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 年这些科室紧缺医务人员,有你在的科室吗?
众所周知,内、外、妇、儿、急诊科是公认的紧缺科室,许多医院因为缺人而降低招聘门槛。而今年受疫情影响,又有哪些科室更加缺人了呢?据丁香人才后台数据显示,以下几个科室在 2020 年 1~5 月需求度大幅增长。
丁香园&丁香人才制图

在这种大的趋势和疫情尚未结束的当下境况,我们就来深度的分析盘点未来几年内哪些科室存在着医务人员紧缺的难题

1
麻醉科
(>>点此查询麻醉科薪资水平)

目前全国有麻醉医生 8.5 万多名,缺口约有 30 万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医院不重视麻醉科医生,也造成了麻醉医生的短缺。过去不少医院把麻醉科定义为服务外科手术的临床辅助科室,麻醉医生地位尴尬。

常见的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和重症医学,还有一些常规的无痛介入的手术对于麻醉医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在的麻醉科医生可能需要与全科室进行打交道,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麻醉科招聘信息

麻醉医生在手术中要随时监测患者情况,长期保持神经的高度紧张,所以很多麻醉医生都患有高血压、胃溃疡、失眠、神经衰弱等「职业病」。

麻醉医生在结构上面临巨大缺口外,医院为控制医生数量、节约运行成本,以及医院编制名额受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院麻醉医生的数量。


2
妇产科 & 儿科
(>>点此查询妇产&儿科薪资水平)

国家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波生育潮,医院的产科床位变得紧缺。同时,产儿科人才明显不足,无法满足人们急剧增长的二胎生育需求。

孕产医疗机构人员短缺,还与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加入「二胎」生育行列有关。人手紧缺问题本就突出的产科和儿科更感「压力山大」。

《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儿科医生总数约为 10 万人,却要服务 2.6 亿 0 至 14 岁儿童,平均每 2000 名儿童才能拥有 1 名儿科医生,儿科医生缺口已经超过 20 万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儿科招聘信息

因为儿科医生紧缺,超负荷工作已经成为儿科医生的工作常态,并且儿科医生薪酬待遇低。一位在儿科轮转的医生曾打趣说:「儿科就是人间炼狱,每一次查房孩子们的哭喊就像妖魔鬼怪的哀嚎」。

孩子们处在不同的年龄段,不配合看诊、哭闹是医生的家常便饭,嘈杂又易脏乱的工作环境,导致儿科医生工作压力大。

与此同时,许多生病的患儿都是家长持有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稍有不慎,紧张的儿科医患关系就会爆发升级为争执吵骂。这些可能都是儿科医生紧缺的原因。

3
眼科
(>>点此查询眼科薪资水平)

中国近视人口已经多达 6 亿,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近视比例超过了 70%,而且已经逐步像近视低龄化发展,中小学生近视的比例也越来越高,重度化日益严重,满足视觉健康服务,实现初级眼保健目标,至少需要 30 万名眼科医生

我国眼科医生专业人才缺口巨大。眼科医生专业化程度不强,临床、科研、学术复合型人才极其稀缺。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眼科招聘信息

由于该专业人才没有被纳入医疗卫生的行列,没有合格资质能够从事初级眼保健工作,这严重影响了眼科医生的培养和工作积极性,也与人们的眼睛健康需求不相适应。

4
病理科
(>>点此查询病理科薪资水平)

全国病理注册医生约 9800 人,按照每百张病床配备 1 至 2 名病理医生的标准计算,全国缺口可能达 3 至 4 万人

由于病理科医生很少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表面来看供需矛盾并未充分暴露。但病理学作为诊断的基础,病理科的医生人才短缺影响更为深远,不得不承认的是,病理科正面临严重的人才荒,已经影响到医院的病理诊断工作。

学病理学专业的医学生选择本专业就业的相对较少,很多都选择了相关的内科或肿瘤科就业。因为病理医生地位低,收入低高风险,同时病理学医生培养周期长,再加上病理科在很多医院正潜移默化的沦落为不受重视的「辅助科室」,导致有些年轻医生不愿在病理科就职。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病理科招聘信息

5
检验科
(>>点此查询检验科薪资水平)

疫情期间,检验科医生需要给就诊的患者做皮试,抽血检查,这是比较有效直观快捷的检验手段。这也导致今年上半年检验科人员需求暴增。

近日,全国医院检验科现况调查报告发布,报告指出基层医院检验科人才紧缺仍有不足,检验科通常只有 1~2 人,学历多较低,甚至没有检验医学背景。

宽敞的实验室空间和合理的设备配置,是开展检验工作的先决条件。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在实验室面积、仪器设备等方面与其他公立医院检验科差异巨大。有些医院检验科医疗资源建设不足,亟待加强。这也可能是造成检验科科室医务人员匮乏的原因。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检验科招聘信息

6
护士
(>>点此查询护士薪资水平)

护理专业已经被教育部和卫生部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现在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起步,硕士优先,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护理行业门槛越来越高的原因。

学历越高,护士专业性越强。随着各大医院开始开设护理和门诊,护理专业慢慢的受到重视。

随着各个科室与门诊对护理的专业性要求更高,护士已经成为 21 世纪紧缺的人才。但是多元发展机会少、工作无成就感、工作压力过大、人身安全保障缺失,使得国内护士人才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护士招聘信息


科室人才紧缺的「通病」

医务人员是医院和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除了上述提到的科室外,医务人员紧缺的科室还包括全科、急诊科、药剂科、外科、口腔科、精神科

为何这些科室医生频频紧缺?

这要归结于医院相关科室低的就职率和高的离职率,一大批年轻的医生正在从医院的岗位逃离,25 岁—35 岁的医生正在成为离职的主力军,其中不乏有典型的医院骨干医生。

这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高强度的工作与低性价比的薪资的反差,晋升空间有限,较大的心理压力与没有安全感的工作环境,还有现在的医疗改革仍然是前路茫茫……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医院需要考虑的问题。吸引更多的医生来紧缺岗位就职,留住人则可以降低医务人员的离职率。对医院来说,医术高超的优秀医生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治疗水平,另一方面医生的良好口碑可以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


写在最后

医院应该确保财务支出以人力资源为重点,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优化薪酬结构,调整和提高补贴,加大医护人员安全保障力度,重视并体现出医务人员的价值。

以标准化的工作量或者工作技术难度、医务人员服务质量等作为基础,按劳分配,实现多劳多得和优绩优酬。同时在医院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医生多点执业或者兼职兼薪。

这些就像喊了很多年的医疗改革的口号一样,我可以写的铿锵有力,也可以读的掷地有声。可是在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的进程中,是否还只是一直空留有回响?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这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中国医护的团结一致的凝聚力和砥砺前行的勇气,社会和政府也越来越关怀这个群体,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好的尊重和福利待遇,总之祝愿越来越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大科室正成为医生集体跳槽重灾区!
一边是医荒,另一边是8成医学生未来不从医
医院里最累的 6 个科室,有你的吗?
医院最累七大科室排名
要不要过“医师节”的背后,是检验人的焦虑与思考
看病不用总往北京跑,这份中国区域霸主医院榜单请收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