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书速递 | 《一激到底:在竞争环境中抚养孩子》

当寒门学子进入哈佛


我有一扇最喜欢的门。

由马萨诸塞大道通向哈佛大学校园的德克斯特大门,位于哈佛书店的街对面,门上写着“进门修智慧”。

哈佛德克斯特大门  拍摄者:Margaret Maloney (CC BY-NC-SA 2.0)

第一次走过德克斯特大门的幽暗拱道时,我还是个17岁的愚钝青年。作为被录取的新生,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离家千里之遥的世界。那时我觉得世上的一切皆有可能。我认为成为大学生意味着无限的机会、志同道合的同伴以及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大多数情况下,我的想法都是对的。

然而,大一学年只过去了几个星期,我就迅速意识到我不懂的东西太多了。同宿舍的同学来自我之前没听说过的、历史悠久的高中。校园里,这些同学通过某些神奇的社交圈子彼此认识,而我能听到一些有关这些社交圈子的传闻就已经自觉幸运。我没上过全国闻名的高中,不知道赛艇是什么运动,我的家庭在本校或者在常春藤盟校中都没有任何人脉关系。事实上,我在电话里告诉父亲我被哈佛大学录取的时候,他说:“但只有富人和肯尼迪家族的人才会去哈佛啊!”

大学的第一学期,我偶然修了一门社会学课程。在那之前从未考虑过学习历史或政治以外学科的我,一下子就被这门新奇的社会科学吸引了。课程讲到社会分层的时候,我接触到了有关阶级、社会地位和声望的研究,它们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自己突然进入的新社群。

14年后,我仍在尝试用在那门课上学到的社会学工具来理解世界。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以后,我去了其他几所常春藤大学,开始研究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在此期间,我完成了一篇关于竞争性课外活动(尤其是国际象棋、舞蹈和足球)的论文,我将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未来产生的焦虑感与他们当下的教养方式和策略联系在一起。这篇论文也就是本书的基础。

《一激到底:在竞争环境中抚养孩子》这本书的核心是一个关于社会再生产的故事。我所感兴趣的是父母日常的养育决策如何作用于跨代际的社会结构。我的研究揭示了那些教养模式如何通过孩子们的专业化竞争性课外活动而被进一步制度化。

当代社会学往往从一种“自下而上”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再生产,重点关注在社会阶梯底层的人群。但其实同样值得研究的是中产阶级中层和上层如何达到当前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如何让自己的下一代保住当前的地位(或者实现阶级跃升)。美国社会在过去25年里逐渐加剧的不平等,让童年和父母养育的话题变得尤为重要。

我的成长路径与我研究的这些孩子大相径庭。我从未踢过巡回足球,没参加过任何运动队。虽然上过舞蹈课,但没参加过比赛。我甚至没学过国际象棋,更别提参加象棋锦标赛了。事实上,我在上中学之前都没有参加过任何有组织的课外活动竞赛,仅在中学时参加过本校举办的阅读和演讲比赛。我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小孩,遇到大场面总是如鱼得水,尤其是在学习方面,但和我如今所研究的这群孩子依然不是同一类型。

但我还是走过了德克斯特大门。我自己对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如何聚在一处”的好奇塑造了我的社会学想象力,也是写作这本书的动力之一。

在当代美国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劳动力市场至今仍是美国人生活中最富有竞争性的领域之一。在工作中有竞争力的个人会得到高薪,进而获得社会地位和声望。能否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成功,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去了一所“正确”的学校,进而拥有“正确”的人脉。劳伦·里维拉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优秀的雇主们不仅通过名校毕业的学历来决定是否录用,他们同时也十分看重课外活动,比如曲棍球、壁球和赛艇。若想让孩子们有朝一日任职于管理咨询公司、投资银行以及律师事务所,家长们早做打算是有道理的。

如今的孩子们在赢得比赛、考取高分或者通过遴选的时候,往往会得到一个奖杯或某种物质奖励。不过研究表明,若想长期坚持参加某项活动,最好要让孩子有内在动力。对于有内在动力的人来说,他们竞争的目的是不断超越自己的目标与之前的成绩,而不是战胜别人。

