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读经典】人间懒和尚 天外瘦书生——对中国现代画僧懒悟作品的认知


本文节选自《书画世界》杂志2012年5月号


文/周先稠??贺泽海??汤书昆

一、懒悟其人

        懒悟,又名晓悟、奚如,法号照思,晚年自称莽张僧。俗姓李,河南省潢川人。生于1900年(也有说生于1903年),13岁在潢川远铎庵出家,20岁时在湖北武汉市归元寺受戒,曾隐居江西东林寺,一边修道,一边作画,数年足不出户。后就读于厦门闽南佛学院。1926年由中国佛教会遴选,赴日本习法相宗,归国后卓锡浙江杭州灵隐寺。1931年懒悟逆长江而上,拟重返江西东林寺,过安庆迎江寺时被住持僧竺庵挽留,居该寺大士阁。抗战爆发,避居合肥西乡紫蓬山西庐禅寺。不久,应迎江寺住持月海法师邀请去立煌县(今安徽省金寨县)筹办安徽省佛教会。
懒悟 梅花册页之一 12.7cm×18.9cm 1962年

        抗战胜利后,随安徽省佛教会迁至合肥,住明教寺。1947年回安庆掌怀宁县佛教会并兼任该县太平寺住持。1956年应邀来合肥,再住明教寺,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逐出明教寺,居合肥月潭庵,1969年4月23日圆寂于月潭庵中。著名书画林散之先生得知懒悟圆寂的消息后,旋即在一幅山水画中题五律一首,以志感怀:“云树年年别,交友淡更成。人间懒和尚,天外瘦书生。好纸何妨旧,颓毫更有情。平生任疏略,墨里悟空明。”
懒悟 梅花册页之二 12.7cm×18.9cm 1962年

        懒悟和尚通佛理,工诗词,善书画,精鉴赏,擅岐黄,腹笥甚丰。个人生活极其简朴,不拘小节,长年夜不倒单。早期以书法入画,晚年又融禅机于画理,清新空灵之至。平时不苟言笑,偶一出语却妙趣横生。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据我们所知,其存世书画作品有400余幅,其中以山水画居多。
懒悟 梅花册页之三 12.7cm×18.9cm 1962年

二、懒悟早期绘画的传承

        中国画是中外绘画史上最简约、最古老的一门艺术。在写形的同时,重视主观的心理描写,即所谓的“写意”“写神”。从懒悟遗留下来的绘画作品看,显然都是他心迹的表现。通过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他对禅机与画理的不断参悟与融合,其作品在不同时期也有其不同的风貌。为便于研究,我们姑且把他的作品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是他被邀定居于省城合肥明教寺(1956年)之前,晚期则在其后。据有关资料介绍,其早期绘画是以“粉蝶”入手,然后才画山水、人物和梅花。画幅以小品、长卷居多,也有大幅巨制。小品中有边长不足10厘米的系列册页,也有高不足10厘米、长超过200厘米的手卷。精彩纷呈,不一而足。
懒悟 梅花册页之四 12.7cm×18.9cm 1962年

        懒悟早期画的不可忽视的另一面,就是他的硬朗与骨气。在所见的早期作品中,几乎找不到一丝一毫的浮气、燥气和俗气,一种凛然不卑之风跃然纸上。这种风骨在《九华揽胜册》之蜡烛峰一画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那冲天一柱的画面,雄健简练的笔力,足以使人悟出他当时的某种寄托,这或许与他当时所处的内忧外患的时代有关。
懒悟 梅花册页之五 12.7cm×18.9cm 1962年

        懒悟早期画渐趋空灵的一面,比较容易理解。那是因为他作为一个佛门传人,在对佛学的认知后,云游四方,受山山水水的自然感召,以丹青之色相来引渡众生归心清净,用心显然。所以他的画越到后期越是耐人寻味。
懒悟 山水之一 70.3cm×29.4cm 1965年

三、懒悟晚期绘画的空灵

        1956年懒悟和尚应邀来合肥后,绘画风格逐渐变化。在师法前人画法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正如石涛所言:“不立一法是我宗,不舍一法是我旨。”懒悟晚年作品,于苍莽中见神秀,于简约中见孤远。在似像非像中展现他那悠然出尘、法门不二的境界,笔力老辣豪纵,不拘形式,随心排遣,炉火纯青,很难从中找到某门某派的痕迹。物象的展现完全是他自身对造化和空灵的感悟,所以宁静、冷逸、空灵应是懒悟画的基本特征。
懒悟 山水之二 68cm×31.6cm

        由于懒悟是一位出家人,其世界观和人生观与在家人截然不同,在家人每每勤于奋斗进取乃至囿于功利和价值的得失,而懒悟和尚则相反。他曾以青乌家的“金神七煞说”告诫过他的朋友,他说:“七煞皆凶神也,以余度之,人世间七煞应为财富、才智、高位、厚禄、盛名及娇妻华屋尔”,并进而坦言:“贫僧远显近晦,恶热好凉”。如此言语,如此心性,必然产生如此的作品,由空灵中显出宁静、冷逸与生机,佐证着“色空”的禅机关系。
懒悟 山水之三 77.4cm×28.2cm 1961年

        今天懒悟和尚圆寂已43年了。经过“文革” 浩劫,他的画留在世间已经不多了,但其高风逸韵依然留在人们的心中。今天中国的许多文人墨客,每见到他的画时,总是爱不释手,这大概就是他的画可以引人从空灵中去思考绘画,从宁静中去思考人生的缘故吧。
懒悟 山水之四 96.6cm×29cm 1962年

懒悟 山水之五 68cm×27cm 1964年

懒悟 山水册页之一 17.5cm×18.9cm

懒悟 山水册页之二 17.5cm×18.9cm

懒悟 山水册页之三 13.3cm×32.2cm 1967年

懒悟 山水册页之四13.3cm×32.2cm1967年

懒悟 山水册页之五 13.3cm×32.2cm 1967年

懒悟 山水册页之五 13.3cm×32.2cm 1967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嗜书画入骨,饥饿尤不顾也”-----陈半丁的绘画艺术
石庄和尚《山水册页》八开
苦瓜和尚山水册页
大师足迹 | “安徽八老”之懒悟
揭秘石涛的审美,细品“一画”论——清代石涛绘画美学思想新解
[转载]石涛罗汉百开册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