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律诗第22讲

脉络



中2第2讲 

今天是我们中2年级第3讲,先复习前面的内容:

一、什么叫“气”

二、什么叫“同气相求”

三、气的阴阳有何关系

四、什么叫“势”,什么叫“气势

五、气势有几种,律诗中气势该怎么使用

今天晚上我们首先要学习和交流的是脉络。下面我来提一个问题:什么叫脉?脉,韵典解释:会意,合起来表示身体里的一种支脉。本义:血管,同本义。夫脉者,血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骨著脉通,与体俱生。——王符《潜夫论·德化》。

从以上解释,关于“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脉有以下特点:

1、是血府,当然就是相当重要。

2、脉要通,在律诗中,也指所选的物如血管能连贯有条理。

3、要脉脉相通 一脉相承,脉很多,不相通就会乱套。

前面我们讲到,这样那样的物,具有这样那样的气,这些物组成的是什么呢?相信喜欢诗词的朋友,对“脉络”二字并不陌生,但究竟什么是脉络,可能就没人去理会或细究。什么是律诗的脉呢?律诗的脉,就是诗中一个一个物象相互之间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贯通全诗的主线,这条主线如人体的血管贯通全诗,因此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脉”。我们都读过很多诗,有的作品中的物象衔接非常到位,收放有度,队员安排合理,又符合同气相求的特点,这样的诗就是脉络清晰,当然就是好诗;反之,有的作品中的物象根本就谈不上衔接,看不出收放,队员安排又不合理,又不符合同气相求等特点,总之,就是看不出清晰的脉络,这就不能算是好诗;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能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这与太阳雨是不同的。太阳雨是指两个互相矛盾的物,而脉的阻碍,阻塞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不顺畅,脉,要求的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前面我们学习过很多例诗,每一首诗,读来都是顺畅的感觉,没有阻塞的感觉,这就是“脉”的体现,正是由于作品的“脉”做到了“通”,从而使读者阅读的时候,不会有丁点“痛苦”的感受。反观某些高手的作品,让人读起来,很痛苦,为什么呢?因为读起来,这里有障碍,那里有不通,读起来费劲。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正是由于“脉”不畅。先看例诗: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例1

如果说起承转合是人体的基本骨架,那么起承转合中的物象,他们就如同一个人的躯体上的四肢、躯干等,这样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人,我们知道,作为这样的一个人,如果某个地方出了问题,脉不畅通,就会导致全身不舒服,自己已经感觉不舒服,很难指望别人感觉到舒服,这种感觉,当然就谈不上好了,这一点,相信大家都不难体会。人体是这样,律诗何尝不也是这样呢?

躯干的头、四肢等,都是物,但决不能写出牛头马面、虎头蛇尾、人面兽身等等,写成这样,当然就是怪物,这就要求我们所选之物的“气”要相互和谐,从而达到“脉”之顺畅,然后,才有络的柔和、络之柔美,这样的作品就能够自然而然的产生出美来。

具体在律诗中要如何才能实现脉的贯通,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显示出一种美感来呢?答案只有一个字:“络”。什么是络?络,通俗地讲就是柔软的结构,这种柔软,如丝如绸,使躯体变得很柔和。比如,我们都知道体操好看,体操就是一种极致的柔美;那种力量型的武术、柔道、拳击呢?这些就不柔美了吗?不是的,大家都看过这种类型的表演,他们的动作也还是柔和的,硬梆梆的是机器人,所有的生灵都不缺乏柔和。柔和,会产生柔美。硬邦邦的四肢只会产生僵硬的动作,与美就有了距离。律诗,不可以写成机器人那样生硬,律诗应该是有灵性的、充满活力的,因此,柔是不能缺乏的,这就是今天所讲的“络”。我们实际看刚才的例诗,微霜的“微”,鸿雁的“鸿”,云山的“云”等等,一路欣赏下来,每个步骤,我们都可以领略到络之柔美,这就是络。

从律诗中所处的位置来讲,络有三种:

1、在律诗作品中,放在物之前的字,我们称之为“前络”。

2、在律诗作品中,放在物后面的字,我们称之为“后络”。

3、在律诗作品中表面上看不到,而实际上根据我们的习惯是可以读到的字,我们称之为“隐藏的络”。

在刚才所列举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闻、唱、昨、微、初渡、鸿……等等,这些字所代表的络,什么样的词性都有,所以,我们根本就不能用词性来说明什么是络,如果非要用词性来说明的话,也只能说络必须是非名词。

从状态上来讲,络有两种:

1、静态的,如朝夜,表示时间,青白,表示颜色;北东,方表示位;