我们先用外在动力来激励孩子,而短短几年之后,在大学申请中又要求他们拥有内在动力,这会造成什么结果?这种情况使得美国式童年既令人费解又充满争议。2011年出版的图书《虎妈战歌》所掀起的热议凸显了这种围绕着童年成就以及“正确”育儿方式的巨大争议,作者蔡美儿是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她期望自己的女儿们在乐器比赛中获奖,她写道:“父母唯一应允许孩子参加的课外活动,是那些他们能赢得奖牌的项目,而且必须是金牌。”

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虎妈战歌》作者蔡美儿

那一年的下半年,蔡美儿的大女儿索菲娅经历了有史以来竞争最激烈的申请季,在哈佛大学的35000名申请者中,只有6.2%的人被录取,而她是其中的一位。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家长们开始焦虑,他们的孩子们将在下一个十年申请大学,他们开始思考是否该成为蔡美儿那样的家长。在研究竞争性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我接触到的所有家长都对他们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们表现出了矛盾的心理。但是没人会拒绝给予自家孩子成功的机会。没有人会冒险不给孩子报名竞争性活动,尤其是当孩子们的所有同学每时每刻都在为赢而战的时候。

然而,哈佛大学2011年录取的2000多个学生中,总有一些是像我一样勤奋而有野心,却没怎么参加过有组织的精英赛事的学生。同时,被录取的学生中也有幸运的(像蔡美儿的女儿索菲娅一样),他们出生于富裕的家庭,从小就被按照常春藤名校的方向培养。他们之中有很多人非常努力,理应被录取。但是那些同样天资聪颖却没有同等资源的孩子们该怎么办呢?那些甚至都不了解怎么考入常春藤的孩子们又该怎么办呢?

我们常听到寒门学子的故事,比如某个为富人打工的司机的孩子被常春藤录取了,而富人自己的孩子却没有,因为这是个好听的故事。但是在每个成功故事的背后都有上千个失败者,或者完全不去尝试的人。多数时候,人们不去尝试并非基于物质条件,而是因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社会学家道尔顿·康利所写的一篇有关社会阶级的文章精准指出:“工人阶级的跃升受到成员思维和眼界的限制,上层阶级的建构则关系到可能性的延伸。”

本书讲述了家长们是如何通过建立“童年竞争资本”来延伸自家孩子的可能性。本书无意抨击疯狂的家长。我见过的一些家长是否有些过分投入了?是的,但是与其声讨他们,我更想通过详述竞争性课外活动的发展史来更加全面地看待他们的选择。同时,这群家长处在一个充斥着童年竞争的商业世界里。对本书所描述的种种育儿选择,我本人并非没有异议,但我会阐释产生这些选择的背景,并最终揭示中产阶级对于自家孩子落后于人的不安和焦虑。

在本书接下来的部分,你将读到在很多人眼中,为了让孩子成功进入哈佛大学或其他任何高等学府之门,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的东西。本书所要讲述的故事同样关系到竞争如何成为美国家庭生活的核心,而年幼的孩子们又是如何在这种影响下开始在竞争性活动中寻找快乐。

本文节选自《一激到底:在竞争环境中抚养孩子》
新书速递

《一激到底:在竞争环境中抚养孩子》

作者:[美]希拉里·弗里德曼

译者:董应之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



内容简介

为什么竞赛和课外兴趣班充斥着年幼孩子们的生活?为什么再忙碌的家庭也愿意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怀着这样的疑问,美国社会学家、教育研究学者希拉里·弗里德曼以国际象棋、舞蹈和足球三个活动为例,综合了来自田野观察、成人访谈和儿童访谈三个方面的数据,对将近100个家庭进行了全面的社会学调查。
《一激到底》不仅梳理了儿童竞争性课外活动的历史发展,分析了父母让孩子报名兴趣班、参加竞争性活动的动机和目的,也揭示了童年竞争文化背后的一套复杂精妙的产业结构。




作者简介

[美]希拉里·弗里德曼
美国社会学家,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现任教于布朗大学教育学院,在儿童课外活动、童年社会化、大众文化及选美比赛历史等研究领域耕耘多年。

译者简介

董应之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发展与心理学在读博士生。美国科尔比学院国际关系和法语研究双学士,芝加哥大学人文科学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政策和双语发展方面的研究。



