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前城址或为“帝尧都城”——陶寺遗址
全文3600字


速览:20世纪50年代发现陶寺遗址发现之后,对其文化内涵的揭示,主流倾向于其是帝尧时期的都城“陶唐”。这篇文章从陶寺遗址出土的代表性器物阐释陶寺文化的重要性;将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结合,探讨“尧都平阳”的所在地;通过对比考古学中“都城”的标准,对比陶寺遗址的规模和内涵。


陶寺城址

帝尧都城“陶唐”

位置:陶寺遗址位于汾河以东,塔儿山西麓,山西襄汾县城东北约7.5千米的陶寺村以南。

面积:遗址东西约2千米,南北约1.5千米,总面积在300万平方米以上。

年代:B.C2400-B.C1900,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晚期

分期:陶寺文化早期:距今4300——4100年

         陶寺文化中期:距今4100——4000年

         陶寺文化晚期:距今4000——3900年


尧舜禹传说是三位重要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实行“禅让制”,统治期间“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孔子非常推崇这三位的崇高品德,认为其符合儒家思想中圣人的标准。其中尧舜还被列入“五帝”的行列。

但通过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对五帝世系的记载来看,他们也并非是那么的“圣”,因为他们终归是一家人。

(图表为父子亲属关系,并非帝位传承关系)

帝尧在历史上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昭明统治,品德高尚,任贤不任亲。是历代帝王效仿的偶像级别的人物。

陶寺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关键节点。

陶寺文化属于史前文明,在其之前的中国地区范围内文化林立,各有特色。在陶寺文化之后,中原地区文化凸显,影响着历史时期夏商周文化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王”级人物,一处都邑城址,二者可以在给中华文明书写怎样的历史?

 陶寺遗址的重要发现 


 /文字 

在一个陶制扁壶上,发现了毛笔朱书“文”“尧”二字。

(陶寺扁壶书写)


(甲骨文“尧”字写法)



(陶寺扁壶书写)

(甲骨文“文”字写法)




不用怀疑第二个字是“父”字,因为甲骨文中的父是这样的

这两个字并非一模一样,而是有一个发展的趋势。

当然,“文尧”的解释并非定论,只是主流观点。还有种说法是:“文
”、“邑

 /彩绘盘龙纹盘 


“可以点击蓝字”

史前出土的“龙”形器物,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以陶寺蟠龙纹盘为例

(M3072出土彩绘盘龙纹陶盘)

这种陶盘一共出土了四件,时间有先后,形象也有演化。并且都出土于高等级墓葬中,且每个墓仅有一件。

(图片来源于“陶寺考古”公众号)

所以,这种物品在当时非常重要和稀有,有可能是当时上层统治者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中国龙”的崇拜可以说是一脉相承、逐步进化的,对“龙”形象起源的探索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中华文明的探源。

闻一多先生提出龙是“综合图腾”的说法。基本特征就是“大蛇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和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而陶寺龙盘上龙的特点是:盘曲如蛇,鳞状斑纹,锯齿状牙齿,上颚微翘,口中还衔枝状物。



所以,蟠龙纹陶盘的出土对探索陶寺遗址的性质非常重要。


 /礼乐制度 

礼乐制到西周时期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用于规定社会的礼仪等级、统治人民及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作用。

孔子非常重视“礼”“乐”的教育作用,“礼乐”一方面修身养性,是一种观念;一方面规范社会秩序,是一种制度。

随着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年君主专制社会的正统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影响着中华民族至今。

因此,对于“礼乐制度”起源的探索直接关系着中华文明起源的揭秘。

注:
礼乐制度分为两部分——礼器和乐器。
“礼器”的定义:是古代中国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
“乐器”作为礼器的产生则体现了礼与乐在从原始巫术礼仪中分离出来之后的又一次合流标志着礼乐制度的基本形成。



陶寺的“礼乐”




在陶寺遗址中出土的重要乐器有鼍鼓(用鳄鱼皮所蒙的鼓类乐器)、土鼓、石磬、铜铃、陶埙等。

(土鼓/也称陶鼓)

(石磬)
(铜铃)


其中鼍鼓8件,位于5座王级大墓;石磬4件,位于4座王级大墓;土鼓6件,位于5座王级大墓,和大墓附近的一座中型墓葬。

铜铃3件、陶埙1件。全部出土于陶寺文化早期居住址的文化层、灰坑或水并之中。

所以,鼍鼓、土鼓、石磬这种乐器是为高级贵族,普通人没得用。而普通平民所用的铜铃和陶埙,也不会出现在大型墓的陪葬品中。

这就体现了一种礼乐等级观念。


“尧都平阳”的史料记载及地望 



今晋南临汾市在周时便称平阳,东周三家分晋时,韩国便建都平阳。

在商周之际,翼城-曲沃之间有一个唐国,史籍记载是唐尧后裔的封国,史称旧唐国,本属于商的属国,西周成王(武王发的儿子)时期还参与过“武庚叛乱”,周成王便派自己的弟弟叔虞去管理唐地,所以叔虞也被称作唐叔虞。


(注:武庚叛乱——武庚叛乱是指牧野之战后,周趁着商朝主力东征,灭商,商主力尚存,灭商三年后,王位继承问题,周内部发生矛盾,以武庚为主的商人奴隶主发动叛乱。)


史料记载


《水经注》记载:平水出平阳,平阳因在平水之阳而得名。

《汉书·地理志》注:“平阳县,春秋鲁昭公二十八年置,当今临汾县治,取义平河之阳。”

