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城故事》第二期,带你了解有千年历史的东昌澄泥


    “东昌府有三美,胭脂、澄窑、古井水”,“澄浆玉泥润如玉,出自古城东昌西”。东昌澄泥制作技艺是唐朝遗留下来的一项厚重的文化遗产,有1000多年的历史传承,并在201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办事处郭庄村的郭太星是东昌澄泥的第十三代传承人。建立青少年传习所,走进大学讲堂,传授制作技艺……在他的努力下,传承千年的东昌澄泥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千年遗存  历久弥新

东昌澄泥地域特征明显,有“南紫北澄”之说,江南紫砂,江北澄泥。据《东昌府志》记载,明洪武年间户部尚书郭敦(1370~1431,古堂邑渡狗铺郭庄人,今东昌府道口铺街道办事处郭庄村人),建议其弟郭山利用故乡东昌府千年黄河淤泥在东昌府西南(今湖西办事处岳庄居委)建澄窑一座,主要制作活字印模等印书用具,山水盆景等家居摆件,砚台、笔洗、笔筒等文人文玩,米缸、茶叶罐、杂物罐等御用器皿,蟋蟀罐、鱼缸等宠物用品。出窑后,窑头极品用10余种中药炮制后,以金箔包装好,全部通过运河运入京城皇宫作为御用收藏,并被历代皇帝指定为贡窑,窑中精品全部进入官府人家,窑尾次品全部砸掉,禁止流入民间。


传承人郭太星与战略合作伙伴著名魔术师溥琰东(右三)一起欣赏东昌澄泥高档艺术品。


澄泥制品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和文人气息。该技艺在唐柳公权《论砚》、描写东昌府运河风情的《金瓶梅》、道口铺《郭庄族谱》均有记载。《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一回,宫中专管砖厂的刘太监送二十盆菊花给西门庆,西门家的清客应伯爵见了夸道:“花到不打紧,这盆正是官窑双箍邓浆盆,有年代,禁水漫,都是用绢罗打,用脚过泥,才烧造这个物儿,如今哪里寻去!”这里所说的官窑双箍邓浆盆即为东昌府澄浆玉泥花盆。


大任在肩  一脉坚守

千百年来,澄浆玉泥制作手艺代代相传,传至东昌府道口铺街道办事处郭庄村的郭太星,已是第十三代传人。郭太星说,他从小就跟着祖父郭亮思以及伯父郭汝桥学习这门手艺。那时在村子里有个大坑,澄泥技师们就从大坑里挖取胶泥,制作砚台、茶叶罐等。“每年大寒时节,村民们就会在大坑处摆上贡品,鸣炮,举行祭拜仪式。”“之所以选择在大寒时节取泥,是因为此时天气寒冷,黄河内的水流速缓慢,河水所带的红泥也最细腻。”郭太星说。


(黄河取泥)      


 “澄浆玉泥”这个名称,是将工艺取材和成品感官相结合而取的名字。原料取自取黄河淤泥,过滤后除去杂质沉淀而形成的一种极细腻的纯泥,将泥放在泥池里,注水后搅拌。然后,用一种纱状工具在泥池中来回过滤,将杂质再次滤出。这个过程叫做澄泥。而名称中的'玉'指的是手感,虽然是泥巴做的,但是出窑后摸起来有如玉一样光滑细腻的感觉。'



(滤泥,去掉泥中的杂质。)


澄泥制品中最受古代文人器重的是“砚台”,澄泥砚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厉寒不冰,呵气可研,不伤笔,不损毫,其功效可与石砚媲美,是砚中一绝。因为当时在澄窑负责加工制作的技师,主要是东昌府区道口铺郭庄郭姓人,所以澄泥制作技艺一直由郭氏家族传承至今。


