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解思维”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案例②】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篇】

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科技

近年来,市科技局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突出顶层设计的源头集成性、体系化改革,统筹要素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围绕产业链积极部署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奋力打造“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全市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创新能级持续提升。一批创新技术、创新平台、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不断突破、集聚、发展、壮大,全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4年保持全省前3位次,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依靠全链条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淄博科技创新实践路径。

一、强化平台建设体系化改革,推进“平台+项目+人才+企业”一体化协同创新,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产业支撑力。一是着力构建高能级创新高地。聚焦高端化工优势产业,整合国内外顶尖科学团队,打造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等开放式科研平台,构筑前沿科学研究体系,强化源头技术供给。引导临淄区精细化工产业持续创新和跨越升级,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新高地,“临淄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二是布局企业科技创新平台。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聚焦氢能、智能网联等新兴产业领域“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攻坚突破,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重大创新平台载体,提供前沿引领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的工程化、系统性解决方案。2022年,全市新增6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4家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新型研发机构,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448家。三是推进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以平台载体为依托,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示范工程,攻克一批关键产业工程化技术,形成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2022年,全市8家企业实施的创新项目获得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立项扶持,扶持资金9328万元;获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立项90个,扶持资金3145万元;全市5个牵头项目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数量居全省第3位,其中,东岳未来氢能的“高性能氢燃料电池质子膜”项目获技术发明奖特等奖。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体系化改革,构建“科创企业孵化+高企培育+科技金融助力”的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服务链条,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产业承载力。一是全面加强孵化载体提质升级建设。聚焦企业成长链条,制定《关于扶持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创新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畅通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企业集聚到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提升孵化载体在创业承载、支撑服务、活动组织、资源整合、辐射带动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体系健全、共享高效的一体化企业孵化创新体系。2022年,山东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等3家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山东省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孵化链条入选全省首批科技企业孵化链条试点建设名单,全市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25家, 服务创业团队525个,在孵企业数达到412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76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二是培优做强科技型企业规模优势。创新“市+区县+科技服务中介”联动服务机制,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利用“科技企业云平台”, 构建“企业发展需求—数据收集评价—政策精准推送—企业短板培育”的科技服务体系,精准服务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需求。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37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822家;16家企业入选科技领军企业,居全省第五位;54家企业入选科技小巨人企业,居全省第四位。三是加快建立科技金融多渠道服务方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信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研发的若干措施》,推出“科技研发贷”,降低银行放贷风险和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2022年,银行为35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贷款496笔,贷款金额16.77亿元,同比增长29.60%,其中风险补偿备案金额16.77亿元;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补助393.6万元。

三、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化改革,创新“产业需求+数据决策+精准匹配”招才引智模式,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产业带动力。一是组建全市产业顾问团。依托北京中科老专家技术中心、国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等头部机构,积极引入以中科院为代表的顶尖创新团队,同时整合本地“科技副总”、龙头企业技术核心等共同组成产业顾问团,论证产业发展方向和先进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的可行性,促进中科院“双百工程”在淄博首先落地,编制产业创新图谱和科技创新路线图,正式发布了《淄博市聚氨酯产业发展报告》、《淄博市光伏材料产业发展报告》、《淄博市新能源汽车材料产业发展报告》,谋划设计30个强链补链延链项目,促进优质创新要素向全市产业链和骨干企业聚集。二是持续推进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建设。建立了由创新能力指标、成长经营指标以及辅助指标等3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筛选3000家创新能力较强、研发活动较活跃的企业进行了评价,初步确定100家创新发展标杆企业,积极推动科技服务产业发展决策由“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型。三是促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名城名校合作行”和“揭榜挂帅”产业引才活动品牌。科学统筹整合全市创新需求,变独立分散为集约高效,形成统一的科技创新需求大市场,集合对外揭榜挂帅、寻求合作,增强合作话语权。实施“科技副总” 赋能行动, 出台《“揭榜挂帅·全球引才”产业引才工作方案》,开展“名城名校合作行”系列活动,引导市内外高校专家教授到企业一线开展产学研对接,着力打造产才融合、校城融合的“淄博样板”。2022年, 先后组织了“与山东大学校地合作系列活动”、“哈工大-淄博市智能装备产业项目对接洽谈会”、“华中科技大学对接交流会”、“科技合作名校直通车系列活动—淄博·成都专场”对接洽谈会等多场综合大型活动,累计达成合作意向40项,现场签约合作项目15个;2023年,成功举办鲁港科技创新合作大会暨第二十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达成合作意向100余项,现场签约项目36项;累计选聘“科技副总”500余人次,发布“揭榜挂帅”企业技术难题79项,21个项目已实现揭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济日报
科创数字化热潮涌动,赋能广州高企科小做优做强
关于加快全市科技创新的调研报告
创新创业 | 一文读懂新型研发机构
2014年1月各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措施汇总
培育发展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