此外还有《尚书》、《后汉书》、《读史方舆纪要》等史书都有“尧都平阳”的记载。

《山西省辑要》卷二、平阳古城下:“在临汾西南,尧都平阳”。

顾颉刚和范文澜先生等人,都对这一说法做了肯定。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里写道:“尧都平阳,居地在西方”。


所以,平阳在晋南地区的这一看法没有太大的疑议的。

在上一篇与“黄帝”相关的公众号文章中有写,五帝时代是夏朝之前很短时间内的人物,也就是在距今4000年前后。

而在晋南这片地区,这个时间范围内,最大规模的城址遗存,莫过于陶寺城。

“陶寺”有“王都”气魄 


 /城址规模和结构 

考古判断都城遗址有一定的标准

🌱 城墙
🌱 宫殿区/宫城
🌱 大型宗教礼制建筑
🌱 王陵区
🌱 公关管理手工业作坊区
🌱 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国库)
🌱 普通居民区

城址结构:分为大城、小城和宫殿区。

城内有大型建筑遗存、居住区、陶窑等手工业作坊区、墓葬区和祭祀区。以及一些水井、垃圾坑、窖穴等遗迹。


🌱 城墙

陶寺遗址的城内并没有发现地面城墙遗存,只发现了地基,推测地面存在土坯城墙,比较容易被推倒。

🌱 宫殿区/宫城

宫殿区位于整片遗址的东北方向。其中发现了两座陶寺早期的大型建筑基址ⅠFJT1、ⅠFJT2。和一座陶寺中期的大型建筑基址ⅠFJT3。

在宫殿区的东南部还发现了仓储区,应属于当时的国库。


🌱 大型宗教礼制建筑

在宫殿区中部发现了大型建筑基址FJT3,近正方形,边长约100米,总面积约1万余平方米。该基址上的主体殿堂残留有柱网结构。

🌱 王陵区


陶寺墓地位于南沟沟头和赵王沟之间,位于大城的东南方向。

为单纯的成人埋葬区,发掘墓葬近万座,贯穿陶寺早期至晚期。面积在40000平方米以上,发掘面积4900余平方米。

其中发现的墓葬已经可以划分为:王级大墓、大型墓和小型墓。


学者卫斯认为:陶寺城中的大城套小城、小城有宫殿,城中有专门用于祭祀和观测天象的“神台”,正是文明社会成熟的表现,也符合作为“王都”的基本条件。

仅从面积上来说,陶寺城址就非常有王都气派。陶寺300万平米的城址建成,是在陶寺遗址的中期。早期也已经达到了160万平米。

根据任式楠在《中国史前城址考察》中的记载,华北地区陶寺中期城址发现有20座,其中30-40万平米的城址仅有2座;长江流域陶寺中期的城址有6座,湖北天门石家河城址为最大120万平米。

 /距今4000年的大型古观象台 


古观象台基址:编号UFJT1,发掘者称其为“陶寺城址祭祀区大型建筑”。该建筑形状为大半圆形,面积约1400平方米。原有三层台阶,现仅存基础。

如此大规模的观象设施,却是具有四千年前的王都气魄。

 /与周边遗址之间的关系 

学者刘文强还从史料记载的“尧放四罪”的历史,结合陶寺文化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变迁,来论证帝尧时代历史的真实性。

尧放四罪

《尚书·舜典》载:“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其中就论证有大禹的父亲鲧是良渚文化之后,在良渚文化遭洪水毁灭后,被尧迁到了陕北“石峁遗址”所在处。

/结语 

中华文明从何处来?我们至今为止的一些观念和行为模式又是何时形成?

有不少“起源”一类的问题是很多人想要追溯的。

但是,这个追溯的源头,历史文献并不能给我们一个好的答案。只能通过考古学的揭露和阐释,才能然那段已经不完整甚至消失的历史露出蛛丝马迹。

陶寺遗址的揭露,可能就是回答了“中国龙崇拜的形成”、“甲骨文的前身”、“礼乐制度的起源”的问题。

甚至一些城市建设、社会制度、等级观念等当时社会的情形。



END



参考文献
[1]赵越云,郭风平. 陶唐时期礼乐制度在晋南地区的基本形成[J]. 兰台世界, 2013, (36): 82-83.
[2]申慢慢. 陶寺墓地研究[D], 2021.
[3]高坤. 中国龙崇拜与图腾信仰辨析_高坤[D]. 鲁东大学, 2017.
[4]关于“尧都平阳”历史地望的...探讨——兼与王尚义先生商榷_卫斯[J].
[5]荆泽健. 陶寺遗址聚落与文化结构分析_荆泽健[D]. 山西大学, 2017.
[6]何驽. 再论“最早中国”及其判断标准_何驽[Z]: 三代考古, 2021: 160-168.
[7]“陶寺遗址”与“尧都平阳”...中国古代文明起源问题的探讨_卫斯[J].
[8]刘文强. 尧放四罪的考古学观察_刘文强[Z]: 西部史学, 2021: 77-1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尧都从传说走向信史——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发布
陶寺是尧的都城
陶寺遗址:“最初中国”的样貌
帝尧的都城平阳找到了!学者:临汾陶寺和文献完全吻合就是平阳
陶寺遗址:文字、城市、观象台——帝尧“古唐国”传说的考古证据
陶寺考古初显尧舜时代的“天下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