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丹青:好看的姑娘哪里去了?

来源  诗羊羊



时光易碎 安璇熙 - 委屈求全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自幼喜欢绘画,在初中毕业还是个16岁的孩子时,即被“文革”流放农村,在水深火热的生活劳动中仍坚持自习绘画。期间创作连环画《边防线上》《维佳的操行》,油画《泪水洒满丰收田》等等;1980年以《西藏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陈丹青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




陈丹青:闲散美人






路遇美人,本不易看清、不宜细看的,但若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闪过人丛,即如符号般立即通知目光,文艺腔的说法是“跳入眼帘”。没办法,自己的眼睛,自己管不住。





而芸芸众生往来街市,无非人看人。特意地探看美女,是美德?还是罪过?其实有聊无聊都说不上。时人有句口头禅叫做“回头率”,先前没听说过,那引人“回头”而看的想必就是美丽的人,所以这雅俗不辨的词语倒也点明“问题”:为这“回头”问题,当年波德莱尔特意写了一首十四行诗,专说巴黎街头的艳遇,怎样惊鸿一瞥,过后又怎样低回难排。试读下面几句:

轻捷而高贵,小腿半露宛如雕像。

从她那孕育着风暴的铅色天空似的

眼中,我像狂人般浑身颤动,

畅饮那销魂的欢乐和迷人的美。





半个世纪后,本雅明借题发挥,竟是牵引出关于现代都市文明中人际关系扭曲沦丧的一大篇哲学论题。

诗哲逛街,到底不一样。俗子如我,别无所长,只是年年回来走走看看,所见若有所失:在街头,商店,公共场所,格外好看的姑娘如今似乎不容易见到了。

这“不容易见”,倒是偶尔一见方才有所觉察:王府井北端道路拓宽而新建高级宾馆,因在老美院左近,寻访师友时或经过,不期然三两艳丽的女子“跳入眼帘”,还不及“回头”,前面又有丽人施施然走来。如此者,虽只看得两三眼,几“率”不算太高,但在其他街区的路人稠密处,就少见这样身姿出挑的女孩——国中有妓,早知道的,然而一见裙短腿露坦然出街的新女性即妄断有异,不免轻佻的。我的疑惑,是她们漂亮得虽有几分招摇,蹊跷,但瞧着实在并不很像“妓”。妓该是怎样的呢?

去国久长,回来总是土,“改革”而且“深化”,是弄得许多路人的身份我都辨不清。

问起,才知道那一带确是“职业女子”较为集中的出没点,这就是了。借鲁迅杂文里借用过的上海话,我所见到的情形叫做“姑娘勒浪做生意”,“勒浪”,吴语是“正在”的意思。

这就叫开眼界。此后经过,略微留心了。果然,某次是在严冬,竟有七八位腰穿皮质超短裙的“姑娘”沿街蹲开。美女蹲坐,照样身姿好看的,兼且十分“本土化”,她们无所事事而分明有事,其中一位对着手提电话大叫:“咋整呀?你说啥呀!”

明眸皓齿。以我辈对于美女的最高比较级看,她们平均的“好看程度”正像当年军区文工团女演员。





年前借住美院旧楼,没处打越洋电话,说是对街宾馆有专台专线提供服务。走进大堂,上得二楼,迎面一大伙姑娘散在亮晃晃的大理石地面上,总有二十多位吧,场面壮观,却是更不易看清、不宜细看,只见得各种发型、口红、腿、高跟鞋,说是艳遇,宁是吃一惊吓,而周围走动的宾馆职工则视若无睹神色平常,华丽的侧门内隐约传出卡拉OK的叫唱,那么,她们是在就地等待传唤,“勒浪做生意”。

可看着还是不像“妓”:年轻得近乎年幼,不害羞,也不显得无耻,有点“上班”的兴奋,有点“值班”的无聊,既不散漫,也不主动而殷勤,哪有电影里同类角色的风骚劲,也不见美国同行的专业相,更看不出风尘女子的风尘感。风尘感是怎样的呢?反正除了彼此很相像——鲜艳,性感,自知自愿暴露在众人的目光面前——她们什么都不像,若非聚集在“生意”场所,那只是一群爱打扮敢打扮的小姑娘,因化妆而模糊了各自的性格本色,但神态举止无非是少不更事的邻家女孩或外地乡镇的俏村姑。她们各有各的天生丽质,相互比,或有差别,散在街市,必引人频频回头的:原来她们在这里。

我自知识见寡陋。友人笑说:这算什么?各地宾馆多的是,按宾馆的级别而分年龄、姿色、身材的“档次”,我所去的宾馆在那一带要算是“高级”的,姑娘自然也就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夜夜上班,白天不出门的。





我于是明白闲散的美人何以几乎绝迹街市。将崔健的歌词改篡了,是“我本来就不很明白,何况时代变得快”,现在,终于是有点明白,而且“开窍”了:人家有女初长成,往哪里去?才貌出众的,学做演员、歌星、舞者、模特儿,好极了;伶俐标致的,去当宾馆助理、公司秘书、酒店侍应之类,也好极了;再其次(按笑贫不笑娼的说法,“其次”二字似有不宜),青春大好有貌有姿,学艺太难,上班太累,或学艺上班两无缘,而又看得破,想得开,那就打扮起来,按摩,接客,做生意:有什么不好么?天生我才!身材、生财,也能解作“才”,物尽其用,唯物、尤物,不也是“物”的意思么?

