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低谷时,多看看刘邦曹操曾国藩的自救方法,或许对你大有帮助


琢磨君(ID:zhuomojun)——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智慧。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击标题下蓝字“琢磨君”关注,我们将持续为您提供有价值、正能量的国学文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非常喜欢《易经》中的这句话“潜龙勿用”,即: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是龙也得潜伏着,蓄势待发;一旦时机成熟,抓住机遇,一鸣惊人,飞龙在天,大吉大利。

宋代大词人苏轼也说过:“‘乾’之所以取‘龙’者,以其能飞能潜也“,如果是真龙,既要有一飞冲天的本领,也要懂得下潜的蛰伏,韬光养晦,厚积而薄发。

人生也是如此,有顺境,也必然有逆境,逆境便是为成功而蓄势待发。一个人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其背后必然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痛楚和辛酸,正所谓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历史上的许多伟大人物,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熬得住困境,能够从低谷中爬出来。如果您现在身处人生困境或低谷,不妨学习刘邦、曹操、曾国藩的生存之道,多看看他们的自救方法,或许对你大有帮助,帮你早日迎来曙光。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1、学习刘邦重头再来的勇气;

刘邦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他48岁起事以前,只是沛县泗水亭的一个小亭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先爆发农民起义,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为了保存实力,刘邦投靠项梁,成为项羽帐下的一名将领,即便是刘邦比项羽整整大出24岁。

公元前206年,刘邦和项羽之间爆发楚汉之争。平定三秦的战争中,刘邦派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了一个漂亮仗,便有点自信心膨胀。刘邦之后率领诸侯联军56万,浩浩荡荡地一举攻占项羽的西楚都彭城。而此时的项羽深陷于平定齐国叛乱当中,一时间无力抽身。

老话说得好“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刘邦被眼前的短暂胜利冲昏了头脑,高兴过头了,也失去了理智,整天与各路诸侯们喝酒庆祝。没想到,项羽趁其不备,长途奔袭而来,竟然只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大军,歼灭刘邦主力,杀敌20多万。而刘邦自己仅率数十骑落荒而逃,这也标准着以汉为首的反楚联盟就此瓦解。

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之前依附于刘邦的诸侯也纷纷背汉投楚。刘邦的父亲和妻儿也都被楚军俘获,汉军几乎全军覆灭。史书上记载说:刘邦陷入了“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

遇到这种突然的打击,刘邦一度陷入人生低谷,变得一蹶不振,消极怠工,甚至丧失了与项羽争斗天下的斗志。但是经过萧何、樊哙等人的劝告与鼓舞后,刘邦很快鼓足勇气,重新站了起来,大不了重头再来。刘邦一路收集残部,退守荥阳,并派韩信击败了楚追兵,继而得以喘息,稳住了阵脚。

之后,刘邦派又韩信开辟北方战场,竟然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大胜利。韩信先后平定魏豹、破代国、灭赵国、降燕国、伐齐国,最终在垓下全歼项羽的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堪称是“国士无双”、“功高无二”。4年的楚汉之争,最终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从刘邦身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教训:人生困境时候,不要轻言放弃,更要鼓足勇气,大不了重头再来;而且不到最后一刻,不抛弃不放弃,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谁是最终赢家。

2、学习曹操自立自强的精神;

众所周知,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代枭雄,志向远大且坚定,正如他的诗句中所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那么,曹操为什么会有如此弘毅的志向呢?其实和他30多岁时的人生低谷经历有关。

曹操20岁时,被举为孝廉,做了郎官。184年,黄巾起义爆发,30岁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迁为济南相。曹操嫉恶如仇,看不惯当时卖官鬻爵的现象,对贪赃枉法零容忍,还上奏皇帝整顿吏治,但是屡劝未果。

曹操心灰意冷,又不肯迎合权贵,便托病回归乡里,蛰伏起来,整日读书学习,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31岁到35岁,对于曹操来说,可谓是人生第一个低谷期。但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痛定思痛,悟出了一个道理:对朝廷再怎么忠心都没有用,必须手中有力量,说话才有分量,做人就要自强自立。

