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圳市龙华新区综合发展规划


主要内容

1.  建立全周期的综合规划体系

以目标定位及策略落实全市任务、体现地区意愿;以基本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工业用地底线为空间底线保障,引导市场化发展;以总体实施方案与持续性的年度实施方案为抓手落实规划目标。


周期综合发展规划体系

 2.  构建统揽全局的深度城市化指标体系

构建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社会和谐、生态环保等为一体,统揽全局的质量提升指标体系,以此作为全区各项工作的目标与考核指标。

3.  建立中轴崛起、三生统筹的空间结构

自西向东打造生态、生活、生产廊道。依托三廊发展北站商务核与观澜科技核,形成城市反磁力中心。重塑九大功能片区职能。以两核为龙头、三廊为纽带、九区为基础,构筑联系香港与东莞的深圳中部战略轴线。


“中轴崛起、三生统筹”空间结构

4.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搭建多规合一平台

梳理法定图则与土规差异图斑,综合考量专项规划、重大项目、环保要求等,确定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划定开发边界控制线。搭建多规合一平台,促进土规修改与“二调”变更、法定图则修改、建设项目选址等多项工作联动。


 “两规”合一思路图

5.  划定更新和整备片区,推进存量空间二次开发

依据政府和市场职能,划定XX个土地整备单元和13个更新统筹片区,明确片区更新方式、配套设施、保障性住房等指引,明确片区更新方式、配套设施、保障性住房等指引。


城市更新统筹片区配建公共设施指引

6.  提供产、城、人协调发展的多元产业空间

规划以空间要素供需为线索,梳理各类产业布局规律、就业人口空间需求,提供区位合理、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科技园、商务园、工业园等产业空间,使城市主动适应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7.  重构交通体系,支撑空间结构形成

围绕高铁枢纽打造深圳北中心,形成原特区外新的反磁力极核。谋划轨网加密和中运量试点,优化快速路网结构,推动高速路市政化改造,以交通体系建设促进三廊形成。

8.  引导社区自治加强社会融合与文化传承

引导股份公司通过合作开发土地、发展实业等手段促进集体经济转型;鼓励社区自治,培育多元治理主体,促进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打工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共建共享。

9.  将山水格局融入生活生产空间

以观澜河一河两岸为重点,活化城市空间,缝合居住、商业、文体、生态等城市功能,提升城市中轴品质,以慢行体系串联功能片区,推动生态融合发展。

10.  逐年制定实施方案,统领全区建设工作

按年度制定工作方案,确定年度项目、责任分工及进度要求,按季度进行考核。


创新特色

1.  建立多部门联动的规划编制及实施机制

新区成立了由7个职能部门组成的规划联合编制组,以综合规划及其实施方案为平台,统筹部门规划及年度项目,解决了多规间的平台之争、空间之争。

2.  探索梯度赋权的公共服务供应体系

针对外来人口特征,根据不同人口结构的公共服务需求差异,探索梯度赋权的服务供应体系,逐步实现文教体卫及社会保障等服务向实际管理人口全覆盖。

3.  以更新统筹片区促进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打破产权界限划定更新统筹片区,运用综合整治、局部拆建、历史保护等复合式更新手段,统筹公共设施、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变以往更新小、散、乱的困境,加强更新中的政府统筹、市场主导与社区参与。

4.  探索产业空心化风险下的工业用地底线管理手段

面对更新侵蚀制造业空间的挑战,划定32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控制线,线内严控工改居,保留工业用地性质、制定分类优化策略,并转换为新区党工委《加强空间资源管理,保产业促发展》政策文件,保障产业平稳转型。


工业用地控制线

5.  以大数据为基础,试点存量空间规划方法

基于全市出行调查及企业普查数据,总结产业片区的职住平衡特征。以观澜园区为试点,转变蓝图式规划方法,以规划期内有限的空间潜力为基础,制定可实现的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目标,引导增量存量空间优先补足片区缺失功能。


实施效果

1.  指导下层次规划编制

在规划指导下,新区在商务核和科技核,分别开展了北站片区、樟坑径片区图则调整,提高中心能级;在生产、生活、生态廊道上,分别启动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研究、观澜河两岸城市设计、福龙生态走廊综合研究,强化廊道带动,支撑“两核、三廊、九片区”结构形成。

2.  促进更新统筹片区有序实施

4个统筹片区已按规划要求开展更新改造,陆续签订了政府、市场、社区等多方合作协议,以多元手段促进了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3.  推动公共设施建设

在年度实施方案指导下,新区公共项目实施率达90%以上。三年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所,建成医疗卫生机构298间,新增大型文体设施15处。争取了市八高、市新华医院、第二儿童医院、市美术馆新馆、市群艺馆等一批市级公共设施落户新区。

4.  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近三年新区公园数由52座增加到68座,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2.2平米增加到15.3平米。完成观澜河干流及23条支流综合整治,形成了中心区段7.7公里的景观长廊。

5.  率先发展中运量交通

接驳四号线及观澜核心区的现代有轨电车已开工11公里。公共自行车站点已建成64个,投放自行车1500辆,提升了慢行系统服务水平。

6.  实现了规划实施中的公众参与和监督

开办问答龙华、幸福龙华微信、微博公众号,实时发布民生项目的建设计划与实施进展,接受市民在线互动与监督。

综合规划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发展力量,实现了新区三年大变样,为深圳中轴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来灵宝的变化】灵宝市2016年
「城市规划」高清图集展示《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下,拥挤不堪的“大城市病”该治了!
苏州高新区:“一核、两轴、三心、六片”最新规划图.2009-2030
雄安这10个片区详细规划曝光,太漂亮了!
唐山曹妃甸新城总体规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