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薄壳,潮汕人饭桌上绝对的主角!

暑夏时节,潮汕人的饭桌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道海鲜,就是薄壳了。那么什么是薄壳呢?

1

什么是薄壳

薄壳学名寻氏肌蛤。贝类海产品,因壳薄故名。是广东潮汕地区和福建东南部的特有海产品,它生活于盐度较高的外湾或岛屿的滩涂中,喜群聚,常成片粘连在一起,用足丝(俗称锭)附着于泥沙中。成熟时雌性呈橙黄色,雄性呈乳白色。有野生和人工放养两种。潮汕首创养殖薄壳,达濠凤岗村最为出名。其肉味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实,薄壳的全身都是宝。

2

薄壳的季节性很强

薄壳的季节性很强, 每年8-9月,薄壳性腺开始成熟并产卵繁殖。生殖腺 成熟时雌性呈橙黄色、雄性呈乳白色,并充满整个外套膜。幼苗生长到翌年清明节前后便可移播放养,至8月开始收获,10月基本收完。一般亩产1.5-2吨,高的可达6吨。

每年霜降节气前后,薄壳首次产卵,称降栽;小寒节气后2度产卵,称寒栽。这两批卵皆在冷风冻流中产下,任其野生野长,先天不足,长势不佳,春暖后陆续采起作为对虾和鸭的饲料,进入夏天才择优上市。立春节气后产第3批卵,称春栽,最优良,放养后于端午节前从浅滩采起,匀放入水深、流畅、海生物多的海域,大暑节气后便可陆续采起,农历七八月最肥大。

因此,每年农历七八月是吃薄壳的最好时机,此时的薄壳头大脂厚,体黄,味道鲜美。待秋风一起,基本上就没有机会吃到美味的薄壳了。

3

薄壳的吃法

对于薄壳,最经典的食法,莫过于炒薄壳。

炒薄壳必须旺火,金不换、薄油、香鱼露,猛翻猛炒,方才能出一盘美味。

食材佐料:新鲜薄壳、食油、蒜头米、金不换(鱼生菜)、红辣椒、鱼露。

薄壳洗净、沥干,蒜头、辣椒、菜脯切细,金不换摘叶和嫩芽,待用;先在铁锅(潮汕人用'铁鼎')用油爆炒蒜头起香,辣椒、薄壳、金不换依次倒进鼎中,只听'咋'的两三声曝响,左手掌鼎、右手用铲子(鼎锹)或杓子翻炒,并倒入适量鱼露,动作迅速,不可停杓。当看到薄壳在锅里均称开花怒放(壳子展开)时立即熄火起锅,一盘香喷喷的炒薄壳就完成了。

炒薄壳必须搭配金不换(鱼生菜),这种独特的香草与薄壳的鲜味天然融合,俨然已经成为薄壳的一部分。炒薄壳而无金不换,犹如吸烟无火,不吃也罢。

吃炒薄壳会上瘾的。在过去,薄壳价格便宜,吃薄壳时会令人禁不住地叫了一碟又碟,边吃边把薄壳壳往桌子下扔,把脱地上的木屐给埋藏起来,故潮汕有'吃薄壳找不到屐'一说。更有形容吃到最后不见人头,只见一堆薄壳壳,谓之'薄壳山'。

4

什么是薄壳米

薄壳味道鲜美、诱人馋涎,但个体小、薄壳肉更小,加上外面有一对不能下肚的贝壳,不能一口吃它几十颗几百颗,总觉得不过瘾。这自然萌发出:先将外面的贝壳去掉,留下薄壳“肉”,再吃它一个满口飘香的想法。薄壳米的加工生产技艺就应运而生了。渔民们采捞薄壳后,经加工脱壳煮熟,捞取其肥嫩肉块而俗称“薄壳米”。

5

小结

薄壳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平咳喘等功能。薄壳外壳甚薄,体表有粘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钙等多种营养成份,含有多种营养元素,而且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大众化海产品。

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决定了潮汕人对薄壳的喜爱,也导致了薄壳吃法的多种多样,还有咸薄壳、薄壳粿、薄壳米裹咸蛋黄等,不一而足,今天薄壳的介绍就先介绍到这里,其他有兴趣的小伙伴欢迎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餐桌上的海洋生物---寻氏肌蛤
【金不换炒薄壳】|美味厨房|大粤社区|广东城市生活社区
海瓜子怎么做?
千金不换花甲
潮汕人都爱吃的金不换炒薄壳
#美食感恩季#向老爸偷师学的第一道菜【潮汕金不换炒薄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