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级教师白丽手把手指导:高考作文如何进阶(一)审题立意

距离2021年高考只有不到一个月了,在最后的冲刺时刻,作文该如何复习?怎样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让作文上一个台阶?

第50期《掌上观文》,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白丽为我们带来《高考作文进阶指导》,教你如何在一个月内突破作文瓶颈,在冲刺阶段踢好临门一脚。

本期讲师

白丽,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第四期“双名工程·种子计划”长宁基地高中语文导师。曾获上海市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奖等。出版《高中议论文难点突破》《教育行思》等多部著作。

 作 文 进 阶   路 在 何 方? 

1.审题立意

2.精准举例

3.层次推进

4.斟酌词句

作文进阶1——审题立意

作文如果想要写得好,首先就要学会审题。谈到审题立意,不妨先看一道作文题。

作文命题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

这句话可以启发人们认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1】   

愿你我都有一双翅膀

鸟儿站在枝头,从不害怕树枝断裂——它相信它的翅膀,它相信,在坠下之时,自己终能重返蓝天。

人生亦然。“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愿那脆弱的树枝断裂,你我向下坠去时,都还有一双丰满有力的翅膀。

所谓人的那双“翅膀”,首先是个人之能力就好比扇起涡旋向上飞起需要健全的骨骼、有力的肌肉,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向下坠去时,个人行为处事的能力,恰是最基本却是最重要的因素。翅膀绝非装饰品。纵观当下,心灵鸡汤饱受指责,原因之一往往就是离了翅膀的骨肉来教你如何挥舞翅膀,这无异于空中楼阁。

而对于那翅膀,决定其好坏与否,还要看那羽翼是否丰满。对人而言,即意味着心中的信念是否坚强……有所信仰之人有勇气有毅力与那牵扯自己下坠的、仿佛不可战胜的引力做斗争……

既要有强健骨肉,又要有丰满羽翼,太难啦。也许有人会这么说,与其耗费心思锻炼出一双可靠的翅膀,倒不如一开始就不去冒险在树枝上停留,安稳的呆在地面上,也就不用担心坠落啦。

细细想来,这也可以是一种人生智慧。但若不曾登上高枝啼唱,若不曾拥有一双翅膀,有何以见得日华雾霭、树木阴翳之美景呢……

尤其,作为青年人,绝不能甘愿逗留原地。愿你我都有一双翅膀,当你渴望远方时,你能飞上树梢极目远眺。当你跌下枝头时,还能不惧坠落,重返蓝天。

我们把这篇例文的骨架(红色字体部分)抽取出来,和作文命题放在一起对比会发现,例文作者的观点是愿你我都有一双翅膀,核心部分解释的是翅膀的内涵,一是“个人之能力”,二是“心中的信念”,最后落脚点是倡导愿你我都有一双翅膀。

而作文命题中,命题者要求我们思考的是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所以例文作者的问题就是无视命题限定的角度,自说自话导致了偏题

如果在审题时就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作文一下就会一下跌落到三类卷。从这就可以看出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什么是审题立意

审题和立意是两个不同的环节。

审题就是要搞清楚“材料说什么”命题者“要我做什么”

立意针对材料所说,针对命题者的要求去确定“我要说什么”

只有先搞清楚“材料说什么”,命题者“要我做什么”,你才能和材料之间,和命题者之间开展有效对话。

以这个命题为例,要想搞清楚“材料说什么”,就要看第一段。

要想搞清楚“要我做什么”,就要看第二、三段。

01

搞清材料说什么

要想搞清“材料说什么”,首先要辨析材料类型

这个命题中的材料属于比喻性、格言类的。

在解读时,首先要拿材料观照现实,在现实生活中为材料中的喻体找到一一对应的本体。

树对应外部世界,鸟对应人,树枝就是外部世界中能给人提供支撑、帮助作用的东西(人、物,平台,价值观念,文化信仰……),树枝断裂则意味着这些东西的崩塌或损毁,自己的翅膀显然比喻人自身的能力。

由此通过给喻体找到一一对应的本体,就能知道这则比喻性格言类材料在讲什么——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害怕外部世界中给他提供支撑、帮助作用的东西崩塌甚至损毁,因为他坚信的是自己的能力

针对这种“比喻性 格言类 限角度”的材料作文,在审题环节,重点是“材料说什么”理解比喻性格言的深刻内涵,拿材料观照现实,在现实生活中为材料中的喻体找到一一对应的本体,且本体之间的关联一定要与喻体之间的关联匹配。在这个环节,我们锁准这则材料的现实意义,对关键概念进行必要界定。

