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年度北大博雅十大好书

2016的博雅好书

2016已过去人们拍拍身上的冷气尘土,在温暖的灯下,支着肘,坐着或站着,有那一刻间隙,不禁要问“这一年我做了什么?”读过哪些书?听了哪些音乐?看了那些电影?有什么值得自己珍藏在心?

本期微信,博雅君们精选2016年度做出的26种好书,邀请读者朋友一一过目,选出心中最爱,以此为鉴,互相勉励。新的一年,继续阅读,继续热爱,为生活开启更多新的可能。

请大家踊跃投票,畅谈2016年印象最深有关读书的事,小编将抽取精彩留言,奉赠新年好礼(文中出现的好书)!预祝大家,新年事事顺遂!

《人类的历史》

〔印〕尼赫鲁 著 高原 译

尼赫鲁为了印度独立事业,先后入狱9次,共坐牢1041天,他在狱中恢复了大量阅读的嗜好,给十四五岁的独生女英迪拉写了大量家书,充满了这位一代智者对历史的洞察,由此形成《人类的历史》一书。英迪拉成为印度首位女总理。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印度未来的首任总理给继任总理的“函授历史课”,写给女儿,更是写给全人类的下一代。

《世界文明史》

马克垚 著

全书从文明演进的视角出发,以全球史的视野鸟瞰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时间上贯通古今,从古代农业文明论及现代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空间上跨越各文明界限,兼顾各文明的独立演进与彼此交融,囊括文明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维度。

本书由北大历史学系等机构的十余位知名学者共同编写,建基于北大历史系深厚的治学传统,是多年科研与教学的结晶,展示了中国人视角下的人类文明史。自首版以来,广受好评,并多次重印,可谓国内学者世界通史著述的经典之作。

=====

《人类通史》

〔英〕 克里斯·斯特林格 彼得·安德鲁 著

李大伟 王传超 译

人类起源研究的权威,走出非洲模型的奠基人,为我们讲述2000万年从猿到人的征程,关于我们的故事。作者根据几十年来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的进展,尤其是自己亲身经历的重大考古发现,提出了目前最为流行的非洲起源模型,认为十几万年前现代人最先在非洲进化出来,之后走出非洲,分散到世界各地,并取代了其他人类物种。期间同地球上最凶猛的动物和人类近亲以及冰川、火山等气候,演绎了最为激动人心的故事。

《中国历史手册》

〔英〕魏根深 著 侯旭东 主持翻译

《中国历史研究手册》旨在向读者介绍自史前时代到21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情况,以比较的方法审视她在世界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呈现传世资料、考古发掘和人工制品资源,以及与生态环境变迁有关的资料等,考察它们产生、保存和被接受的背景,检讨相关研究及解释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最优秀和几乎最新的中、西、日文研究成果。对语言、地理、文献、经贸、法律、文学、艺术、科技、思想、信仰、农业等诸多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均进行了详尽搜罗及点评,成为相关学者从事研究的便利出发点。

《清流文化与唐帝国》

陆扬 著

本书由一系列有密切关联而又独立成篇的论文组成。论文通过结合心态史、文化史和制度史等诸多取径来重新观察唐后期到五代的政治文化,以唐后期的皇权政治和清流文化为考察重点,试图为唐五代的转型提供一个新的认识框架。本书强调从唐代特殊的政治心态和文化想象的角度去理解清流文化及其代表性群体在晚唐五代社会中的垄断和自我延续的能力,去捕捉促成这些现象的种种无形的力量,并解释唐代新政治文化的两个层面如何互动并产生新的政治格局,同时也使得唐帝国的政治文化理念在影响日益显著的同时也讽刺性地削弱了唐帝国自身的存在能力。

