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之间关系要更加紧密,否则就是扯淡

搞农文旅融合发展要牢记这样的三句话:“农业为基、旅游为形、文化为魂”,其含义就是一定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形态,风土文化(尤其是在地或者乡土文化)为灵魂,并通过体验农村环境、感受农民生活将整个项目或者区域串联起来,最终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目的,否则就根本没有必要非得做什么融合。我们现在有一些所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虽然其地点建在乡村的区域内,但与乡村貌合神离、与农业也扯不上半毛钱关系,根本谈不上融合发展,只是挂羊头卖狗肉罢了。

那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农业与文旅紧密融合呢?在此,我分享给大家一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代表性模式,供大家参考。

第一、 与种养业紧密结合的模式

首先说说与种植业结合,就是依托稻麦、蔬果、林草、花卉等农业产业的资源要素,将文化体验、旅游休闲整合起来,这样的模式在我国比较普遍,也比较容易做出效果。例如一个传统的果蔬种植园区,将文化创意、休闲功能融入到农业生产,形成以果蔬生产为基础、绿色食品加工为延伸、文旅休闲为呈现的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园区,消费者不光可以从农场取得优质农产品,还可以去进行自然的感知、心灵的放松和文化的陶冶,而农业经营者也可以实现收入、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果蔬种植园可以改造成为蔬情果意体验农场,中草药基地改造成花山药海康养农场,这时的菜园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菜园,他已经变身为“食材花园”,这时的中草药园也不是传统意义的草药基地,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疗愈花园”。在土地性质未变,农业功能依旧的情况下,农业的多种功能实现了,综合效益增加了,1+1大于2,这才是最好的融合。

其次,咱们再说说养殖业与文旅的融合,我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乡村发展的策划人,一直认为,这样的融合在我国广大乡村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为什么在我国这样的成功案例却比较少见?是养殖业不适合融合吗?绝对不是!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的创意农业观念不强、农业精细化程度不高造成的。

举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日本的mokumoku农场,在这个农场里面,他的第一产业是养猪,第二产业是肉制品加工,第三产业是观光、体验、研学。像养猪这件事儿,大家原来始终不认为能与旅游、休闲联系起来,因为许多朋友都去过养殖场,即便是管理得很规范、打扫得再干净,但终究不似风花雪月般的美好,可这个农场却以亲子教育为出发点,以家庭为主要需求群体,以“自然、农业、猪”为主题,走出了成功的融合发展之路。整体园区在规划风格上,强调亲近自然及家庭温馨,从功能布局上划分四大区域,分别提供观光游览、亲子科普教育、产品展览、餐饮美食、休闲体验、商品购买、度假住宿等服务。在休闲体验上,饲养员每日都会按时把猪放出在园里活动,游客可在屋外零距离接触观赏小猪,也可在饲养屋喂养小猪,更是巧妙通过小猪训练、表演的方式供游客观赏。在亲子教育上,小朋友更是通过肉制品DIY制作,了解从田园到餐桌的全过程,拉近了农场与亲子家庭之间的距离。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mokumoku实现了农业的各个环节与文化旅游产品紧密结合,形成了密切关联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可以说是一个典范,非常值得大家参考借鉴。

第二、 与农耕劳作紧密结合的模式

通过城市居民到乡下认养一块大致30平米-50平米不等的土地,体验自己耕作、收获的乐趣,达到乡村与城市连接、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目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市民农园”或者“自耕农园”。这种模式简单且很容易实施,农民或集体组织提供耕地,协助种植管理,由市民出资认购并参与耕作,其收获的农产品归市民所有,市民在劳作过程中还能享受农耕乐趣。这种模式据说发源于十九世纪的德国,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近年来,随着城市中各种社会压力和问题(例如疫情)的出现,欧洲、北美等国家争相效仿,更是掀起一股市民农园运动的热潮,在亚洲的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也广为流行。我国的“开心农场”和“QQ农场”均属此种形式。

此外类似的形式还有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简称CSA),消费者起初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由消费者提前预付费用定制蔬菜,并且消费者参与到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者按有机(或近有机)标准进行农业生产,再将农产品直接送给消费者,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如今,CSA的理念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并从最初概念延伸出更多的内涵,如分享劳动(自愿参与,赚取工分)、共享农庄(资源共享、园区共建、风险共担、收益共赢)等。

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看,这种以农耕劳作为基础的融合模式,在城市化发展较快及经济发达地区,受到了普遍欢迎与追捧。但城市化发展较慢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却境遇尴尬,问者寥寥。即便是北上广这样的大都市圈,虽然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但也都还停留在简单的土地租赁经营上(我将此模式称之为市民农园的1.0版本),未来随着农文旅市场的深度融合发展,一定会在单纯租赁经营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与完善田园管家服务体系(市民农园2.0版本)和自耕农品社区体系(市民农园3.0版本),并且可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同步体验。这样的一种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尤其在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有着无限广阔的市场前景,更会为投资者带来巨大商机。

第三、 与农产品流通紧密结合的模式

在我国,处在农产品流通链条上的农贸市场,遍布城乡。与其深入融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农文旅发展方向,目前,大多数农贸市场仅仅承载农产品流通、销售功能,但是,伴随市场不断发展、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大城市周边、优势特色农产品集聚区的农贸市场,将会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农产品销售功能,而是将创意手工体验、农耕文化展示、消费者社交、休闲集于一体,通过体验化、场景化手段,更加凸显消费者沉浸式营销、更加彰显在地品牌文化。

这种模式,在世界上也有不少案例值得学习,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拱形市场、日本东京的筑地市场,在我国,北京三源里菜市场也值得借鉴。

我一直认为:你想感受一个地区的生活态度,你想感受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你想感受一个城市的饮食文化,那么你一定要去逛他们的菜场,哪怕不买菜也会让你流连忘返,想想看,在这样的菜市场里,不光能随心采购到最新鲜的食材,并且现场就可烹饪制作,还可以欣赏着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感受着浓郁的在的乡土文化,带着孩子去尽情地玩耍游乐,是不是想想都让人兴奋?这样的一个市场本身不就是景点吗?

除以上三种融合模式以外,农业与文旅还可以从更多层面进行相互紧密融合,例如与农产品加工融合、与农业科技研发融合等等。在此就不再一一例举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市民农园 猪肉贵一倍也难赚钱
30平米的地,一年2000元,啥事都得自己干,还供不应求,这块地到底有什么好?
共享农庄不赚钱?看经营十几年的他们是如何盈利的?
小毛驴短链农业:回归原始
家庭农场扩做亲子乐园,如何抓住“儿童”这个大市场?
国内外创意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