医生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只身一人被隔离在山上的小屋里,与他为伴的只有收音机里的《红楼梦》和山下的万家灯火。大概因此,他一生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这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里,更是体现在他的人格上。他温润如玉,潇洒自如,内心敏感,追求自由。

幼年时,他曾与家人听过一场梅兰芳演唱的昆曲《游园惊梦》,这是《牡丹亭》里有名的一段,其腔调华丽婉转,念白儒雅,将杜丽娘为追求爱情不惜失去生命的悲凉斗志表演得细腻入微。自此以后,白先勇醉心昆曲,他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已经无法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转移。

进入21世纪以后,他自谦是“昆曲义工”,投入大量精力来推广昆曲。2004年,他牵头制作了青春版的昆曲《牡丹亭》,这出戏曲在多地上演,受到广泛的好评。在高校,他还做着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将自己毕生对《红楼梦》的钻研体会倾囊相授于学生。

在对话主持人许知远时,被问及“为什么年纪这么大了还要不辞辛苦地开讲座教学?”白先勇淡然地答到:这是一只手,一只无形的手,一只命运之手,推动我去做这件事,为学生看《红楼梦》更轻松一点。他的确做到了,耄耋之年,出版《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洋洋洒洒数百万字,是他一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之根的坚守,正如他所说:“我希望现代年轻人,对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那些很美的,很重要的,影响我们整个审美观,影响我们整个思想的这些经典,我希望让它还魂。”

【用法解析】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坚守文化阵地等立意,如2012年上海卷《曾被舍弃的微光》。

示例:我们自小就在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下成长,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如汩汩细水流淌在我们心中。传统文化已经渗透进我们身体的血液里,我们不应当舍弃也无法舍弃他。正如诗人北岛所说:“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一个人倘若脱离了传统文化,在未来的日子里将变得寸步难行,一个民族脱离了传统文化,民族的气质将不复存在。白先勇认为文化的影响力更为久远,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才是他的故乡。一生也在为传承传统文化做贡献,努力守住文化的根,让年轻人更加懂得珍惜传统文化的精髓魅力。

《台北人》的文学梦

17岁那年,白先勇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进台南成功大学的水利工程系。按理说,一个品学兼优的工程师将会在三年后对我国的水利工程事业出一份力,但他选择了放弃这次机会。在旁人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他重新考进台湾大学的文学系,毅然决然地朝自己的梦想前进。

1962年母亲去世后,过于悲伤的他为寻求生活的力量,只身前往美国爱荷华大学继续攻读文学。在美期间,他阅读大量外国文学作品,研究西方现代派作家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写作手法颇受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文学大家的影响。他的作品也实现了精湛的西方写作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他的笔下常常流露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故乡的怀念,如短篇小说集《台北人》,里面的角色都并非土生土长的台北人,他们于读者展现了一个败退一隅的政府带领的一帮遗老遗少生活下来的社会,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故土风光的眷恋。交际花尹雪艳,舞女金大班,空军遗孀朱青,她们都是热爱生活,悲悯通透的女性,在时代的洪流中努力生存,像极了个人命运与近代历史风云变迁息息相关的白先勇本人,渴望安定,渴望故土的滋养。

【用法解析】

适用于思乡,怀念故土,游子在外漂泊等主题。如2013年湖南卷《归家》。

示例:多少文人墨客纸短情长地书写对故土的怀念,苏轼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白居易感叹“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思念故乡的重量就像一座秋山的落叶,只有家乡的风土才能滋养树叶的嫩绿。白先勇因为时代多舛,被迫离开家园,去追求梦开始的地方,他的作品里同样也抒发了浓重的乡愁和文人对底层小人物的体恤及同情,同时借他们之口,告诉读者故土难离。

 “父亲”的家国梦

1963年白先勇离开台湾奔赴美求学,父亲白崇禧赶到机场送别,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父亲,竟老泪纵横,而更令白先勇没想到的是,这一别竟是诀别。白先勇的父亲白崇禧十八岁便投笔从戎,因他军事才能卓越,用兵精巧,谋略超人,成为国民党的领袖之一。而他的命运跌宕起伏,到台后因与蒋介石不合,备受冷落,郁郁不得志。

白先勇作为将门之后,虽然无比崇拜自己的父亲,但他渴望寻求另一种安身立命的精神,因而选择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自己挚爱的文学之路。他用文字带读者进入更有深度的历史梦,即关于他父亲的民国梦,同样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他的作品《父亲与民国》记载了父亲的颠沛一生,父亲参与辛亥革命,见证了中华民国的诞生,抗战英勇,深谋远虑,尔后背井离乡,满肚子里都是乡愁。