好的。那么满大街“良家女子”难道不入眼么?这也不难解:路遇“良家”,姿容端丽,可羡者倒不在其“色”,而在其“良”,她们散而不闲,或工作或持家,无事并不成天价逛街,迎面瞧见了,再取文艺腔辞令,是看在另一种“审美观”,总之,上帝、基因成全了各色各样的人,各有各的意思在。

还有一类,偶或出没闹市,身姿在闪进轿车的一瞬,更看不清,但也就看清了:非妻非妾,非良非娼,若在高级商店单独或结伴走动,出手豪阔,神态索漠而矜持,引相貌平凡的女子投注异样的目光——在平凡与出色之间的女同志,总是大多数,各有所长各有所事,姑不论,用官话说,“大多数同志是好的”。

昔时,鲁迅于上海少女的早熟颇有感慨,写她们小小年纪即精于在店伙生人前调情卖乖:“是在招摇,也在固守,在罗致,也在抵御”,读来如在眼前,因我年少时的上海姑娘也还同调,但她们不是妓。在鲁迅的时代,“妓”与“良家”判然有别;我的青年时代,则女孩子卖不得乖,更卖不得笑,清一色革命后代,倒也“英姿飒爽”。难描难说的是现如今:那爱打扮的,“美学”上弄得近乎“妓”的样子,而旧时的调情法护身法显然失传了;那真在“做生意”的,不知是初出道呢还是行业的规矩尚未十分明了,却又不很见得专业、敬业,举止间反倒无端残留着几分“淳朴”相,其实是无知,以至粗粗看去难作别样的形容,只见青春与性感——以色事人的古老行业算是回转来了,而姑娘的“态度”尚且半生不熟,“身份”,则不免似是而非:至少是在视觉上。在视觉上,今日路人的“家庭出身”悬殊有限,“阶级属性”早给抹平,就说女子吧,若辨贫富,一目了然,要想区别品相气质间的所谓“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都谈不上,也不容易分清了,唯余性别性征是万古不易,文化、制度、时代再怎样变花样,种性的青苗不会断,说来说去,还是“人家有女初长成”那句话,到得“亭亭玉立”的年纪,乐意“罗致”,或有心“固守”的姑娘们,总算在社会上有了各自的去处。

此外就剩下“祖国的花朵”。放学了,半大不小的孩子拥出校门,走路还没个样子,人样子却是大致成形,其中有清秀的小姑娘蹦跳而过,我不禁多管闲事闪过一念:长大做什么?





“长大要把农民当”,在我辈的童年,这儿歌是唱着唱着就成真。田野沟渠工矿兵营,我真见过眉目姣好的少女着一身陋衣,汗出如浆出死力劳作。我心里晓得怜惜,却实在不晓得也想不出她们还有哪里可以去得。那时,能去文工团唱歌跳舞的,凤毛麟角——身材再好,还得看出身呀——其余的,便是胡乱走在人生的路上,转眼老了。以年龄推算,她们,可就是今日宾馆大堂走廊里漂亮女孩的娘?

记忆老是停在从前的时光。从前时光,马路上“广大工农兵群众”果然闲散着不少美丽的人,蓝布棉袄黑布鞋,不施粉黛,真是好看的,也才记存在心没忘记。然而记忆可靠吗?记忆会不会落入自设的概念?说来说去,美,就是个大有问题的概念,这一节,真该听听女同志的说法。

男同志的相貌怎样呢?且不谈所谓精神、气质,仅就长相论,如今有模有样的男子汉在街市上也不容易见到了,那是另一个话题,只是难下笔。听说今年京城里开办了全国男子选美大会,好啊!原来美男子也有了去处了。台下的评委可有女同志么?是的,我们都该听听女同志的说法。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300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芥子园画谱》

手工线装彩色仿宣套装全集共4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国画必定要临摹的《芥子园画谱》,为什么都这样说?
想学画更有效?这版的《芥子园画谱》不要错过!
藏书阁: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 兰谱
《芥子园画谱》点景人物29幅!
传世经典—芥子园画谱之兰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