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作文制胜“十招”

高考作文制胜“十招”

高考作文辅导 2009-05-04 09:09:18 阅读47 评论0   字号: 订阅

                                               高考作文制胜“十招”2009.5.2

                                                                       黎 军

一.有一个最佳的立意

新材料作文一般都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考生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立意,只要立意与材料有关联,作文都算切题。但是,立意有高下之别,从材料中发掘出最佳立意,是高考作文的制胜之道。“意高而文胜”,审题时一定要在立意的确立上费一番思索,立意高远,就能从一般化的作文中脱颖而出,抢占先机。

二.有一个醒目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目起得好,“眼睛”有神,文章就有了活气。人们常说“题好文一半”,这话是有道理的。在文章标题上下功夫,尽量使自己的作文题目漂亮起来,此乃“靓睛法”,是高考作文制胜的又一妙招。所以,同学们要在标题上搜索枯肠,使文章题目或飘逸灵动,或质朴简明,既“小”而具体,又有意蕴,能够涵盖文章中心。

三.有一个鲜明的中心

作文要中心突出鲜明,这是老生常谈,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学生很少。立意一旦确立,就要围绕中心布局谋篇,如同众星捧月,与主题无关的东西要全部舍弃。中学生的作文常常与此要求背道而驰,要么文不对题,要么内容芜杂,淹没了中心,要么含糊其辞,不知所云。所以,下笔前要对素材作一番梳理,将不能表现主题的内容全部剔除。

四.有一个鲜活的“自我”

写作是展示“自我”的精神活动,但中学生的作文常常把“自我”摆不进去,即使摆进去了,也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抑或是一具干瘪的空壳,缺乏鲜活灵动的生活气息。同学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验构思行文,切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而要把活生生的“自我”展现出来,真实表达当代青年应当具有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五.有一个有力的支撑

毋庸讳言,学生作文“假、大、空”者多,“真、小、实”者寡。许多考生无话可说,只好求助于古人,把司马迁、屈原、李白等往作文中生拉硬扯。这种写法缺乏扎实有力的支撑点,令人生厌。同学们一定要聚焦于鲜活的现实生活,从自己的生活阅历中选材,切口要小,情感要真,叙事、议论要具体,这样作文才能有一个有力的支撑。

六.有一个精彩的开头

写好开头极为要紧。阅卷老师对作文开头都很注意。高考作文好的开头具有几个要件:①要从所给的材料切入。既不能对材料只字不提,又不能大段大段地摘抄材料,而要对材料进行或概括或形象地简明阐发,以奠定作文的立足点。②要有文采,生机勃发,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③要为下文搭好跳板,使文章主体部分顺利而自然地开启。

七.有一个隽永的结尾

结尾也是阅卷老师注意的“区域”,马虎不得。古今文人都很注意结尾的写法。高考作文好的结尾也具有几个要件:①要与开头或题目遥相呼应,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②要简洁明快,干脆利落,如“豹尾”刚硬有力,切忌拖泥带水。③要有余韵,意味隽永,有余音绕梁之妙,切忌喊几句空洞的口号,落入概念化的泥淖。

八.有一个错落有致的段落结构

高考作文中,“三段式”是面目可憎的一种结构:开篇简单化地引述材料—中间空泛地记叙、议论—结尾概念化地表示决心。这种僵化呆板的段落结构一定要避免。“文无定法”,段落结构要不拘一格,一个意思表达清楚了,便可自成一段。每个段落可长可短,但文章仅800多字,段落不可太长。这样长短不拘地安排段落,有错落有致之妙。

九.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篇幅限定

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800字。这是个刚性要求,一定要达到。字数不够,阅卷老师会认为你“江郎才尽”,无话可说,必然要扣分;字数刚够800,也不可取,阅卷老师会认为你在拼凑字数,敷衍成篇,对你的作文印象也要打折扣;字数超过50—100字,是恰到好处的篇幅限定,阅卷老师对这样的篇幅印象最佳。希望同学们按此篇幅行文。

十.有一个漂亮的文面

漂亮的文面,是高考作文制胜的“狠招”。这是阅卷老师打印象分最为关键的一环,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千万不可草率从事。在文面上,字体娟秀的同学占尽先机,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字写得不好的同学,要力求书写整洁清晰,字体大小适中,而且要“从一而终”,不要虎头蛇尾。如果写错了,最好“将错就错”,不要涂改,以保持文面整洁。

以上高考作文制胜“十招”,同学们尽量争取全部做到。如果能把七八招使出来,你的高考作文定能稳操胜券。

 

下面是一篇优秀作文,经过黎军老师的精心修改,作者是高三(10)班的梁姗同学。请同学们认真品读,仔细揣摩。读后,再认真阅读黎军老师对这篇作文的评点。

命题材料:美国加州,有著名的红杉林。一棵棵高大的红杉耸入云霄,如同沉默的巨人,令四面八方的游客叹为观止。加州红杉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植物,最高的红杉树可达九十公尺,相当于三十几层楼的高度。令人惊讶的是,加州红杉是浅根型植物,它的根入土并不深。但是,加州红杉总是成群结队地集结成一片茂密的森林,它们的根紧密相连,形成一片庞大的根网,有的可达上千顷。因此,任凭风吹雨打,很少有一棵红杉会倒下。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家的根