02

搞清要我做什么

审题的第二个要点是搞清“要我做什么”

读第二、三段,既要看到“自拟题目,不少于800 字”这样的常规要求,更要看到命题者限定的思考角度——“谈谈你对的思考和感悟。”“此”显然指“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由此不难把握核心论题:如何认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对此问题的回应,就是你的立意,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当然,你的论点要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再来看看【例文2】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同样地,社会生活中,断裂便是外部世界变化,而我们的翅膀,则是自己的能力、修养

然而,那些自我之能力已经超脱非凡,并相信自己的翅膀的人,环境只是浮云。他们可以自在翱翔,破除外部因素的限制,甚至改变环境。皓首穷经的庄子,在纷乱的时代安然自得,宁可“曳尾于涂中”;也不愿趟这乱世的浑水。林肯前半生一路坎坷,他却相信自己的翅膀,努力奋斗,最终挣脱困窘的束缚,改写美国的历史。他们面对断裂的树枝,做法不同,却都坚信自我,振翅翱翔。真正强大的人不会畏惧恶劣的环境,他们有着飞翔的能力和自信。(《相信自己的翅膀》)

例文二的作者首先引述材料,然后对材料的喻体进行解释。他的解释是树枝断裂是外部世界的变化,而我们的翅膀则是自己的能力、修养。

但在我们之前的解读中,树是外部世界,而树枝则是外部世界能给人提供支撑、帮助作用的东西,树枝断裂,则是这些东西的崩塌乃至损毁。

所以例文二的作者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第一段中作者所界定的外部世界的变化,到第二段被改成了环境、外部因素、改变环境、断裂的树枝、恶劣的环境等其它词语(加蓝色底色的部分)

第二段举的两个例子——庄子和林肯,这里并没有解释清楚所凭借的树枝是什么,树枝断裂意味着什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审题时对关键概念界定的不够精准,就导致了第二段的举例分析似是而非。

我们再来看看【例文3】

①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类似地,在人类社会中,“树枝”便是对应着他人帮助、发展平台等外部条件,“自己的翅膀”指代自身的能力。而树枝的“断裂”则意味着外部平台、机遇的崩塌,不复存在。

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出身决定一切”的论调比比皆是;对“读书无用论”的宣扬,对外部条件的鼓吹也有重新抬头之趋势……这些现象无一不说明了人们正愈发强调“树枝”的作用而忽视自身翅膀的重要性。

第一段作者引述材料,界定了材料中关键词的内涵。第二段作者在联系现实,为该材料找现实针对性。但是连续读完两个自然段,并没有发现这个同学的论点是什么。

所以例文三的作者的突出问题是:立意不明。只有对材料中关键词的解释,而没有鲜明的中心论点。

一篇文章要讲什么,一定要在开头部分(一般是第一二自然段)写清楚。否则,你都不知道自己要讲什么,即中心论点观点还不明确,接下来你论证什么,怎么论证?

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同学的修改版本

①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对应于人类社会,我想,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是那只站在树上的鸟,“翅膀就是每个人自身的能力;而“树枝”类似于外部世界能为我们提供帮助或支撑作用的人、物或发展平台等,“树枝断裂”则意味着这些东西的突然丧失。

正如鸟儿不惧怕树枝断裂,是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一样,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也不会惧怕外部世界中能为自己提供帮助的人、物、平台的突然丧失,因为他始终具备并相信自己的能力。

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过分强调外在条件的言论,诸如“读得好不如嫁得好”、“拼爹”等。一些人受其影响便以为嫁入豪门、有个能干的爹……便是自己终生幸福的保障。殊不知,当人生的风暴来临,这些“树枝”随时都有断裂的可能,真正可依靠的,还是自己。只是那时,你是否还具备扇动翅膀的能力?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这位同学修改前后的稿子是不是高下立判?所以审题立意环节,“你要说什么”一定要在开头亮出来

审题如瞄准,立意是打靶。虽说一个材料作文可以有不同的立意,但立意毕竟有高下之别。我们的目标就是寻求最佳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话题作文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训练漫画类(含解析)
「素材积累」2019备战中考语文专题-写作能力提升练习(含解析)
高考模拟式材料命题作文“自己的节奏”写作导引与例文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2015届考前作文指导:审题立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