《制造中国》

〔美〕葛凯 著 黄振萍 译

在本书中,葛凯(Karl Gerth)认为,影响近代(modern)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民族主义(nationalism)和消费主义(consumerism)先后在中国滋长。在20世纪早期,民族主义把每件商品贴上“中国的”或“外国的”标签,消费文化变成民族性概念被清晰表达、被制度化及被实践的场所。本书以中文、日文和英语的档案、杂志、报纸和书籍为文献基础,第一次探讨了民族主义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历史纽带,重新解释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方面,并为洞悉所有近代国家中的类似联系提出了方法上的参考。

杜维明著作系列

在各个时期,杜维明先生的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80年代,关怀重心是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以及对启蒙的反思;20世纪90年代迄今,拓展了“文化中国”论域;进入新世纪,“文明对话”“世界伦理”是他关怀之所在。

《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

王小盾 著

中国智慧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古典哲学形成以前的“前经典”阶段,二是用六经施教以后的“经典”阶段。在前一阶段,人们的公共知识主要是在仪式场合形成的,是通过口语和图像来传播的,因而使用了特殊的符号方式。后人不深察,往往凭狭隘的经验作简单化的理解。为了找到真相,本书从上古神话、上古艺术、上古仪式与科学等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切片加以剖析,认为神话、艺术、科学代表了上古中国人智慧的主要内容,并用具体例证说明以下几个问题:1.我们和神话时代的人是什么关系;2.我们和无文字的人群是什么关系;3.我们是否真的具有文化上的优越。

《魏晋玄学史》

余敦康 著

本书以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东晋佛玄合流四个主题为框架,以何晏、王弼、阮籍、嵇康、裴頠、鸠摩罗什等重要人物为线索,结合动荡时代的政治背景与哲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思潮的兴衰消长,做出了系统宏阔、考论精微的论述。围绕着自然与名教、崇有与贵无、言意之辨等诸多论题,成功再现了这一时期本土与外来思潮融会激荡、蓬勃发展的精神状貌。

=====

《论普世》

〔法〕朱利安 著 吴泓渺 赵鸣 译

在跨文化比较领域,人们长期以来趋向于混淆,或于有意无意间忽略了普世、划一、共同三个概念间的差异而将其视为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本书中,朱利安教授围绕普世主义的由来、内涵,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前人的重要观点,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梳理,力图使读者对普世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个清晰客观的认识。在普世主义和划一倾向外,朱利安教授充分发挥思想的独创性,提出了第三个概念——“共同”,反对文化中心主义,呼吁不同文化间的平等沟通和资源共享,而后从总体上对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提出了自己的理性看法,其论述表现出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文字功力。

《总体与无限》

〔法〕伊曼努尔·列维纳斯 著 朱刚 译

本书是著名现象学家列维纳斯的代表作,是其前期思想的核心,对现象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本书中,列维纳斯把西方传统的存在论哲学视作一种总体哲学。这种哲学以作为总体的存在为最终的意义来源,抹杀作为个体的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充满了对于他者的暴力。与这种总体哲学相反,列维纳斯通过对面容的现象学分析表明,在面容中呈现出来的他人标志着绝对的外在性,是真正的无限,不可还原为内在性。他进而证明,自我与他人的伦理关联既先于自我与他人的存在关系,也先于自我与对象的存在关系。在此意义上,伦理学先于存在论。本书最终表明,自我与他人之间有着一种不可还原的非同一性,自我与他人的面对面是存在中的终极关系。因此,哲学必然是“多元论”的,世界的本原是多元,是每一个表达着的自我。这多元之间则通过作为主体性的善良而最终走向和平。

《中国思想之渊源》

〔美〕牟复礼 著 王重阳 译

该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牟复礼先生最为脍炙人口的一本书,是美国大学里了解中国早期思想的必读书,以流畅明晰的笔法、高超的见识和深厚的文化比较的功力,对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进行了简明精妙的介绍。同时又以宏观的话题,如宇宙论、世界观、知识论、政治哲学、人性论等贯穿在对这几大学派的的介绍和分析中,既高屋建瓴,又曲尽其妙,是大家小书的典范。

