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歙砚籽料的形成

在歙砚发展历程中的某些阶段,特别是歙砚发生的初期与现代这两个特殊时期,龙尾石籽料扮演着制作歙砚之石材的重要角色甚至是主角。因此,对它的了解与研究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我们所说的籽料主要有:龙尾石及芙蓉溪籽料、武溪籽料。

      一目前可以见到新近几年出土的唐代、五代及北宋早期的古歙砚确实绝大多数都是使用这类石材制作的。经过研究分析后我们认为,这些色质特征呈多种的“龙尾石”都当属溪水中的原生子石。它们在水中的时期比歙砚开坑采石的时间早的多和长久的多。它们应具有较完整的卵石子石化特征;它们不能归属于任何一个人工开采坑口的砚矿石;它们拥有的适用制砚的性质均是长期在同一条溪水中滋润变质演化所形成的,因此也有些可识别诸如“入水微紫”等共同特征。龙尾石是以“在深溪中得”的子石形态,出现于开坑采石以前歙砚制作最早使用的有记载重要石材。甚至可以说在歙砚开坑采石前,完全是龙尾石支撑着歙砚的生产。这是龙尾石曾经的辉煌。可能由于龙尾石挖掘寻觅工作难度大,石种品质不稳定等原生石特征之类原因。在有固定石种开坑采石后,很快就停止使用了。因而才会在尚不远时的宋代就会出现人们对其是否存在的质疑。二此后,龙尾石似乎就这样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被历史遗忘了。 

        开坑时期因各种原因有些砚矿石进入了矿坑下的溪水中。这些经人工开采出而后落入溪流中的砚矿石,在溪流的自然环境中经过千年左右的冲磨与浸泡,外形已变的圆浑,较接近卵石的形态,同时外表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砚矿石的外观与品质和坑道中取得的山采石已有了明显的区别。因此,按照鉴赏砚石的传统习惯,我们将其称为“籽料”。开采于武溪两岸的砚石所形成的子石称为武溪籽料;开采于芙蓉溪两岸砚石所形成的子石则被称为芙蓉溪籽料。 被遗弃的砚石材从开采坑口的位置开始入水,在溪流的作用下向下游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经历着撞击、滚动、磨砺、冲刷等作用,逐步变化、发育成为外观类似卵石的成熟的仔料。

   芙蓉溪产生仔料的河段主要是从罗纹山眉子坑口下开始的。至溪头约3.5公里河段是芙蓉溪仔料第一个特征形态段,这段所产生的仔料由于离开坑口的距离不长,河水搬运中的卵石化程度较底,因此大多保持有板状的开采形态,只是边角稍有浑圆。这段仔料发育成熟最重要的标誌是表层有明显的浸润变质而非类卵石化的形态。因为如此,这一河段发育成熟的仔料还有可能保持着较大的体积。实际上这一特征是非常难得的,我们从其中甚至找到了少量开坑时才可能得取的最大尺寸的优质眉子石砚材。

       在溪头芙蓉溪与武溪两溪汇合后,溪水的流量较芙蓉溪有较大的提高,水位的落差也有增大。这必然地增速了流         入仔料形态的卵石化进程。从目前这一河段采挖仔料所发现的情况看,溪头至城口汪村的约3.5公里,又是一个产生仔料形态极有特征的河段。这一河段水流量大、流速快、落差大的原因,使这一河段产生的子石外形圆润,以很少见到山采时的板状与棱角,卵石化形状明显。但也随着向下游的进程,砚石在水流地搬运中不断地被撞击解体,体积明显地递缩。城口汪村附近河段的仔料多数已仅有一拳之体了,稍大者稀。然而这一河段的籽料却能充分的体现出芙蓉溪籽料形、质的华美与非凡。可以说这一河段的石品表现出了芙蓉溪籽料最完美的若梦如幻般境界。我们现在见到的许多仔料砚代表作的奇绝美材,均出于这一河段。 

      城口汪至港口是芙蓉溪籽料存在的最后一个河段。这一河段的落差更为增大,砚石也再度分裂,在这一河段已很难寻找到可以制砚的石材。笔者曾在港口附近的河段考察,所见到的芙蓉溪籽料多数仅蚕豆般大小。港口以下又得新的水源加入,溪流已成大河之势。蚕豆大小的石材近为沙粒,芙蓉溪仔料已不存矣。 

      我们见到的武溪籽料虽然比芙蓉溪籽料的卵石化程度高,但武溪延岸坑口所开采的砚石材质大多远逊于芙蓉溪沿岸坑口所开采的砚石材质,然武溪仔料中鱼子枣心类和丝纹类石品却非常优秀。我们相信,随着歙砚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歙石采掘的新发现,武溪仔料可能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欣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载]歙砚仔料的形成与赏析【转藏】
朋友圈的歙砚子石
四大名砚——歙砚
歙砚石材中的济溪石(济源石)
歙砚历代名坑简介
四大名砚.歙砚04金星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