白先勇情感细腻,其行文境界也超乎常人,他擅长用文字娓娓叙述自己的情感,巨大能量潜藏在温和的外表之下。白先勇曾说:“我们的文化崩溃以后,总有一种灵魂上的漂泊感。”这种来自中华知识分子的焦虑,“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沧桑感,在他的文字里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寻求父亲的家国梦,也正如他青春梦、文学梦,是一种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梦,是一种游子漂泊羁旅渴望安定的梦。

【用法解析】

适用于亲情、家国之思、精神追求、文字与情感等立意,如2007年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示例:白先勇选择自己的文学梦,他的父亲白崇禧展现自己的军事梦。时代不同,我们的选择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不论如何,我们要坚守本心,勇敢去逐梦吧,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要知道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影子,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厚重的叹息。

木心

有人说木心,以魏晋风度行走于世,无伤无恙。先生游学欧洲,聆听西哲之谆谆教诲,研读古书,晓先贤之字字珠玑,拓宽生命的容量,木心的生命始终贯穿渗透尼采莎翁的灵符空明,又徜徉在范宽郭熙的山水间,自成清傲灵骨。他为生命注入美好品性,以淡泊之心高洁之姿,吟唱人生之歌。美好品性贯穿于生命每一角落,能让生命浓如茗茶,盛如妍花,能让人性光芒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用木心自己的话来总结他的一生,是合适的:难得有一位渺小的伟人,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地活了几十年。一生历尽牢狱之灾,飘零海外,他在黑暗中保全自己,“以不死殉道”。在任何严酷的岁月和生命极度卑微的时刻,他努力维持人格的独立尊严,无意做英雄,只是不肯背叛自己。木心向我们示范了一种中国传统中几近失落的风骨。不张狂,但也不犬儒;拥有坚持独立和自由的思想,却不用脆弱的额头去叩碰阴冷的铁壁。(坚守自我,不犬儒)

名言: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返璞归真。

凡为物质的豪华世界所震慑者,必是精神世界的陌路人。

我追索人心的深度,却看到了人心的浅薄。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邻家传来的焦锅味

于敏

于敏,蘑菇云下的盖世英雄。从1961年开始,他隐姓埋名28载,进行氢弹理论探索工作,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仅用26个月就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了氢弹试验的成功,创下了世界最短的研究周期记录。他常常半跪在地上分析计算纸带,以严谨求真且务实的态度,一丝不苟地进行着优化设计,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与计算能力,实现了氢弹试验结果与计算数据的完全一致。

于老曾于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4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惊天的事业之下,于老无悔地度过了沉静思索、奉献坚守的一生。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于敏的颁奖词是: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用法解析:适用于奉献坚守、国之栋梁的胸襟和情怀、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等相关主题。

示例: 隐姓埋名28载,是于敏院士让氢弹成为了“中国关键词”。在大西北核试验场,他吟诵《出师表》时怆然涕下的画面还历历在目,一句“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是他真实而光辉的人生写照。是博大的家国情怀,让于敏院士成就了一番辉煌的事业!

王继才

守岛卫士的称号,自然与王继才用大半生守护的开山岛有关。开山岛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20海里的海面上,地属我国黄海前哨,是一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小孤岛。这里的环境恶劣非常,不仅虫蚊鼠蛇横肆,水电也不通,唯有几间空荡荡的营房,条件极为艰苦。

有一次,台风毫无征兆地骤然来临,岛上储存的粮食却早已告罄,王继才夫妇只好捡食海螺充饥。等到武装部门终于设法送来食物和淡水时,他们已经坚守整整17天了。到底是怎样坚定的信念,促使王继才夫妇无怨无悔地执行着守岛使命呢?王继才回答道:“我的想法很简单,开山岛地处黄海前哨,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守护好它。”简单明了的回答,道出了夫妻二人爱国奉献的赤子情怀。

孤悬海天一座岛,五星闪耀一面旗。在大多数人已经变得“太聪明”的时候,王继才夫妇却用最朴实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何谓大智若愚。

艾青

抗战时期后,面对国家惨痛的命运,艾青的诗风也随之转变。他对普通人民命运有着深切关注的同时,也抒发着对大地的挚爱与哀伤。我们所熟知的《我爱这土地》正是这一时期创作的。

在《吹号者》一诗中,他如此写道:

我们蛰伏在战壕里,

沉默而严肃地期待着一个命令,

像临盆的产妇

痛楚地期待着一个婴儿的诞生,

我们的心胸

从来未曾有像今天这样的充溢着爱情,

在时代安排给我们的

——也是自己预定给自己的

生命之终极的日子里,

我们没有一个不是以圣洁的意志

准备着获取在战斗中死去的光荣啊!