2、动态的,如唱,渡,横,绕等。

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都是对物的修饰,为物而服务,络本身不是物,络的服务对象是物。这些在律诗作品中都是非常明显的,这里就不作详细的阐述。

前面我们讲过,络的目的,是为了句子的柔美,使句子读来感觉不僵硬或生硬,因此,在选择这些非名词的字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选择的原则,必须是依据物来作为唯一的参考,离开了物进行的选择,毫无疑问,等于失去了皮的毛,再美的字,也没有任何意义,这样的选择就是失败的。所以,选择必须围绕物来进行,这就要求选择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请注意,一定不是想象,首先是符合实际,然后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使其显示出美来,离开了真实,就谈不上美,离开了真实的美,等同于海市蜃楼,给人虚假的感觉,很容易被人挑剔,这样的句子,不能算是合格的。

前面这首例诗的起句,其中心,就是“子”,前后的字,围绕“子”来进行选择,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朝闻游子,游子唱,唱离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子”字,与前后的搭配,都是非常合理的。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不少朋友,在具体实际写作的时候,注意了物的前面,会忘记物的后面,这样去写,这个物的作用,只发挥了一半,另一半的功能,就未能体现,原因正是由于,不知道“络”是有前后联系的,如果没有前后的联系,就是生硬,络,贯穿于作品的始终;后分句的“霜”跟“子”一样,具备同样的功能。昨夜微霜,微霜初渡,初渡河,不难看清楚,“霜”这个物,前后的络都很清晰,这样以来,诗中的物象就不显得生硬和单调,而是非常柔美,非常顺畅,这就是络的功能。在这里,游子-离歌-微霜-河,就是脉;朝闻,唱,昨夜,初渡,就是络。这种句子中间的字,在律诗写作的时候,慎重一点,会使作品显得更加强大。络的技巧方面也没有什么难度,脑子里有络就行,这个络,相对而言应该是很容易就能够实现。

前面我们讲了物前和物后两种络,还有一种隐藏的络,这种络,表面上看不到字,而实际上,通过读者的领会和理解,是可以读出来的,如:关城(中的)树色催寒近,御苑(里的)砧声向晚多。这些括号里隐藏的字,我们称之为隐藏的络,这种隐藏的络,在一首作品里,不可过多的使用,有一次就够了,没有也不是问题,大家轻易不要使用这种技巧,因为,用得不好,就会导致“络”得莫名其妙,导致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无法顺利实现,从而就是丧失了“络”的基本功能,有时甚至是把作者引到相反的方向去了,这样就叫得不偿失。

络,有的在句子中间,有的在句子的最后。无论是在句子之中,还是在句子最后的位置,其作用是一样的,也就是前后都要产生作用,发挥功能。

络,是实际完全看不到,触摸不到的,作者写出来要带给读者的是感,让读者通过这些字去感受,什么样的字,当然就会给读者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不考虑读者的感受,不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去思考,自己一味的去写,只是自己明白写的是什么,这样,就是无感。因为,只有读者的感才是真的感,自己所感,局限性大,无法引起共鸣。因此, 络的选择,如果不慎,就有可能引起“错感”或“恶感”,原因就在于,很多的人通常是顾前不顾后,甚至更有前后都不顾的情况,这样的例子,很容易读到,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多加留意,有些不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脑子里是否有这个概念存在。

我们继续讲脉络,仍然是以前面的例诗为例:

沿溯非便习,风波厌苦辛。

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

岭北回征棹,巴东问故人。

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例2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

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

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例3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例4

 这几首诗的脉络大家可以自己去找出来,时间关系,我就不再赘述。下面我想来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些诗的起句和承句的络有什么特点。

例4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其实应该是:绿树(在)村边合,青山(在)郭外斜。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村边”“郭外”只是表示方位的,是络,而不是脉。

 通过截图,我们发现什么了呢?对了,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发现,承句跟起句比,物少“络”多!这点,并不因为一个是五律一个是七律而有所区别,无论五律还是七律,都是这样的,大家回过头去看看例1,仍然如此。所以,在以后的创作中,尤其在承句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特别的留意,也要这么做。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原因很简单,起句要全实,承句也需要实,但是承句的实必须要糅合进一些虚的东西,这样才能为转合的入情做好准备,如果承句和起句一样,那么势必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承句在起句上没有提升,二是承句没法为转句入情做铺垫,这样的承句就没有实现它本身的功能。想要写出好的作品,承句显得非常关键,脑子里有络,运用好了络,自然而然就能够显示出作品的美来。