                                                宝鸡市凤县中学高三(10)班  梁 姗

地上的树,肩并肩;

地下的根,手拉手。

于是,地上的树有了坚实的依托,一个劲儿往上长,直向云里钻。

这样的树,就像我的家;或者说,我的家,就像这样的树。

我的家,七口人。七口人,七棵树;七棵树,七条根;七条根,根连根,你牵连着我,我搀扶着你,盘根错节,交织成一个庞大的根系。

于是,我的家有了扎实的根基。不论风云如何变幻,我的家,风雨不动安如山。

我的家富裕吗?不,我的家是个贫寒之家。

爷爷奶奶是两棵老树。他们已经停止生长,日渐枯萎。我和弟妹是三棵小树。我们都在上学,是典型的“消费者”。爸爸妈妈是家里的顶梁“树”,他们支撑着家庭的大厦。其他五棵树都要从他们的主根上吸取养料。这样的家,怎么可能富裕呢?

但是,我的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和和美美,乐乐融融。

我的家一帆风顺吗?不,灾难,这个不速之客,隔三岔五地光临我的家。

那年秋冬时节,一场罕见的霜冻毁了我家的田间作物——那是我们全家的衣食之源啊!

那年春夏之交,受汶川特大地震波及,我家的几间房屋有的倒塌了,有的成了危房——那是我们全家一生的心血啊!

那年开春,一场大病,差点夺去了奶奶的命。为了救奶奶,爸爸妈妈拼凑了一万多元的医疗费——那是我们全家的全部积蓄啊!

灾难似乎特别青睐穷人。你越穷,它就越喜欢往你家里钻。但是,不论什么样的灾难,我的家都挺过来了。

当然,面对灾难,爸爸也有烦心的时候。

这时候,爷爷就语重心长地说:“娃呀,挺住啊,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

这时候,我和弟妹就往爸爸身边偎。这个给他捶捶腿,那个给他揉揉肩,边捶边揉边让他看我们的成绩单——那是我们给爸爸这条主根注入的精神养料。特别是我,每次考试都稳拿年级第一。语文老师开玩笑说:“撼山易,撼梁姗难!”

看着看着,爸爸额头舒展了,脸色放晴了,浑身有劲了,又风里来雨里去地为全家奔波。

就这样,我们肩并肩,我们根连根;我们手拉手,我们心连心,跨过了一道又一道坎。

你知道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植物是什么吗?是加州红杉!这种树最高可达九十公尺,可与三十几层高楼比肩。它是浅根型植物,但它们的根紧密相连,所以,每棵红杉都能高耸入云,如同沉默的巨人,狂风暴雨奈何它不得。

加州红杉,就像我的家;或者说,我的家就像加州红杉。

因为,我们都有一片强大的根网。

【评点】

①标题质朴、简明,与材料扣合严密,奠定了作文的立足点,选取的切口细小而具体。

②开篇如诗,语言凝练精美,形象化地对材料进行总括,交代了“根”和“树”的关系。

③简洁的开篇之后过渡极为自然,用回环的修辞手法把“这样的树”与“我的家”联系起来,打开了向主体部分迅速推进的通道。

④以“我的家”为写作对象,内容具体,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避开了中学生作文常见的那种空泛浮华之气。

⑤主体部分用比喻、设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化地简介“我的家”的境况,以及所遭遇的灾难,叙事简洁生动,内容实在,为作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⑥注意细节描写,“爸爸烦心”的那一段,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描绘,把“我的家”乐融融的家庭气息渲染得非常生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⑦篇末再次运用回环的修辞手法,与开头照应得十分自然、和谐,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⑧对命题所给的材料运用纯熟,既根植于材料,又不生搬硬套地照抄,文章与材料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⑨中心十分突出鲜明,处处围绕我家的“根”做文章,笔墨集中,内容紧凑,不蔓不枝,主干十分清晰,语言简洁明快。

⑩在高考中,作文倘能写到这个份上,必得满分无疑。请同学们务必认真揣摩这篇文章的写法,争取高考作文力拔头筹。

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扔飞镖的游戏,看谁叠的纸飞镖飞得高,飞得远。每次游戏,钱学森叠的纸飞镖都遥遥领先。因为他叠的飞镖十分对称,且缝隙很小,利于飞行。儿童时期的游戏,可以说是钱学森热爱航天科学的萌芽。

    (2)19世纪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小时候经常跟随父亲到各地旅游。每到一处,父亲总要把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详细地讲给他听。这段经历对歌德以后从事文学艺术创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2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0例
2021 高考作文押题必备!10 大主题词 立意角度 时评选段,不能不看
2021届高考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与议论文写作增分方法探讨
2016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高考作文,举一反三读懂材料,作文立意不难寻到
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讲评及例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