其慷慨,其挚爱,在诗歌中得到最真实、纯粹的表达。这一列列场景也长久地打动着不同时代人的心。艾青的悲歌“吹号”也并不是空喊口号,他身体力行参加过爱国反帝组织,在后方书写着人们共同的悲愤,为一代知识青年指明了方向。

正是这些丰富的生活阅历与精神体悟,他的诗才得以如此深刻地体现对民族的悲悯之情。艾青对华夏大地的执着与深情是恒久的,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深受感怀。

用法解析:适用于家国情怀、个人与民族、社会责任感等主题。

示例:从吹芦笛的诗人到民族的吹号者,艾青的意象世界辉映着这片土地上的真实世界。他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人,如同举在黑夜中的火把,为人民与大地忠实地照耀着。对于悲痛的反抗、对于光明的深情,造就了艾青独一无二的创作,是为人生之崇高境界。

张富清

革命精神在张富清这里,是战场上的保家卫国、拼死搏斗、从不畏惧;也是战场之外的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为民造福。

2012年4月,88岁高龄的张富清经医生诊断,必须高位截肢。面对要失去一条腿的事实,他依旧乐观、积极配合治疗,还在伤口愈合后,就开始慢慢练习走路。“我要发扬突击队员的精神,我能做的事,我愿意做。”以顽强意志战胜一切困难,这是他一以贯之的革命精神。张富清也确实做到了,经过一年左右的锻炼,他已经能借助助行器,上楼下楼、买菜做饭,实现了生活自理。

在进行白内障手术,选择人工晶体时,他选择的是便宜的,“我都休息了,不能为国家做什么事了,节约一点是一点。”家中放的降压药,他不让家人碰,“我的药费是公家报销的,只能我个人用,家里人不能享受,不能占国家的便宜。”他视名利为身外之物,却将一只国家慰问的搪瓷缸,随身携带、视若珍宝,“这是全国人民慰问的缸子,是全国人民对我的爱戴,我要一直留着……”他的家国情怀,更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展现。

用法解析:适用于个人与国家、家国情怀等。

李叔同

适用主题:少年才子、艺术、超脱、律己、爱国、教育、宗教、为人处世

“二十文章惊海内”,曾经是五四新文化的创始人之一。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夏丐尊:“宗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他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义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做人当如黄药师,你尽可顽皮,尽可邪气,但你以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桃花岛—宁静与诗意。“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用他自己的方式阐释了宁静的深意。虽有家国之痛,但弘一法师的心中仍然有如莲花般的宁静岛屿。心存莲花,寻找内心深处的宁静,又怎会不得其真谛呢?

李叔同携着他一身才气和一腔被浇灭的热忱皈依了,纵然光明的平坦道路已在他的脚下延伸,纵然他的妻子哭的梨花带雨,他仍不为所动。尘世的喧嚣中,他选择了山间的一泓清泉,选择了天上的一缕云烟,选择了一个无比宁静的世界,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神秘而崇高的背影。

李叔同本是富家子弟, 他被视为尽享荣华之后从朱门入空门的典型一例。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李叔同的骨子里,本来就有许多不入流俗的东西,倘若换个角度看,他的出家,与其说看破红尘,不如说是一种势所必然的归宿。

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待人以春风,对己似秋霜,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弘一法师的律己之道。

他平时的持戒,就是以律己为要。口里不藏否人物,不说人是非长短。就是他的学僧,如果有犯戒做错了事,弘一也不会拿着戒律去律他,而是,深深地惭愧自己没有教化好对方。

弘一法师的律己,是学习之自觉,反省之深刻,改过之彻底的律己。所以,他的律己,不是苦行,不是难行,而是能行,而是极乐。他是在借律己之事来磨炼自己的心,他的律己已彻底挣脱了世间种种名利的桎梏,是完全摆脱了尘世之累的无上清凉。

说他“漠视”,是因为他并非不明白这些道理。出家前两三年,李叔同去日本洗温泉,行前还写信告诫一个学生,处世要圆通,否则不能与世相水乳。李叔同这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的教育方法让每一个学生为之折服。在李叔同认真精神的培育和感召下,他的学生如刘质平、丰子恺,后来都成为一代大家。

具足大悲心高僧虽超尘脱俗,但身处乱世,绝不会无视生民的苦难, 1941年,弘一法师提出“信教不忘救国,救国不忘信教”,爱国之心不泯,护佛之志尤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画名家丨刘淼瀚:细腻真挚笔墨抒写故土情怀
故土情怀
故土情怀(外二首)
1986年,白崇禧之女白先慧回到大陆,决心替父亲完成一个心愿
惊梦三毛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弘一法师)书法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