188年,汉灵帝任命35岁曹操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没多久,董卓入朝乱政;曹操便散尽家财,以讨伐董卓的名义,组建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正式成为一方诸侯。从此之后,曹操的势力一发不可收拾,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最终统一了北方。58岁时,曹操获封魏公;61岁时,曹操进爵魏王,他名义上是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

所以说,我们从曹操身上学到了一个道理:当自己弱的时候,人微言轻,必须要自强自立,努力使得自己变得强大,拥有了主动权和话语权,才能打破困境,迎来新生!

3、学习曾国藩反省与变通的处世之道;

曾国藩本是一介布衣,朝中也无人,但在28岁考中进士后,深得道光皇帝赏识,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正可谓是官运亨通、一帆风顺。但是,咸丰皇帝继位后,曾国藩的苦日子就来了:咸丰元年,曾国藩直谏指出咸丰的过失,让咸丰很不爽;咸丰二年,曾国藩又被安排去当江西乡试正考官,途中听闻母亲病逝,便连忙赶回家服丧守孝。

刚准备在家好好休息,太平军又不消停,咸丰只好让正在家守孝的曾国藩,就地创办湘军,好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湘军创办初期,曾国藩经常打败仗,损兵折将,还因此跳河自尽过2次,幸好都被手下救起,但免不了遭受同僚的讥笑和批评。曾国藩打掉牙和血里吐,终于是熬过来了,正如他日后总结道:“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咸丰七年,曾国藩父亲又去世了。曾国藩回家心切,只给咸丰皇帝打了个招呼,便丢下大部队,带着六弟曾国华回籍奔丧去了。曾国藩离开的那段时间,湘军竟然打了一个大胜仗,因此咸丰也准许曾国藩在家守孝。曾国藩以为没过多久皇帝又会请自己出山,没想到咸丰把自己晾在一边,自己辛苦创建的湘军也成了他人的嫁衣。

曾国藩在家待着的这段时间,心情郁闷,堪称人生低谷,吃睡都不安,还动不动就对家人发脾气。但是他也不断反思自己之前的处事方式是否恰当,又通过研读道家书籍,他悟出了“以柔克刚”的处世哲学。

正如他在家书中告诉弟弟们说:“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承认自己错了,知道之前的做人做事过于刚强,容易得罪人,这才导致事情做不好。做人,刚柔并济,刚中带柔,才能游刃有余。曾国藩还请左宗棠写了一副对联“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来自我勉励,时刻提醒自己做人做事需带点“柔”。

咸丰八年七月,前方战事吃紧,咸丰皇帝再次请曾国藩出来统帅湘军。而曾国藩一改之前刚硬的做事方式,变得更加圆滑通润,和皇帝处好关系,与同僚友好相处,继而人事通达,一通百通。他不仅自己更加受人欢迎,而且接连打胜仗,直至取得平定太平天国的最终胜利。

正可谓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曾国藩在遇到困境时,懂得自我反省,调整状态,然后变通处世之道,继而收获了成功。

结语:读史明智,以上便是刘邦、曹操、曾国藩三位帝王将相,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自救经历和方法,也可以说是他们的生存之道,都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借鉴!

其实,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励志例子,而人们往往只看到或记得某些大人物光耀的一面,却忽略他们曾经经受磨难、坎坷的一面。但对于人生来说,从失败到成功,从逆境到顺境的这段痛苦过程,才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朋友们,您觉得呢?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内圣外王——王阳明成就事业无往而不利的四大心法
历史上四个能当皇帝,却不当皇帝的人:三人善终,一人因此自杀!
曾国藩用人核心四步骤(分析透彻)
历史上咸丰在位期间,发生了哪些大事?
【16-6】宅家2年,脱胎换骨|曾国藩的耻辱之五
[读史随笔]楚汉相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