总结性的讲,在一首作品中,物→气→脉络,要相互非常和谐和统一,同时,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擅自单独行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全局出现不畅,从而影响到律诗作品的整体质量。气,即使是属于同一类的,属于同气相求,也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到“脉”是否能够畅通,如果有阻塞,就需要避免使用。当脉畅通之后,要考虑到“络”是不是生硬的,切记不要整成机器人那样动作僵硬,使律诗的句子读起来显得少了灵气或灵性。

那么,到底什么是灵呢?灵,就是气之精者。

平时大家都听说或知道作品要有灵性,至于什么叫灵性,却没有人去解释。今天在这里解释一下,上节课,我们讲了气,这个气,是分阴阳的,阳者为神,阴者为灵,无论是“神”或是“灵”,其前提,是“气”必须为“精”,精,择也。——《说文》。这个精,意思是指用心仔细安排,仔细挑选出合适的,我们看李白这首作品,气之精,随处可见,起承转合随便哪个步骤都不缺乏,这,就是为什么李白是律诗史上第一人,被称为诗仙的充分证明,作品,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仅仅嘴上说灵性,而不能具体的解释灵性,更读不懂唐诗作品中的灵性,不知道唐朝诗歌大师们是如何让律诗具备灵性,更不知道灵性是由什么来实现,这种灵性,实际是不具备灵性的。知道气之精,才明白什么是灵;知道灵,才会读懂前贤先圣们的灵,才会融会贯通,才会为自己所用,才能够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具体的去运用、去实现。

这样那样的灵,灵气,古人认为,灵是从天上来的人,是老天派了一个使者,给她交代了什么,在某些方面开窍了,跟常人不一样,所以才有了灵气。灵丹,是老天叫人吃的,这就是灵丹妙药。灵符,是说老天的照顾,享受老天的俸禄。所以,灵都是气之精者,一直以来,万物中与众不同的那个,才是有灵气的,符合这样的条件的律诗作品,才有灵气。比如写泰山,如果都说泰山“险峻”,而没有自己跟别人不同的表达,这样的作品,要想有灵气,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前面我们讲到,脉由物象构成,相互可以串通,就是说,物象可以串成脉,那反过来说,脉就是物象吗?不是。只有符合某些共同要求的物象才能组成脉,所以,这些物象是有一定范围的,这些物象不一定是最好的,跟是不是最好无关,但一定要是一类的,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只有这样的物象,加上相通,才能是构成“脉”,有的同学,前三后二,队长,队员,都没有做到,那脉,又从何谈起呢?名词-物象-队员-脉-,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脉是贯通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怎么实现这个通呢?怎么做脉络呢?打个比方:守株---兔,这里只有一个字,“待”才是符合的,也就是只有这个字的字义安排在这里才是最合适的,具体到承句和转句中,14/25位置上是名词,其他都是空格的,这个空格就是填字游戏,就看谁的游戏玩得更好点。排山---海,这里必须安排一个“倒”,其他的都不行,观海,听海就不可以;老马---途,在这里,就只有一个“识”字来合适,其他的归途,知途,都不行,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14 /25两个位置中间卡的这个字,跟前后的字关系很紧密。没有对不对,只有符合不符合,这样才无法换,这个中间卡的这个字,就是络。

络说的是非物这个字要用的准确,不在于哪个字美不美,跟美丑没有关系,只跟那个字所包含的信息,也就是字义有关。青山横北郭,横换成接、连,就不行;白水遶东城,这里,横和遶就很合适,为什么呢?是遶,不是绕,绕是绞丝旁,跟丝有关;而遶,是走之旁,遶和绕在现代汉语里写成了一个字,这是一种遗憾,遶字,说明水是在走的,用在这里就非常准确,这就是络。为什么还要说脉呢?我们说每个人都有双手和双脚,还有五官,这个人的五官搁在那个人的身上就不合适了,所以,从一个很大的范围 名词-物象-队员-脉,关系一步步紧密,这样用字才会准确。说到水,无非就是水流,水遶(绕),跟水有关的字,就是那么几个,你就去中间选择一个合适的,其实不难,只是说去写的时候,想的时间要多一点而已,一次选了一个,下一次就比这一次少了一次纠结,这就是沉淀,这就是积累,要一次一次的练习,积累多了,自然就好了,关于花鸟虫鱼,风花雪月,唐诗中用量很大,很常见的,这种常见的,基本的东西,花点时间去练习,脉络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本讲提纲:

一、脉络

二、脉络的分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写诗的几个步骤
写诗词的基本原则
【诗联学堂】八步写诗法——郑铁峰谈格律诗的写作步骤
《听雨》作品点评
巴蜀辞赋学院律诗初1第12讲
慈善诗会.《律诗作业点评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