澄浆玉泥砚台制作方法十分复杂,共十一道工序:'取泥、 晾晒、 澄泥、 揉泥、 成胚、修型、阴干 、进窑、 烧窑、  出窑、秘方中药蒸煮' ,从泥浆到成品需要5、6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入窑)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制作工具虽稍有改进,但这套自古传承下来的工序不容有任何删减,否则做出的只能是次品。在11道工序中,焙烧环节是最关键的,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变形和裂缝,温度过高就会瓷化,透气性差;若烧制时火候不够,就会硬度差,内糠外酥。在烧制阶段,泥坯要在窑内烧制24小时,开始用小火,中端用稳火,最后用猛火,温度在800℃—1100℃左右,烧好后,还要自然降温两天,不能通风。澄浆玉泥因泥质、制作技艺、烧制火候及时间等因素的差异会产生制品成色变化,这个过程也叫做“窑变”,窑变的会对澄泥的颜色、硬度、莹润程度有重大影响。据介绍,古代澄泥罐以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墨玉黑、鸡骨白、雪里红为上乘颜色,尤以豆绿砂、鸡骨白最为名贵。


(澄泥砚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有十几道工序。)


郭太星说,自古以来,烧澄窑一直要用枣木柴。主要是因为枣木的硬度极高,容易提升窑温,而且枣木燃烧产生的木灰对澄泥作品表面纹理的形成具有独特作用,这是其他材料所不能及的。


产品烧制完后,还要经过中药蒸煮。用中药蒸煮,可去除一些杂质,通过可形成自然的包浆,温润如玉。


民族瑰宝  永续传承

 “澄浆玉泥”制作技艺是黄河文化和鲁西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很高的保护开发价值。为了将祖传的技艺发扬广大,郭太星对东昌澄泥烧制技艺进行专门挖掘整理和保护开发,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东昌轩”品牌。之后,东昌澄泥制品技艺被纳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


2008年以来,郭太星的“东昌轩”澄浆玉泥作品几次走出国门,代表聊城,参加各种展览,先后在各类博览会上斩获大奖。2011年,在日本展览时,一个日本画家邀请他留在日本发展,被郭太星拒绝,他说这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他的根也在中华大地。 


(郭太星正在制作澄泥砚。)


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发掘东昌澄泥制作技艺,2011年,郭太星在中央美院学习水墨画,提高书画技艺。加之业内名家的指点,郭太星的澄泥作品简朴自然,不失人文艺术气息,其独特风格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目前,蛐蛐罐和砚台等东昌澄泥制品,主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现在东昌澄泥制品已经远销到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          


为了让这门技艺发扬光大,郭太星在郭庄村建了一个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学生可以到澄泥制作基地体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把澄泥制作当做一种爱好、技能,让技艺传承下去。2014年11月6日,他们与著名魔术师傅琰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向外界推广东昌澄泥。同时,他们制作了一批高档文房用具、摆件花瓶等艺术品,作为聊城的文化特色向外推广。


(澄泥产品的艺术品味是郭太星最为看重的。)


2015年8月24日,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聊城举行卫星会议,主题是“运河文化与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参加会议的美国华侨协会负责人王铭清,对东昌澄泥工艺品情有独钟。他非常希望把东昌澄泥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到世界,并与郭太星商定,明年在纽约举办一次作品展。郭太星说,明年夏天在北京还有一个东昌澄泥工艺品展,所以今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准备作品,以砚台和茶壶等有收藏价值的高档作品为主。


郭太星说,东昌澄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他有责任把它发扬广大,永续传承下去,盼望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尽快对该技艺进行保护、开发,同时希望社会人士参与传承、发掘、整理和创新,建立一个产、学、研、销、展于一体的平台, 实现“澄浆玉泥”的产业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二生肖(澄泥砚台)_
故宫砚台丨明代砚台赏析之澄泥蟠螭纹长方砚
身家超贵泥黄金,文玩珍品「和合二仙澄泥砚」
一方砚台研墨衔古今
东昌毛笔、鲁庄古法造纸、徐公砚——山东的文化味儿少不了这三样宝!
藏书有方澄泥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