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留住“美丽乡愁”
□ 本报记者 王珍
肇兴侗寨在保护原生态文化基础上谋发展,得到村民支持与参与。本报记者王甜摄
编者按:
自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民族工作经历十年风雨征程,团结进步之花开遍神州。《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和《少数民族事业规划》3个国家级专项规划,以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实施,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水平,而且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民族地区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民族工作来说,过去的十年,是勇往直前的十年,是攻坚克难的十年,更是奋发赶超的十年。回顾这十年,我们有汗水、泪水,更有欢笑、欣慰和自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圆好团结梦,追求发展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2013年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性化”表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文件中,“乡愁”这样充满着浓郁的社会、人文色彩的表达词汇并不多见。这恰恰体现了我国在急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精神和文化上的“缺失”。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摸底调查,我国传统村落现存数量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不到5000个。其中,少数民族村落更显稀少,它们的消失将直接导致一个民族文脉的断裂。保护传统文化、挽救少数民族村落已刻不容缓。
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方式,让人们在改善生产生活的同时,让传统村寨的文化基因和脉络得以延续和发展?
2009年起,国家民委开展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试点”项目,试图将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村民致富统筹结合,为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留住“美丽乡愁”而努力。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中央财政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9.1亿元,在全国28个省区市600多个村寨开展了试点,受益人口达数十万人,涉及40多个少数民族成分。近日,全国有340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探寻村寨发展之道
始建于宋代的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瑶寨,鼎盛时期有青砖瓦房700多栋,居住着瑶族1000多户、7000多人;现在古寨还保留有368栋古宅、200多人。据考证,南岗瑶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瑶族村寨之一。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广东省政府下拨专款移民,将大部分瑶民搬迁下山居住,并对山上保留的古建筑实行了旅游开发。然而,由于投入不足,南岗瑶寨的旅游开发长期处于粗放型、低品位的状态。
2009年,南岗村被国家民委确定为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试点村寨,从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连南县请北京达沃斯景观规划设计院为南岗瑶寨做了总体规划,明确了利用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风景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定位,并对村寨的民居进行了改造和新建。
按照“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南岗村对瑶寨古民居、围墙、祠庙等进行了全面修复,同时兼顾山下的移民新村建设,改善当地群众生活。
移民新村由专家进行科学设计、统一规划,房屋外观融合人字瓦顶、翘檐、彩色装饰等瑶族建筑元素,充分体现瑶族建筑风格。屋内设施则兼顾了传统与现代,为村民自身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也为他们接待游人提供更舒适的服务打下了基础。
根据瑶族群众好歌舞、善歌舞的特点,新村内还建成了耍歌堂坪、文化广场等娱乐设施,用于表演瑶族篝火晚会,展现瑶族风情。
如今,南岗村每年都要举办瑶族“三月三开耕节”、“七月七开唱节”、“十月十六盘王节‘耍歌堂’”等瑶族特色节日活动,民俗活动成为了南岗村发展民族特色旅游的靓丽名片。
和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南岗瑶寨不同,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原隆村是一个生态移民村。从2012年5月第一批移民入住到现在,村里已有1441户、6609位村民,其中,回族占40%。
今年58岁的海国宝是2012年第一批搬进原隆村的。他以前生活的固原市开城镇,生态环境极其恶劣,用他的话说就是“冬天冻灾、夏天旱灾、秋天涝灾,勤劳致富却得不到回报,靠天吃饭连温饱都没保障”。
为了让这些搬迁而来的回族移民住得舒心,永宁县政府为他们设计建造了具有回族特色的民居,每家院落有54平方米。
“现在街上都是水泥路,家家户户都通了电和水,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搬迁之后,海国宝家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为了让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原隆村按照“一村一产业”的规划,让村民们搭温棚、盖牛羊圈、种葡萄。海国宝家也不例外,他自己算了算,一年下来,光他一个人的收入至少也有6万元。
今年,原隆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在2012年国家出台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要求:“结合地域特征、民族特点、历史背景和发展水平,研究探索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地域特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不同模式,做到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既符合各地探索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实际,也为这一工作的实施松了绑、解了困。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力建设美丽村寨