《西方诠释学史》

潘德荣 著

现代诠释学是二十世纪西方最为重要的思想创获之一,对哲学界,乃至整个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国内对诠释学的介绍和研究也因此局限于现代诠释学的领域之中,而没有溯及西方诠释学的整体。作者是国内著名诠释学专家,此书为其二十年来研究诠释学的一本厚积之作,完整地叙述了西方诠释学的发展史,时间跨度从古代希腊到后现代,完整地勾画出了西方诠释学发展史的线索;梳理阐明了诠释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突出强调了古典阐释学和方法论诠释学对于当代学术的意义和价值。

=====

《可视的艺术史》

李军 著

什么是博物馆?什么是艺术史?什么是可视的艺术史?

什么是图像和图像的自主性?图像在表现内容的同时,又如何表现自己?

本书以作者在欧洲研究和工作期间实地考察、采集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尝试以跨媒介艺术史的视野、细腻的图像分析和充分的个案讨论,穿越历史迷雾,在现代博物馆体制、现代艺术史叙事与前现代的教堂体制和空间布局之间,建构起鲜为人知的因果联系。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

陈平原 著

作为一门学科的文学史是在西方学术观念的影响下,在19到20世纪之交的形成的,并在20世纪获得了全面发展,本书着力探讨文学知识体系下的温情、诗意与想象力,及文学教育的方法、途径及境界。

《如何读诗》

如何读诗〔美〕特里·伊格尔顿 著 陈太胜 译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理睬大多数诗,是因为大多数诗不理睬大多数人。”伊格尔顿这本书,证明了文学理论如何是诗的理解的基础,也证明了他这样一位理论家是唯一可以真正揭示诗意欲何为的人。本书从批评的功能、诗的形式、如何读诗等几个方面切入,通过对叶芝、弗洛斯特、奥登、狄金森等人的诗精妙而细致的阅读,清晰有力地勾勒出了诗歌批评的功能;另外还通过对威廉·柯林斯的《夜颂》等四位诗人的四首自然诗的解读,作出了很好的例证。

《众妙之门》

陈晓明 著

相比于第一版,《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第二版)完整呈现了陈晓明教授的写作原貌,在第一版基础上增补了十万余字。每一部小说其实都是一扇门,打开来,看到的是读者自己内心的风景。当代著名学者陈晓明积十数年之功,对名篇名作一一详细解读,绘出了当代文学的天际线。本书的写作,不仅是批评、探索,也是在揭示一个学者精神成长的层层积淀;有冷静犀利的分析,更有诸多鲜活的个人经验流露其间。这是本书的特殊之处。另外,小说艺术、思想特质、历史语境共同糅造成的文学经验,成为作者打开读者阅读兴趣、想象力的关节点。

=====

《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

〔荷兰〕柯雷 著 张晓红 译

本书以“文革”以来的中国当代诗歌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早期朦胧诗之后的先锋诗歌。作者从文本(诗歌作品)、语境(诗歌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和元文本(关于诗歌的各种话语)三个方面切入,既关注审美问题,也关注文化社会学问题;既涉及诗人身份等社会学问题,也探讨各种个案,如个别诗人研究(如韩东、海子、西川、于坚、孙文波、尹丽川、沈浩波、颜峻)及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既是文学史,也是文学批评。本书体现了一个“局外人”对中国当代诗坛多方面的深入而独到的观察、理解,其英文版 Chinese Poetry in Times of Mind, Mayhem and Money自2008年出版后,已在国外引起广泛反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典诗词
要点提示
杨义:探寻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从《文学史发生学对话录》说开
高兴:“卢齐安·布拉加静默,一如天鹅” | 西东合集
兰克之后:布克哈特“诗画”历史
积新而盛,由盛而变——隋唐五代文学的六个发展阶段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