编辑推荐

没有人会拒绝给予自家孩子成功的机会,没有人会冒险不让孩子参加竞争性活动
田野调查+成人访谈+儿童访谈,童年竞争资本×阶层狂热×产业结构

★超越批判,分析“鸡娃”现象背后的理性机制
为什么竞赛和课外兴趣班充斥着年幼孩子们的生活,为什么再忙碌的家庭也愿意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家长们的“军备竞赛”为什么越打越早,他们的“报班狂热”又是基于哪些理性的考虑?众多中产阶级家庭坚定且谨慎做出的选择,绝不仅仅是盲目的跟风、效仿;父母的决策有着明确的动机和渴求,希望最大限度地增加孩子们在未来取得成功的机会。

★投身现场,倾听家长和孩子们自己的声音
家长们希望孩子在课外兴趣班中培养哪些技能?为什么天赋极佳的孩子反而会遭到培训机构的排斥?孩子们喜欢参加课外竞争性活动吗,这些活动对他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家长们希望让孩子积累哪些“童年竞争资本”?通过对将近100个家庭的深入访谈,让家长和孩子自己发声,《一激到底》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深入剖析,揭示推动童年竞争的产业结构
借助近距离的观察和分析,《一激到底》揭开了童年竞争文化的面纱,呈现了其背后复杂精妙的产业结构。内容不同的竞争性活动,在组织、奖项、评选程序甚至内部冲突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套产业结构在组织、支持和推动儿童竞争性活动的同时,也塑造并影响了许多中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



专家推荐

《一激到底》是一部重要的社会科学著作,它突破了学术研究和大众批评的界限。希拉里·弗里德曼成功地解释了美国中上阶层如何看待孩子们参与课外竞争性活动,她倾听父母和孩子的心声,揭示了童年竞争性活动的张力、机制和利弊,为学者和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必要的视角
——加里·艾伦·费恩,美国西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21世纪的童年世界迎来了一位杰出的诠释者。凭借精彩的论述、详实的证据,希拉里·弗里德曼的《一激到底》向我们介绍了美国当代最引人注目的创新性研究之一:儿童竞争性课外活动的社会机制研究。对于文化社会学和社会不平等两个领域来说都有突出的贡献。
——维维安娜·泽利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
《给无价的孩子定价》作者

媒体推荐

令人印象深刻……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是美国人对于成功、失败的观念是如何渗透到下一代的,对于他们来说,这项研究是至关重要的读物。
——《出版人周刊》

这本书从三个不同的领域审视了儿童竞争性活动的历史和运行机制,视角敏锐、研究深入、叙述清晰。如果你对课外活动以及参加这些活动的孩子的未来前景感兴趣,那么希拉里·弗里德曼的《一激到底》就是一本必读书。
——《儿童·大脑》杂志

考虑到年幼的孩子也面临着相当大的竞争压力,要为考上名牌大学、从事赚钱的职业做全方位的准备,《一激到底》是一项非常及时、极富启发性的研究……读过《虎妈战歌》《放养孩子》的非专业读者,肯定也会对这本书感兴趣。
——《图书馆杂志》

图书目录


引   言  进门修智慧
导   论  为赢而战
第一章  课堂之外:一段关于美国儿童竞争性课外活动的历史
第二章  不只是玩:研究充满竞争的童年
第三章  培养童年竞争资本:通才和专业赛道上的家长怎么说
第四章  粉色女孩和足球男孩?性别与竞争性童年活动
第五章  对荣誉的瓜分:从组织和创造童年竞争资本的活动中获利
第六章  奖杯、胜利和眼泪:好胜的孩子在行动
结   论  竞赛儿童的出路
附   录  向孩子提问:田野调查和访谈的经验
注   释
参考文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美国人 “鸡娃” ,才是真的狠
中产为何要“鸡娃”?藤校教授跟踪了近百个家庭后有新发现
致哈佛招生官: 再鼓励我做志愿者活动, 我就编给你看!
我是如何被哈佛、斯坦福录取的
上哈佛没有“秘密定式” 材料越厚 学生越蠢
带出了15个哈佛,33个耶鲁学生的他说,“藤校看重的是这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