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过程中,资金从哪里来?这是困扰许多村寨的棘手难题。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土城乡车溪村的发展思路是:“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即以“整合资源,多元投入”的方式,用320万元中央和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撬动交通、扶贫、水利、农业、旅游等部门以及企业、社会资金3000余万元,解决了村寨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
利用社会资金400万元实现了通村公路的提档升级;投入500余万元企业资金新建了车溪景区山门、土家山寨牌楼、风雨桥,改造了“毕兹卡”表演厅、土家博物馆、摆手堂等文化设施;成立毕兹卡艺术团和山里人艺术团,吸引160位优秀民间艺人参加。
基础设施和景区建设的完善,为车溪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旅游收入逐渐递增。近几年,游客数量平均年增10万人次左右。2013年,车溪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81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7583元,村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在湖北省,车溪村的发展不是个案。自2009年以来,湖北10个市州、25个县市区,先后投入9245万元专项资金,拉动了地方十多亿元的投入,开展了车溪村等100个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要以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司长乐长虹说。
2011年底,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什进村黄燕兰一家6口人告别了破旧的平房,搬进了由海南三道湾大区小镇旅游业有限公司免费提供的二层安居房。安居房外墙以醒目的黄色为主色调,搭配以暗红色的木质船型屋顶,充分体现了黎族传统建筑文化元素特点,既现代又富有个性。每户门前还有一个小花园,种满了漂亮的花草和树木。
什进村距三亚市仅3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全村48户、183人,绝大部分是黎族。2011年,三道湾公司在不征地、不拆迁的前提下,与什进村达成合作共识。由公司投入2.8亿元对什进村710余亩土地进行整体规划,集中开发旅游业和生态农业,实现农村景区化、景区产业化。
“在原来农村经营模式中,由于缺乏规模经营,生产成本高,农产品增值受限。我们期望通过提供酒店服务业、文化产业、密闭式的植物工厂等多元经营,体现集约和规模经济效应。”三道湾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张志攀说。
依据“政府拨一点、企业赞助一点、农户出一点”的原则,通过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带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海南省探索出一条村企合作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新路。
“企业在市场策划和营销、规划设计、吸引客户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农户是景区空间的主人、诗画的主角,不仅熟悉乡土,而且承载了黎族传统文化。通过专业旅游企业牵头,农民、乡村企业等多方合作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将提高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农村的产业化发展。”张志攀说。
延续文脉、富裕百姓,打造和谐团结乡村
世代生活在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的侗族妇女文菊,这几年明显感觉“寨子有了活力”。
肇兴侗寨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老寨,1187户、4939位侗族村民至今仍居住在侗族木质吊脚楼里,依然延续着传统的侗族生产生活方式。
为加强肇兴侗寨的保护与发展,黎平县政府将肇兴侗寨定位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如今肇兴侗寨成立了古民居保护协会,收集、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使没有文字记载的侗族民间文化跃然纸上。协会还在肇兴侗寨成立了5支不同年龄阶段的文艺表演队伍,通过举办侗歌班、双语教学班、侗戏学习班、侗族传统工艺交流学习班等,加强侗族文化的传承。
2012年,肇兴镇党委、政府成立了肇兴景区管理委员会,通过招商引资对肇兴侗寨进行商业化开发运作。2013年,景区“非遗”展示中心、芳香文化体验中心、堂安生态博物馆、侗族大歌实景展演等建设项目陆续落成。
文菊发现,景区建成之后,寨子里的文化气息更浓了,“我们的乌米节、六月六、吃新节、芦笙会,都会有游客来参观了。”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引导下,文菊开了一家饰品店,专门经营侗族刺绣品和服饰生意。“来的游客多了,生意也有了奔头。”文菊说。
如今,在肇兴侗寨,从事民居旅馆、旅游工艺、土特产品经营、餐饮服务和民族歌舞表演的农户达100多户、300多人,户年均收入达3万元。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村寨众多的省份,在国家民委命名的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中,贵州有62个村寨榜上有名。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外学者在贵州进行的“生态博物馆”等实践不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立足发展,同时促进民族文化的静态保护与动态传承。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依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一载体,实现了“双赢”。
根据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十二五”规划,2011年至2015年,国家将重点保护和改造1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重点扶持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不低于30%、总户数不低于50户、特色民居不低于50%的村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完贵州,我想在这8个古寨都安一个家
寨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黔东南,一个曾被世界遗忘的地方!
作为贵州民族村寨最多的地方,黔东南最值得推荐的景区有哪些?
黔东南旅行日记|肇兴侗寨 贵州最有风情的少数民族村寨 旅游攻略
春节携家人奔向这些小众的少数民族村落 过一个温暖的新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