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客观理性的态度观察生活

作为20世纪标志性的作家,柳青给我们留下很多财富,他的作品、情怀、人格、精神都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在今天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文艺创作势头令人欣慰,统计表和成绩单看上去有很多亮点,作品数量之大令人惊叹。可是这些文字、这些作品有多少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文艺大家在哪里?经典作品在哪里?与时代相匹配的伟大作品何时出现?正在成为整个文艺界乃至整个民族的焦虑。

而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作家柳青不仅在皇甫村深入生活十四年,而且是身入、心入、情入。他不仅以农民的身份体验生活、感知生活,而且以作家的头脑研究生活、剖析生活,他常说,在生活里,学徒可能变成大师,离开了生活,大师也能变成匠人。1960年8月10日,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谈谈生活创作态度》指出,作家应该一手拿望远镜,一手拿显微镜。他形象地说明了用客观理性的态度来观察生活、研究生活。也就是说,他虽然深入生活,但也能跳出来,站在更高的位置用更宽的视野来研究生活。

不仅如此,他还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干预生活,看到农民的耕牛生病死亡,他为农民编写了耕畜饲养三字经,被农民广为传诵;他调研了陕北的土壤特质,写出《建议改变陕北的土地经营方针》。

反思精品焦虑的根源,探索打造精品之道,令人深深感到当今文坛、艺坛稀缺的正是柳青创作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我们呼唤《创业史》这样的精品力作,同时也呼唤创作《创业史》的原动力——柳青的创作精神。

(作者:袁新文,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柳青
《柳青》:在生活的大学校里千锤百炼
文学角 | 梁鸿鹰:不要“标本”要榜样
路遥的遗产
「写作坊·美文」王锡义|徜徉在柳青文化广场
路遥:十年辛苦不寻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